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開幕的上海科技節上,行走在紅地毯上的他們星光熠熠。無論是我國首位女天文台長、德高望重的葉叔華院士,上海航天首位女總指揮、有“玉兔媽媽”之稱的張玉花,還是在此次抗疫中因一句“困難面前,共產黨員先上”而家喻戶曉的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他們是科學界當之無愧的明星,是這座城市的驕傲,也是我們真正該追的“星”。
走紅地毯是一種“禮遇”,極具儀式感。為科技界的各路大咖、來自科技創新和科學傳播等領域的杰出代表鋪設科學紅地毯,實則是在致敬科學家的同時,清晰表達我們對科學家精神的尊崇與弘揚。
每一位杰出的科學家,都是“有故事的人”,他們的名字勾連著一項項重大科創成果,一個個“從無到有”的發現,從“0到1”的突破,或從基礎研究領域實現突破、解決“卡脖子”問題……循著行走在紅地毯上的他們的身影,走近他們,記住他們的名字,了解他們的奮斗故事,我們不僅領略了科學世界各種引人入勝的雄奇景色,同時也被這些行走在科技創新最前沿的科學家的勇氣和魅力所深深折服。
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是有國界的。每一位科學家的拼搏史背后,都書寫著我國科技發展從弱變強,從曾經跟跑、並跑,到如今在部分領域實現領跑的飛躍。走上紅地毯的科學家,他們中的很多人都是這段歷史的親歷者、參與者。
馬克思說:“在科學上沒有平坦的大道,隻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也正因此,在一年一度的上海科技節,在這個象征城市科技嘉年華的特殊日子裡,讓老中青科學家們結伴走紅地毯,實際上也傳達出這座城市對科技創新精神的孜孜追求,對集聚更多科創人才的向往與期待。
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無論是經濟發展、民生改善,還是這次抗擊新冠疫情,科技創新已無可辯駁地成為“第一動力”。
對上海而言,加快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瞄准關鍵核心技術和重點產業實現突破,著力增強創新策源能力、提升創新濃度——說到底,上海要成為“創新之城”,各項工作要實現新突破、邁上新台階,不僅需要依靠一批杰出的科學家領軍,更需要營造崇尚科學的氛圍、培育創新沃土,集結起勇攀高峰的千軍萬馬。
讓科學家走紅地毯,形式很浪漫,是我們表達致敬的方式。為行走在紅地毯上的科學家點贊的同時,從拼搏的科學家群像中汲取力量,不斷提升自身的科學素養,在每個平凡的崗位做最好的自己,為打造活力四射的“創新之城”作出自己的貢獻,這應該是我們普通人“追星”的正確方式。 (來源:文匯報 樊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