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創意委秘書長沈蕾:引進來、走出去,讓創意變成生意

唐小麗

2021年06月24日10:09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6月23日,以“讓好物遇見創意,讓創意觸網數字”為主題的長三角全球創意設計大賽好物盛典活動在上海舉行。

會上,長三角創意經濟專委會秘書長、上海無畏創意經濟區域合作促進中心主任沈蕾作了主題演講,向與會國內國際嘉賓分享了創意經濟與數字經濟融合發展新趨勢,以及創意如何支持本土文化元素的傳承與創新。會后,沈蕾接受了人民網上海頻道專訪。

沈蕾接受人民網上海頻道專訪。人民網 鄔迪攝

長三角創意委、無畏創意經濟區域合作促進中心是怎樣的平台?

沈蕾:長三角創意經濟專委會(簡稱CECC)是長三角協調會集聚文化創意經濟資源和對外開展創意經濟交流活動的主要載體。同時,CECC也是世界創意經濟區域合作國際組織成員單位。自 2016年成立以來,創意經濟專委會連續5年舉辦上海世界創意經濟峰會,搭建國際平台為長三角城市經濟協調會成員城市提供國際創意項目資源及國際交流合作機會。

作為長三角創意委對外開展工作的執行機構,上海無畏創意經濟區域合作促進中心不僅承接了長三角創意委為長三角協調會成員城市在創意經濟領域提供專業化服務的功能,而且也依托上海創意設計資源國際平台優勢以項目化切實推動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無畏促進中心將落實長三角文創資源的公共服務平台打造,推動長三角創意合作聯盟的形成,打造長三角創意IP,共同賦能於長三角創意產業園的建設與發展。

長三角全球創意設計大賽有什麼特點?

沈蕾:作為長三角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全球創意設計大賽著眼推動設計成果產業轉化和商業化運作,不斷延伸設計產業價值鏈。我認為長三角全球創意設計大賽主要有三個特點:第一,該比賽通過收集創意設計作品,匯聚了一批創意設計人才,並通過數字化平台,將相關的專利匯聚在一起,形成鏈接國內國際優質人才交流的互動平台。第二,大賽同時收集了來自全球的創新創意作品和項目,試圖幫助城市招商引資,進而推進創意產業的發展。第三,該比賽的另一大亮點是關注“大賽后”。創意委正在積極採用拉、推式策略並舉的方式,利用大賽市場孵化資源,將大賽匯集的人才和項目,精准對接到需要的城市和地區。最終實現為長三角搭建鏈接協同創新的開放平台、產業發展的賦能平台、城鎮治理的智慧平台、美好生活的服務平台,讓創意變成生意,讓智慧帶來實惠。

創意委如何利用長三角全球創意設計大賽鏈接全球資源,進而服務長三角城市並進行國際國內雙循環?

沈蕾:正如前面所說,長三角創意委主要通過三種賽道鏈接全球資源:第一,作品賽道,匯集全球創意人才、設計人才﹔第二,創業及創意項目賽道,收集全球新銳項目創業項目,並促進項目的孵化及成長﹔第三,挖掘原創好物好品,並通過數字平台賦能、數字能力加持,以實現為傳統好物好貨升級、培育全新互聯網品牌的目的。

通過全球創意設計大賽,能夠以賽匯才、以賽創新、以賽興業,最重要的是促使新興產業擁抱數字經濟,將國內的原創好物、好品推送海外,同時將國際的好物、好品輸送至國內,以此成為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的一個鏈接點。

2020年創意委與黃山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2021年與紹興柯橋也形成了合作框架協議,能否介紹下這兩份框架協議的合作內容?

沈蕾:創意委在成立之初的宗旨就是以創意為引擎、以互聯網和金融為兩翼,聚焦文旅、時尚產業,並致力於將創意應用在文旅、時尚產業。我們希望把與黃山、柯橋這兩個城市的戰略合作,作為未來一個很好的示范點,在創意文旅、創意時尚兩個領域深耕深挖,通過創意賦能黃山,通過創意升級柯橋。無論是文旅還是時尚產業,都需要文化加持,而以當地的文化IP作為核心元素,就能夠實現杠杆城市經濟能量和價值的目標。

在與黃山的戰略合作協議中,我們認為黃山IP是其獨一無二的文旅資源。在現代化經濟背景下,黃山的發展應依托於黃山IP,並通過創意來進一步放大該IP的價值。在思想意識上,我們要達成共識,黃山未來的發展轉型主要依托創意。創意是將戰略思想結合產業,從而給城市帶來經濟價值。黃山始於山,卻也困於山。數據表明,大部分游客去黃山,就是為了爬山,但是黃山深厚的文化底蘊,優質的綠色食品產業,都未被充分地挖掘和認知。所以依托於這座山,做大做強黃山的一系列產業,方能夠做到“看山不是山”,這也是我們在未來要去做的事情。此外,通過“看山還是山”這樣的哲學理念,我們要將黃山的經濟融入到整個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中。按照這個路徑方向發展,黃山不僅會成為長三角的旅游觀光佳地,亦會成為長三角的休閑度假勝地,成為整個世界經濟發展信息體系中一顆獨特的發光體。

在與柯橋的戰略合作中,我們達成了五方面的合作意向。一是時尚創意推廣,以長江三角洲城市協調會為平台,與創意委合作,協助柯橋導入世界創意經濟峰會品牌活動,結合世界布商大會,舉辦世界創意經濟柯橋論壇,為柯橋打造“新時期國際紡織之都”推波助力﹔二是人才引進,依靠現有在上海的人才飛地,協助開展高端人才及項目引進,適時為外國高端人才來柯橋創業創新提供“橋頭堡”和“中轉站”服務﹔三是數字經濟,支持柯橋進行城市數字景觀創新開發,以“數字直播”促進文旅觀光、消費購物、時尚體驗等業態功能疊加為新生活場景﹔四是開放經濟,利用世界創意經濟柯橋論壇等契機,創意委協助柯橋紡織企業開展與歐美日等國紡織設計師、紡織專家對接,與各駐滬領館、外國商會進行對接,結合“絲路柯橋·布滿全球”行動,為柯橋企業“走出去、引進來”提供國際展會推廣與資源對接服務﹔五是文旅合作,聯手推介“老紹興·金柯橋”城市旅游品牌,推動“柯橋好玩”“柯橋好戲”文旅名品與文化表演活動在長三角城市群的宣傳推廣,提升柯橋紡織產品文化附加值,唱響柯橋“好聲音”。

您作為東華大學的教授,如何看待參與政府工作和協會工作?又是如何來平衡社會工作與學校工作的?

沈蕾:我一直認為,作為一個教授,要有原創的知識,並對這個社會有所貢獻,主要體現在知識創新上。而知識的創新應該扎根於本國本土、立足於新時代。如果不參與社會實踐、不參與政府服務,很難真正去了解政府的需求、企業實踐的需求。作為一個學者,我認為所有的研究都應該以能夠解決社會需要為己任,所以我真心地認為參與政府和協會的工作既是對自己、亦是對學生負責任的表現。作為教授來說,他不同於一般的教師,應該要對事物有獨特的理解和認知,提出自己的解說,形成自己的學術體系,從而對學科建設有所貢獻,形成對真理獨特的探索。學術研究與社會實踐這兩者並不矛盾,並且在我看來是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既能豐富我的研究,亦能夠提升教學質量。

2017年,我在丹麥國家創新會議論壇上,就提出了教育人才研究培養的“GAIN MODEL”,G(Government)是政府,A(Academy)是研究,I(Industry)是產業,N(Net)是網絡。隻有政、產、學、研真正融入在一起,才能夠從科研、教學、企業實踐、社會服務、政府工作的角度促進創新,使其相得益彰,真正起到高效的創新策源的作用。

(責編:唐小麗、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