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5月13日電 (龔莎)今年5月15日是第28個“國際家庭日”,為了推進健康家庭建設,在“國際家庭日”來臨之際, 5月13日下午,上海市衛生健康員會、上海市計劃生育協會在浦東新區舉行“實施健康家庭行動,助力健康上海建設”主題宣傳活動。
在活動期間,圍繞“生育·家庭·健康”這一主題,邀請專家和有關企業代表就如何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環境、釋放生育潛力?如何加強優生優育服務、保護育齡人群的生育力?如何發揮家庭的社會細胞作用,做好居家健康、守護全民健康?如何推進智慧養老服務,助力解決廣大老年人家庭的養老后顧之憂?如何更好地通過科技創新等手段,助力家庭優生優育、生殖健康等問題進行了熱烈討論。
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健康是廣大人民群眾的期盼,是衛生健康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近年來,上海市大力推進健康家庭建設,穩妥有序實施全面兩孩政策,加強生育全程服務。推進公共場所母嬰設施建設,2020年底,上海市各類公共場所已建母嬰設施1378個,比上年增加374個,增長37.25%﹔配置母嬰設施的用人單位4298家,比上年增加798家,增長22.8%,實現母嬰設施全覆蓋。積極構建以托幼一體為主、以普惠性資源為主導的0-3歲嬰幼兒托育服務體系,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面向廣大市民和家庭,積極傳播健康理念,普及健康生活,每年向全市所有家庭免費發放健康知識讀本和實用健康工具,推廣“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組”項目,建設健康支持性環境,積極營造“無煙上海”。廣大市民和家庭積極參與,健康理念明顯轉變,健康素養不斷提高,健康生活方式正在普及。
按國家衛生健康委人口監測統計口徑,2020年上海市人口出生12.76萬人,其中上海市戶籍人口出生6.81萬人,佔53.4%﹔非上海市戶籍人口出生5.95萬人,佔46.6%。據預測,2021-2025年上海市戶籍人口、常住人口出生數量總體呈逐年下降趨勢。
從出生孩次來看,2020年,上海市常住人口出生中的一孩率62.26 %,比2019年上升1.30個百分點﹔二孩率34.03 %,比2019年下降1.63個百分點﹔多孩率3.71%,比2019年上升0.33個百分點。全市戶籍人口出生中的一孩率71.24%,比2019年上升1.14個百分點﹔二孩率27.45%,比2019年下降1.31個百分點﹔多孩率1.30%,比2019年上升0.16個百分點 。
實施全面兩孩政策以來,政策效應有所現顯,一孩率下降,二孩率上升,但受人口年齡結構等影響,近年來全市人口出生數量呈逐年減少態勢,原因有多方面:
一是新進入婚育年齡的人群數量減少。由於人口年齡結構變動影響,新進入婚育年齡的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人數不斷減少。目前,全市新進入婚育年齡的人群主要是90后,1990-2003年期間是上海人口出生低谷期。2020年,上海市戶籍人口育齡婦女中15-24歲的育齡婦女43.94萬人,佔15.2%,比2019年減少0.58 萬人,下降1.3%﹔25-34歲生育旺盛期育齡婦女82.84萬人,佔28.7%,比2019年減少 2.32萬人,下降2.7%﹔35歲及以上大齡育齡婦女161.37萬人,佔56.0%,比2019年增加 1.89 萬人,增長1.2 %。
二是女性初育年齡推遲。據市衛生健康委統計,2020年上海市戶籍人口女性平均初育年齡30.73歲,比2019年上升0.44歲。
三是市民生育意願低。據市衛生健康委有關生育狀況抽樣調查顯示,受訪育齡婦女理想子女數平均為1.78個,打算生育的子女數平均1.40個,明顯低於理想子女數。已有一個孩子的育齡婦女中僅有6.92%的人打算生育二孩。已有一個孩子但不打算再生育的主要原因:一是經濟負擔重,佔68.1%﹔二是年齡太大,佔45.6%﹔三是沒人帶孩子,佔40.6%﹔四是養育孩子太費心,佔34.2%。
專家建議:要進一步完善支持家庭生育養育的相關經濟社會政策和公共服務體系。大力傳播新型生育文化,營造全社會都來關心、支持家庭生育的良好社會氛圍。大力推進嬰幼兒照護服務,積極構建普惠安全、托幼一體化的托育服務體系,加強面向0-3歲嬰幼兒家庭的科學育兒宣傳指導服務。進一步完善生育假、配偶陪產假等計劃生育獎勵假制度,研究建立育兒假制度。加強生育全程服務,完善婚前保健、孕前保健、早孕建冊、產前檢查、產前篩查與診斷、住院分娩、產后訪視、預防疾病母嬰傳播、新生兒疾病篩查、兒童健康管理、兒童營養改善、預防接種、計劃生育技術服務等基本醫療保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