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夏天悄悄來臨,蚊虫也光臨,悄咪咪,悄咪咪咬你沒聲音……”又是一年盛夏來,被蚊虫叮咬在所難免,不過,別以為被不起眼的小虫子咬一口沒大事,輕則紅腫、發痒,嚴重的則有性命之憂。預防虫咬皮炎,趕快看過來!
快看看 到底是啥虫咬了你?
有的人被蚊虫叮咬后能快速消腫,有的人像皮膚“中毒”似的出現大面積紅腫、硬塊,甚至水疱,感到刺痛、灼熱、奇痒。這種嚴重反應其實是虫咬皮炎,也稱為“丘疹性荨麻疹”。通常認為,這種皮炎是皮膚被節肢動物叮咬,注入皮膚的唾液等物質產生了遲發性過敏反應。虫咬皮炎可由螨虫、蚊、蠓、臭虫、跳蚤、蜂等昆虫叮咬或毒汁刺激引起。多見於嬰幼兒及兒童,也可見於成人,多發生於春秋季。那麼虫咬皮炎都有哪些表現呢?
螨虫 叮咬常為水腫性風團樣丘疹、丘疱疹或者瘀斑,其上有小水疱,偶爾為大疱。
蚊子 常叮咬嬰幼兒皮膚暴露部位,叮咬后可發生血管性水腫﹔一般被叮咬后可無反應或者出現風團、瘀點、瘀斑。
蠓 叮咬后感覺劇烈瘙痒,局部瘀點或水腫性紅斑、風團樣丘疹及水疱,可引起全身性過敏反應。
臭虫 叮咬也會出現劇烈瘙痒、疼痛,皮損中央有針尖大小瘀點、水疱,大片紅斑或紫癜﹔多次叮咬導致線狀損害,搔抓后留有色素沉著。
跳蚤 叮咬可在吸血處形成帶出血點的紅色斑丘疹,損害往往成群分布﹔若對跳蚤唾液過敏,則會出現水疱、紅斑等“丘疹性荨麻疹”表現。
這些“狠角色” 毒你沒商量
桑毛虫 常見於桑樹及果園,桑毛虫毒毛刺入皮膚后數小時出現局部劇烈瘙痒,有綠豆至黃豆大小鮮紅色水腫性紅斑或斑丘疹,中間可見一深紅色或者黑色刺入點。若入侵眼部可引起結膜炎、角膜炎。
刺毛虫 生活在樹林、田野、草地,毒刺刺入皮膚時刺痒、灼痛,稍后可感覺外痒內痛﹔刺傷部分中心出現米粒大小丘疹黃豆大風團樣皮疹,周圍有水腫性紅斑。若刺傷面積較大或出現反復刺傷,全身症狀嚴重者可致死亡。
隱翅虫 晝伏夜出,多在夜間有燈光的地方出現,在叮咬皮膚或被拍擊、壓碎時毒液沾染皮膚可致隱翅虫皮炎,表現為點狀、條索狀紅腫,后出現水疱,皮損周圍可出現鮮紅色丘疹或水疱,常伴瘙痒及灼痛感。重者出現大面積的糜爛層或淺層皮膚壞死。還可出現全身症狀,繼發感染使病情加重。
毒蜂 被其蜇傷后局部立即出現紅腫、水疱並伴明顯疼痛、燒灼感及瘙痒,還可出現惡心、發熱等全身症狀,嚴重者可發生過敏性休克。
被咬之后如何處理?
常見蚊虫叮咬,可使用花露水等涂在叮咬處,也可使用肥皂水涂抹以中和酸性毒液。局部紅腫或瘙痒可用紗布或毛巾包裹冰塊進行冰敷,可減輕不適。
被咬后注意不要用力搔抓,以免皮損破潰導致感染。
若皮疹多發,紅腫明顯,瘙痒劇烈,應及時就醫。瘙痒明顯者可口服抗組胺藥物、依巴斯汀片或外用甘石洗劑、糖皮質激素,可消炎止痒。
遇毒虫或毒蜂,切勿拍打,應趕跑或撣落虫體﹔中毒嚴重有明顯全身症狀應及時就醫,積極搶救,皮下或肌注腎上腺素,予氫化可的鬆200-400mg入5%葡萄糖溶液500ml靜脈注射,若繼發感染則予抗炎治療。
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預防?首先,要注意個人及環境衛生。夏日炎熱,出汗多,恰恰是蚊虫最喜歡的味道,所以應勤洗澡,枕頭、被褥、涼席勤換洗。室內床縫、地板縫等仔細打掃,防止臭虫藏匿。
其次,做好防護。睡前放置蚊帳,合理使用驅蚊劑等。外出穿長衣長褲,避免暴露。蚊虫也愛“夜生活”,所以外出時盡量避免黃昏和夜晚﹔外出玩耍避免去樹叢、竹林、雨后積水坑等地。
此外,家中寵物要按時驅虫,定期洗澡。
文/王蕊 藍海冰(北京市鼓樓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