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揚“三牛”精神向前“犇”

2021年03月23日11:51  
 

在中華文化裡,牛是勤勞、奉獻、奮進、力量的象征。人們把為民服務、無私奉獻比喻為孺子牛,把創新發展、攻堅克難比喻為拓荒牛,把艱苦奮斗、吃苦耐勞比喻為老黃牛。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交匯之年。站在歷史的新起點上,置身奮進的新征程中,我們必須發揚“三牛”精神,爭做頭牛向前“犇”。

發揚孺子牛精神為民服務。“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這兩句形容魯迅先生對敵人絕不屈服,對人民甘心像牛一樣俯首聽命。后來比喻心甘情願為人民服務,願為人民肝腦涂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給全世界人民帶來了巨大的沖擊,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以無比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團結在了一起,在世界上率先控制住了疫情。這都是因為在疫情嚴重的時期,涌現出了一大批始終以“生命至上,以人為本”的精神的人。他們是醫生護士,是社區工作者,亦是在聽從指揮,戴好口罩,做好防護措施的每個人。“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黨的根本宗旨,全黨同志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人民群眾普遍關心的民生問題,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一件一件抓落實,讓人民群眾有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發揚拓荒牛創新發展精神。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處於核心地位。黨的十八大以來,通過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國科技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提升。創新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必然選擇,科技創新是我國發展的新引擎,抓住了科技創新,就是抓住了牽動我國發展全局的“牛鼻子”。

發揚求真務實老黃牛精神。老黃牛在中國人心裡,是勤勤懇懇、埋頭苦干的實干家,是忠於職守、任勞任怨的勞動者。回望極不平凡的2020年,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國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一系列“驚天逆轉”和“難以想象”,浸潤著“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棵草去”的奉獻精神、“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開拓豪情和“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的勤勞品質,鐫刻著孺子牛、拓荒牛、老黃牛精神的鮮明印記。

(來源:嘉定區馬陸鎮 浦伊雯)

(責編:沐一帆、金煜純)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