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博會世紀館東館利用前沿數字技術演繹“花開中國夢”
虛擬絢麗空間裡萬花競放
世紀館分東、西兩館,西館是真實的植物王國,東館是虛擬花世界。 /王華
晨報記者 郁文艷
還有10天,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將在崇明開幕。花博園裡哪些地方必須去打卡?今天就為您獨家揭秘“大蝴蝶”世紀館的東館。
都知道世紀館的外形特別,宛如展翅的蝴蝶般美麗。可是,它的“肚子”裡也藏著一個美麗空間。不同於其他場館展園展示的豐富真實植物花卉,這裡是一個虛擬的花卉空間,利用前沿數字技術,打造一個萬花競放的絢麗空間,帶領觀眾以前所未見的視角欣賞花開美景。
世紀館東館的施工面積為1123平方米,有效布展面積為914平方米。場館被分成3個展區,依次為《錦繡》《盛放》和《家園》,利用國際前沿的數字技術,突破物理空間局限,打造一個虛擬花卉空間,呈現每個中國人心中的花、心中的夢,以全新手法創新演繹本屆花博會“花開中國夢”的主題。
展區·《錦繡》
觀眾走入《錦繡》展區,伴隨著投影開啟,明代文征明的《玉蘭圖卷》徐徐展開,引出上海市花白玉蘭,白玉蘭潔白無瑕,是高潔、向上、奮進的象征,體現上海的城市精神。白玉蘭枝頭漸漸長出現代漢字“花”,周圍浮現出古代各種書體的“花”字,包括甲骨文、小篆、隸書等,形成“花”字的歷史演化牆。“花”字與代表上海的“滬”、代表夢想的“夢”巧妙融合在一起,形成牡丹花的花形,也是本屆花博會標志的由來。
隨后,雨絲幕、紗幕、銀絲幕、25米曲面牆面投影、地面投影、桌面投影等多種介質和技術手段交織運用,在展區空間構建起一條三維立體長江,綠絨蒿、塔黃、高山杜鵑、秋海棠、木芙蓉、荷花、瓊花、崇明水仙等幾十種長江流域各地的代表性花卉陸續呈現在觀眾眼前,它們或以粒子流線勾勒,或由滿天繁星幻化而成,或“順水而來”。綠絨蒿是世界上生存海拔最高的植物,被譽為“離天堂最近的花”和“稀世之花”。塔黃的花柱可高達2米,通常需要5-7年的生長才會開花,一生也隻開一次花。
南宋趙芾的《江山萬裡圖》、明代沈周的《椿萱圖》、馬遠的《水圖》等名畫以及中國古典文化巔峰時期的詩詞歌賦配合著花卉共同演繹“長江花廊”。新銳數字技術讓這場演繹創意無限,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設計師借用前沿數字技術,讓馬遠《水圖》裡描繪的長江動了起來,渾厚雄壯,滔滔入海﹔再比如,花瓣紛飛,明朝畫家戴進的《長江萬裡圖》得到了動態演繹,長江各流段的代表性花卉在這裡匯聚。
最終,百花交匯成“花中之王”牡丹,100朵牡丹在黨的誕生地——中共一大會址盛放,向黨的百年歷程致敬,並祝福新的百年。
展區·《盛放》
《盛放》展區講述的是世界之花,融合聲、光、影等數字技術打造“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百花園。
這裡是一個360度沉浸式體驗的超大空間,展區中央懸挂直徑2米的巨型LED球,呈現裸眼3D花卉盛開場景。四周,“一帶一路” 國家的各國代表性花卉首次跨越時間與空間的束縛齊聚於此。視覺中心懸垂巨型裸眼3D花球,周圍包裹“花瓣”投影牆面和“花萼”互動裝置,呈現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沿線的世界各國花卉。
當觀眾觸碰互動裝置的花萼部分后,就可以啟動鮮花煙火秀——鮮花伴著交響樂紛紛綻放,此起彼伏。這是完全沒有污染的煙火秀,傳達出生態倡議:世界各國是一個生態命運共同體,環保是全世界的挑戰和命題。
展區·《家園》
《家園》展區讓觀眾沉浸式體驗“夢想之花”。
展區特別設計了全球首創的4D沉浸感巨型花苞型主題影院,用空間感受和視覺影像創造“夢想之花”。當游客站到花苞中心,會像小蜜蜂一樣被巨大的花朵包裹,牡丹、玉蘭、水仙,3朵夢想之花帶領游客在未來的大氣、水、土壤、都市乃至太空中穿梭,縱覽美麗的崇明風光,飛躍壯闊的錦繡山河,探索無垠的浩瀚宇宙,描繪出屬於全人類的共同夢想圖景,與我們的未來家園提前見面。
整個世紀館東館的3個展區內容和形式互不相同又互為依托,從中國,到世界,到未來,一條緊密的時空線索貫穿始終,形成各具特色的展陳感受。以花為媒介和線索,多層次多維度解讀“花開中國夢”的深層內涵:花開中國夢,是復興夢,是生態夢,也是追求幸福的夢﹔我們打造中國的綠水青山,和世界各國攜手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面向未來,建設人類共同的綠色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