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六年半 細數北橫通道工程建設之最

2021年06月22日16:19  來源:東方網
 
原標題:凝心聚力六年半 細數北橫通道工程建設之最

備受關注的上海北橫通道西段工程於6月18日順利通車,形成了一條新的東西向交通主動脈。這段10.9公裡的西段工程,歷經廣大建設者六年半的凝心聚力,攻克了難以想象的技術難點,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技術創新。

國內穿越市中心城區最大規模隧道工程

驅車沿著北橫通道而馳,經長寧、普陀、靜安3個行政區,總共耗時不到20分鐘。一路上,城投公路集團第三事業部總工程師侯劍鋒望向車窗外,如數家珍:“北橫通道西段主線盾構總計下穿89處共108棟建筑,穿越5條軌道交通,4次穿越蘇州河。”

國內穿越市中心城區最大規模隧道工程,當之無愧。北橫通道西段主線採用外徑15.56米泥、水、氣平衡盾構機施工,堪稱盾構穿越的“百科全書”,是目前國內穿越市中心城區隧道直徑最大、長度最大的雙層道路隧道工程。

從2016年12月始發,到2019年10月接收,歷經34個月,“縱橫號”盾構完成了多項“急、難、險”穿越任務,包括三次“極限穿越”——近距離穿越百年兆豐別墅群及運營的軌道交通7、11號線等,作為上海乃至全國范圍內首條在復雜環境下橫穿市中心的超大直徑城市快速道路,北橫通道的建設之路充滿荊棘與挑戰,最終在全體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實現了隧道的順利貫通。

北橫通道東段施工如火如荼

國內穿越建筑物最多隧道工程

侯劍鋒告訴記者,“縱橫號”盾構在城市密集區穿越,沿線穿越了89處共108幢各種不同類型的建筑物,“這其中包括了居民住宅、高層辦公樓、變電站、地下車庫等,創國內大型盾構隧道之最。”

尤其要說一說兆豐別墅群。兆豐別墅群有著近百年歷史,建筑群為磚木結構,結構穩定性較差。為了確保北橫通道外徑15.56米的超大直徑盾構在建筑群下方“急轉彎”式穿越,建設者在穿越前對房屋進行檢測,建立風險控制模型,利用臨近40環盾構地面沉降數據,標定盾構機操作參數。

“我們在穿越過程中,對涉及房屋、地表進行自動化實時沉降監測,實時調整施工參數。穿越后,也跟進評估,土體及構建筑物等各項參數均表現良好,穿越兩年多以來,房屋未產生沉降開裂。”侯劍鋒說。

國內最大直徑盾構隧道穿越運營軌道交通

北橫通道西起北虹路中環線,東至周家嘴路內江路,全線長19.1公裡,共13次穿越/跨越軌道交通線路,其中,西段工程已完成9次穿越。北橫通道主線盾構下穿11、7號線運營軌道交通區間隧道,是目前國內下穿運營軌道交通區間隧道中盾構直徑最大的工程。

“就像穿針引線一樣,兩次穿越運營軌道交通區間隧道豎向淨距分別為7.06米及7.16米。”侯劍鋒說。從1971年上海建成打浦路隧道算起,歷時近五十年的產學研用研究,上海針對軟土地基超大直徑盾構掘進、地面既有建構筑物沉降控制問題,已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此次北橫通道工程,通過原理、技術、裝備及平台體系化創新,形成了盾構隧道穿越對周邊環境影響的精確預測理論及方法,提出了軟土地區超大直徑盾構穿越定量控制指標。

北橫通道工程還研發了盾構隧道穿越沉降控制參數實時量測技術與裝備,其中車架隨行式盾構壁后注漿雷達實時檢測裝備填補國內外空白,准確率90%,實現了盾構穿越沉降控制關鍵參量的實時感知。

“穿越地鐵期間‘專家會診’,多家單位做好了充分應急預案。”侯劍鋒說,“根據地鐵每5分鐘更新的實時監測數據,24小時動態管控盾構所有參數,確保了穿越任務順利完成、軌交安全運營,穿越過程中軌交隧道變形量從首次的14毫米提升到第二次的5毫米。”

歷經廣大建設者的辛勤努力,北橫通道西段工程已經通車﹔東段工程自文安路接地點至周家嘴路內江路,計劃2023年12月建成通車。作為中環內北部地區東西向聯系的交通通道,北橫通道走向與延安路高架、內環線北段平行,將分流延安路高架及內環北線交通壓力,為市民快速出行提供了新的選擇。

待東段通車,通過周家嘴路隧道過江后,將直接可以前往浦東國際機場,有效縮短上海兩大機場的通行時間,對於帶動沿線重點地區的發展,推動區域發展有重要作用。向西看,建成后的北橫通道通過北翟路地道、北翟高架路連接S26高速公路,將成為上海向西進入江蘇省的又一貫通性通道。利用該通道,可快速將外省交通導入市中心城區及浦東新區,對於構建長三角區域一體城際交通網,推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