【“提升軟實力 上海再攀高”系列報道之四】
“持續提升全球敘事能力,更好向世界展示上海國際大都市的文明風貌。”“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充分講好人民城市建設、中心城市功能、超大城市治理等精彩故事。”加強國際傳播工作、提升全球敘事能力,作為上海城市軟實力的硬核能力,被寫入了6月22日審議通過的《中共上海市委關於厚植城市精神彰顯城市品格全面提升上海城市軟實力的意見》。
一個月前,習近平總書記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體學習,對下大氣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作出全面部署。強調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展示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是加強我國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重要任務。
“上海是世界觀察中國的重要窗口。”責無旁貸,勇挑大梁——這座紅色之城、開放之城、創新之城,以增強全球敘事能力為己任,將構建各方面共同行動的國際傳播格局,努力把故事講活,把平台建好,把朋友圈做大,更成為城市軟實力的重要象征。
在“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上海的實踐”特別對話會上,市委書記李強為外賓們講述了三個故事。 陳正寶攝
建好平台,講活故事
“多到上海走走看看,也希望大家把上海的故事分享給更多的朋友,期待更多海內外朋友來上海成就夢想、共創奇跡。”6月16日,在首次亮相的上海北外灘世界會客廳,上海市委書記李強致辭時分享了3個上海故事,向線上線下近800名與會代表發出誠摯邀請。
這場由中聯部和上海市委共同主辦的“中國共產黨的故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上海的實踐”特別對話會,吸引了近100個國家、126個政黨和友好組織的740多名代表通過視頻連線參加,40多個國家駐華大使現場出席。
國際友人聆聽的這3個故事,既有改革開放史詩——垂直型的“金融街”和豎起來的“外灘”﹔也有“一江一河”蝶變奇跡——徐匯濱江大型儲油罐等工業遺存變身網紅游覽點和藝術中心﹔更有超大城市的繡花功夫——一網通辦、一網統管“兩張網”怎樣服務好2487萬人口、6萬棟高樓、27萬台電梯、600多萬輛機動車。
不僅如此,上海還請來5個普通上海人,站上舞台與外賓對話,講述工作見聞和他們的夢想。“剛聽說要給這麼多老外講,他們都很緊張。但他們的講述並未多加修改和訓練,以免失真。”一位參與籌辦特別對話會的人士告訴大江東,這也是對外交流的一次創新。
這些故事把上海作為一個縮影,講述了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與會者興致盎然,紛紛聊起自己眼中的上海和中國。
“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生動縮影。”到訪過上海的巴拿馬民主革命黨總書記岡薩雷斯說,上海發展令人印象深刻,人民生活水平驚人改善,科技進步成果顯著。這些成就得益於中國的新發展理念和新發展格局。
多國駐華使節探訪中國共產黨的“初心之地”。6月6日,駐華使節在浦東展覽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王翔攝
面對國際傳播中信息流進流出的“逆差”、中國真實形象和西方主觀印象的“反差”、軟實力和硬實力的“落差”,上海以建好平台、搭好通道,不斷擴大朋友圈、推動對話溝通來“補差”。2019年,上海成功舉辦了87場國際會議,僅次於北京的91場。2020年,盡管受疫情影響,進博會、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盛會,依然高朋滿座、熱度不減。
“我們能夠做好中國的事,卻還不會講好中國故事。上海要率先探索。”6月22日舉行的市委全會上,市委書記李強道出了上海聚焦城市軟實力主題的另一重考量——不僅要內聚人心,還要外塑形象,學會更好向世界展示國際化大都市的文明風貌。
率先探索提升國際傳播能力,上海自有底氣。市長龔正在市委全會分組討論中介紹說,上海仍然是外商在華投資的首選地。2020年,上海實際利用外資逆勢上揚,增長6.2%,達到202.3億美元,創了歷史新高﹔今年上半年繼續上揚,與2019年同期相比,增長了27%。去年,上海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51家、外資研發中心20家﹔今年1-5月還在繼續增加。上海已有一批重量級國際平台,可以設置全球性議題,傳遞中國聲音,推動城市的國際影響力實現躍升。
駐華使節們走進有來自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外籍人士居住的長寧區古北市民中心,了解社區事務如何決策,來自城市基層的意見建議又是如何影響國家立法的。 姜泓冰攝
“城市有魅力,還要想辦法把故事講得好。”崇明區委書記李政說,過去我們重視產品走出去,后來是服務走出去,今后還要讓故事走出去。正在崇明舉辦的第十屆中國花博會,以“花開中國夢”的主題,充分展示了崇明生態島建設20周年的成果,讓上海的生態文明故事走進了到訪的外國友人和國際企業家的心裡。
“看一百年的中國去上海”,上海故事是百年來中國歷史濃縮的精華。作為一座光榮之城、奇跡之城,上海的奮斗歷程蘊含著黨的誕生地的故事、人民城市的故事、改革開放的故事,以及千千萬萬個普通人的時代故事,上海正努力建好平台,把好故事講活。
老外視角,上海出圈
上海永康路上的熊掌咖啡店。 資料照片
“上海是全球咖啡館最多的城市,給了我很多充電時間”“上海是一座有趣的城市,讓我相信我居住在未來”“愛上上海的理由,還有很多”……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波瀾壯闊的場面,百集“故事匯”《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憑借一個個生動鮮活的人物故事,成為今年夏天霸屏的“爆款”短視頻產品。
短視頻的主角是100位來自全球六大洲30多個國家的科學家、企業家、藝術家、體育明星和普通的創業者。在鏡頭面前,他們娓娓道來在中國、在上海生活工作的所見所聞所感。
由上海市政府新聞辦與新民晚報社共同策劃、制作的系列融媒體產品《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自今年4月在網上開播以來,點擊量超過5億次。這些短視頻在境外各平台,包括Twitter、Facebook、YouTube、Instagram等,累計播放和閱讀量超過6000萬次,反響熱烈。老外視角下,上海“出圈”了。這無疑,也是上海“外宣”的一次“跳變躍升”。
“上海吸引了很多外國朋友在這裡學習、工作和生活。我們立足上海城市特點,通過多維度內容展示、多樣化傳播渠道、多形態傳播方式,幫助外國朋友更好觀察中國、了解中國共產黨。”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說。
百集短視頻《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宣傳海報。資料圖片
今年5月27日上海解放72周年紀念日當天,《百年大黨——老外講故事》加推6集上海解放特輯。
歷史還是那段歷史,換一個視角講述,引發更多國外受眾共鳴。來自美國的裴文德,曾是上海世博會美國國家館副館長,他看后意猶未盡:“很少有人會從這些細節講述上海歷史。”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國際公共關系研究中心主任孟建認為,“主體單一、維度欠少、層次不分、效果不佳”等諸多問題,都成了制約“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的瓶頸。進一步打造上海的城市軟實力,真正讓上海形成“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的戰略優勢,就必須做好國際傳播這篇大文章、好文章。
為了做好這篇大文章,上海轉換視角、創新表達,讓外國朋友來講述,或用老外熟悉的方式去表達,更加真實、生動,更富有感染力、說服力。為了讓外國朋友更好了解中國共產黨,上海日報、上海外語頻道、第六聲等媒體都制作了形式豐富的外語報道,且基本上都由外國記者講述。
講故事,不僅是史海泛舟,更是記錄當下,呈現一個個生動、鮮活、就在身邊的新時代故事——說來容易,但其實,卻必須要以一座城市的文化自信為基石,是城市軟實力的綜合展現。
德國人耕貝克講述自己在上海的故事。資料圖片
勃林格殷格翰中國健康創新事業部負責人、德國人耕貝克和妻子在上海生活快3年了。自稱“騎車控”的耕貝克,會騎著自行車走街串巷,游覽外灘、中共一大會址、新天地等地標。
“作為國際大都市,上海不僅有迷人的現代時尚,更有對歷史的尊重與保護。這裡的人對歷史有一種天然的感情,從中汲取力量,堅定前行。”耕貝克說,過去一年多,他看到無數中國人堅守崗位,無私奉獻,將病毒陰霾逐出生活,“我們把上海的生活情況告訴身在歐洲的3個兒子,尤其說起剛去復興中路聽了一場交響樂,孩子們說‘到上海工作,令人羨慕!’”
這一份份“羨慕”,讓開放、創新、包容的上海,在科技部(國家外專局)發布的2019年“魅力中國——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國城市”票選中再次排名第一,實現“八連冠”。越來越多的像耕貝克一樣的外國人,選擇“令人羨慕”的上海,留在“令人欽佩”的中國。
“人人都是軟實力”“人人展示軟實力”,剛閉幕的上海市委全會,高揚起這樣的城市軟實力理念。同時,這樣的提法,也是上海落實總書記囑托,對“人民城市”發展理念的延展與深化。市委書記李強稱,上海市民,就是上海城市軟實力的真正代言人。
上海故事的主角是生活在這座城市的人民。讓在滬外國朋友向自己的同胞、親朋好友傳播可信、可敬、可愛的中國形象,通過國際視角解碼“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麼好”,正是上海發揮人民外宣的實踐與格局。將人民群眾蘊含的磅礡力量充分釋放出來,用各自不同卻又有共同特質的“上海話”,卻將上海的聲音形象演繹得更好、傳遞到更遠。
期待上海的未來,以更好的全球敘事能力,讓中國故事更能深入人心、遠播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