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3月27日電 3月27日是世界子宮內膜異位症日。子宮內膜異位症是育齡期女性的常見病,由其引發的痛經、盆腔疼痛、不孕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女性的生活質量,而由於其存在難治性、復發性的特點,因此,建立對該疾病長期管理的治療理念迫在眉睫。
子宮內膜異位症診療一體化中心成立
3月26日,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子宮內膜異位症診療一體化”暨醫院“子宮內膜異位性疾病全程管理示范平台建設”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旨在通過創新子宮內膜異位症診治一體化診療方案,提高子宮內膜異位症診療水平,規范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長期管理,從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
疼痛、復發、不孕,“良性癌症”的“惡性”后果
子宮內膜異位症是指子宮內膜組織生長在子宮腔與子宮肌層以外的部位。內異症病灶可以生長在身體的任何部位,最常見於卵巢、盆腔、腹壁切口、腸道、泌尿系統、肺部等。近年來,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發病率有逐年升高且年輕化的趨勢,在育齡期婦女中發病率高達10%-15%﹔其中,70%-80%的患者有痛經及各種盆腔疼痛,50%的患者合並不孕,不僅嚴重影響女性生理和心理健康,同時對社會衛生資源消耗巨大。但迄今為止,內異症發病機制仍然不明,病理生理不清。因此,子宮內膜異位性疾病一直被視為“謎一樣的疾病”。
盡管是一種良性疾病,但子宮內膜異位性疾病的侵襲、播散等生物學行為卻和惡性腫瘤類似。而且各種治療手段均有一定的缺陷,因此經過治療后復發率高,而反復的手術還會造成卵巢儲備功能下降,嚴重威脅女性的生育力,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內異症發生癌變的幾率會逐漸增加,尤其是卵巢內膜異位囊腫的患者更值得警惕。
規范長期管理可以顯著改善生活質量、減少復發
疼痛、不孕與復發是困擾內異症患者的三大症結。而對內異症進行長期管理的目標就在於減輕和消除疼痛、促進和保護生育力、降低和減少復發。“如果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以避免內異症的進一步發展。而與早期介入同樣重要的,還有對疾病的長期管理。”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普通婦科主任易曉芳表示,“我們要普及對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慢性病’的認知,這是降低術后復發率的關鍵因素,也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保障。不僅是患者,在專科醫生中也同樣需要建立其這一理念。”
手術是治療內異症的一個重要手段,但是如若缺乏術后有效的管理,疼痛復發或者囊腫復發的可能性將會大大提高。“啟動這一項目的目的就是為了實現對子宮內膜異位症的早期診斷、精准治療、輔助用藥、適時助孕和減少復發,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得到最大的獲益。”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黨委書記華克勤說。
本次活動由中國婦幼保健協會婦科智能(AI)醫學專業委員會主辦,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承辦。院長徐叢劍表示,項目啟動后,醫院將進一步完善子宮內膜異位症專科門診建設及信息化隨訪管理平台,建立集“臨床診療、隨訪管理、科普教育、醫聯體聯動”於一體的內異症診療隨訪路徑和立體化管理模式。(葛俊俊 沈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