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服務新軍“夫妻檔”是一個新現象。好幾位家政行業的負責人向記者提及,夫妻同在一座城市打工,往往在崗服務更穩定,服務質量提升更快。因此,家政行業樂見“夫妻檔”。
鯨致生活的聯合創始人王鬆青,對比過公司“夫妻檔”和獨自打拼者的表現,“公司不少女員工的另一半送快遞、開網約車,或在盒馬當配菜員。雖然這些夫妻各自工作都很忙,但同在一座城市,一方面可以節約租房、用餐等生活成本,另一方面經常交流各自工作中遇到的情況有助於他們適應工作、融入城市。”為此,鯨致生活在內部崗位設置上也很鼓勵家人一同入職。如今,在公司內部,既有“夫妻檔”,還有“母女檔”。“母嬰保潔崗位和家電清洗崗位很適合夫妻一起工作﹔一些從事育兒、保潔工作的阿姨,會介紹自己的女兒到公司做收納師,或是從事家政培訓工作。”
為了留住優秀人才,王鬆青還鼓勵家政員們學習深造。1995年出生的王俊梅,是王鬆青親自招進公司的一名保潔員,通過公司一系列內部考核,如今的王俊梅已是管理徐匯、黃浦兩個片區的站長,交完五險一金,每月到手近9000元。她的丈夫做家電清潔保養,每月有一萬多元的收入。夫妻倆對日子挺滿意,前年買了車,明年准備在老家商丘買房。但王鬆青卻鼓勵他們要多學習,尤其鼓勵已在管理崗位的王俊梅去讀書。“城市服務行業的收入並不低,為什麼從業穩定性不如其他行業高?現在上海開放大學開設了家政本科、大專,將為年輕人做長遠規劃提供便利。”
東華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峰濤也認為,城市越發展,越需要多層次的、穩定的職業人群。“像上海這樣的大城市,如果少了外賣、快遞、家政這些服務人員,日常生活都將難以運轉,城市的發展已經離不開城市服務新軍。”在他看來,相比上一代的打工者,現在的80后、90后服務人群大多具備互聯網應用、學習能力,夫妻倆選擇在同一城市從事服務業,淨收入能增加20%以上,既能提升家庭經濟規模化效率,也有利於服務供給的穩定。“服務者在大城市掙得更多收入,又讓他們有能力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助力城鄉共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