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專家虞潯:把群眾的“金點子”發展成“金鑰匙”

2021年05月20日09:51  來源:人民網
 

“征集好、收集好人民群眾的意見建議,對於提升社會治理的能力、完善社會治理的體系、進一步夯實黨長期執政的群眾基礎意義重大。”5月19日,在人民網網上群眾工作上海座談會暨人民建議征集合作簽約儀式上,華東政法大學法學專家、副教授虞潯從高校的角度出發,帶來了從事人民建議征集工作的一些思考。

華東政法大學作為滬上以法科為主、多科融合的政法高校,一直以來關注人民建議征集方面的研究。2021年2月7日,上海乃至全國的第一個人民建議征集高校聯系點在華東政法大學設立,這也成為高校和上海市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合作推進這項工作有力的抓手。

虞潯認為,群眾的聲音是最原汁原味的社情民意,常常蘊含著真知灼見和“金點子”﹔同時,人民群眾的智慧也迫切需要一個很好的制度,才能夠進入公共決策的渠道,進一步推動人民建議征集工作。

城市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人民群眾最有發言權

早在2018年,華東政法大學就和楊浦區信訪辦合作成立了陽光與法治信訪工作研究中心,近期又協力推進人民建議征集工作。虞潯切身感受到,人民群眾作為城市發展的參與者、推動者、維護者,對於城市發展當中存在的問題看得最准、感受最深、最有發言權。

“我自己從事具體工作研究也深深感受到人民建議征集工作是送上門的群眾工作,必須進一步加強人民建議的規范化、標准化、程序化的建設,才能更好地暢通人民建議的渠道,讓人民群眾的‘金點子’搭上直通車,變成化解矛盾、解決問題的‘金鑰匙’。”虞潯指出,人民建議發揮作用關鍵在於落實,這既是對人民建議征集辦公室的考驗,也需要各個職能部門的支持配合。

如何將人民群眾的“金點子”發展成為“金鑰匙”?虞潯認為有三個環節:征集、研究和轉化。從征集環節而言,目前人民建議工作還處於人民群眾自發為主的階段,他希望今后在事先發布專題征集方面進一步做探索,特別是“以什麼樣的態度來對待人民群眾提出來的問題”,這是考驗人民建議工作的“試金石”﹔從研究環節來說,不僅要發現有價值的意見和建議,同時還要通過征集民意、汲取民智,最終達到凝聚民心的目的。

在轉化環節,對於遴選出來的好意見好建議,有三個溝通步驟:第一,事前溝通。進一步加強研究,努力找出問題症結。第二,事中溝通。在人民建議征集或者領導批示以后,與建議人進行事中溝通。推動職能部門當面聽取建議人的意見,在建議的落實落地方面做到讓建議人滿意。第三,事后溝通。邀請建議人共同分享建議落實的喜悅,不斷調研和激發群眾參政議政的熱情。

回應人民群眾關切,推動實現“人民城市人民建”

虞潯認為,近兩年來,華東政法大學參與到人民建議工作中,有利於促進高校教研、科研、人才培養各方面工作的發展。為此他也提出了三點建議:

第一,建議更新觀念,把人民建議工作納入智庫建設。特別是要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新型智庫,建立健全決策咨詢制度。目前我們國家特別是上海正在大力推進政府職能型、科研咨詢型、民間自主型的大類智庫建設,民間智庫型智庫不僅僅是當前設立的各種民間注冊的研究機構,人民群眾頂層設計的意見和建議也應該納入其中。同時與高校結合,推動人民建議的專業化和有效性。

第二,要運用基地機制,培育熱心人民建議的好市民隊伍。上海已經連續多年表彰獎勵優秀的人民建議,未來表彰獎勵應該更加注重在精神層面的引領作用,把市民的注意力引導到有序的政治參與當中。建議進一步發揮已經獲得表彰的優秀建議人的作用,讓他們在建議研究的優化、細化落實上進一步發力。

上海已經有了市民尋訪團,各條線也有監督員隊伍。當前,不僅要讓他們提出問題和參與監督,更要引導市民尋訪團及各行各業監督員形成合力,讓他們在履職過程當中成為建言獻策的“建議人”。

第三,建議要組織傳統和新興媒體共同宣傳人民建議的征集工作。客觀來講,人民建議工作的社會知曉度正在不斷提升,但很多好的“金點子”在傳播方面還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因此,建議工作中讓報刊、廣播、電視、新興媒體大有作為。重點是要擴展民意表達的渠道,進一步拓寬展示的空間,提升挖掘人民群眾的無窮智慧。

通過線上線下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宣傳,發揮人民建議的行為引領作用,有效地把人民群眾的智慧和熱情激發起來,為人民建議工作建言獻策。通過對人民建議工作的宣傳和輿論推動,推動政府職能轉變,回應人民群眾的關切和關注,從而進一步助推“人民城市人民建”和人民民主政治進一步發展。(葛俊俊)

(責編:葛俊俊、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