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讓消費者來評價消費感受。
外擺位餐位數不能超過店內座位數30%﹔干洗店、裁縫店、花鳥魚虫專賣店都被“收編”進區級標准﹔五金店、雜貨鋪隻要符合行業標准,也能成為歷史風貌區裡的“正規軍”……
3月15日下午,徐匯區發布了《品質商城評價指南》《沿街商鋪管理通用要求》2項區級標准,推動商業綜合體、沿街商鋪管理和品質升級。這也是全市首個聚焦商業綜合體和沿街商鋪制定的區級標准。
作為上海中心城區,徐匯區共有商業綜合體、專業市場44個,還有235條馬路總計近9000戶沿街商鋪。“商業綜合體和沿街商鋪是老百姓消費生活最重要的載體,抓好這兩類主體,也就牽住了消費維權的‘牛鼻子’。”徐匯區市場監管局副局長毛潔介紹,據統計,去年徐匯區相關消費投訴舉報佔全區總量的77%。“3·15”當天,上海點快電子科技中心侵害消費者權益、上海市徐匯區林燕飛食品經營部哄抬價格等消費侵權案例也公開發布。
武康大樓底層和周邊區域有不少沿街商戶
解放日報·上觀新聞記者從徐匯區市場監管局了解到,《品質商城評價指南》首創品質商場“三維五度123項”的評價體系。聚焦行業指導標准、主管部門監管要求、消費者感受體驗三個維度,緊扣功能輻射、環境舒適、管理精細、商戶誠信、消費滿意五個維度,共計123項評價指標,讓消費者來評價消費體驗感受。
比如,在電梯消費安全方面,做好設施設備的安裝維護是行業基本標准,日常監測內容包括扶手電梯是否根據人流狀況變化來優化運行,電梯是否加裝變頻變載感應裝置,商場高懸的扶手電梯是否安裝安全防墜落裝置等。監管部門則要做好維保監督和安全警示。此次發布的新標准,就將“電梯運行”納入了消費滿意的評價板塊中。
《沿街商鋪管理通用要求》注重因地制宜,按照國際商務商業核心區、歷史文化風貌區、綜合性商業區三種業態布局,圍繞標准化、規范化、集約化、信息化,提出沿街商鋪不同的經營發展方向。
衡復歷史文化風貌區
其中,針對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標准提出了“還原歷史風貌,突出文化內涵”的原則,明確了結合區域內地標式建筑、高校、文化場所,適當布局特色書店、畫廊、音樂表演、藝術展覽等高雅藝術人文相關的文化類店鋪,弘揚傳統工藝、具有上海風貌的特色店鋪和老字號品牌店,鼓勵門店外部形象、內部陳設風格協調、獨具特色,把風貌區資源優勢轉化為功能優勢,煥發城區新活力。針對綜合性商業區,則聚焦“15分鐘社區生活圈”建設,全力提升“開門七件事”的便利性。
隨著在線新經濟、“AI+”的飛速發展,推動線上、線下“雙線並行”已成為商業綜合體和沿街商鋪的共同課題。新發布的《品質商城評價指南》要求商戶提供網絡訂餐服務時,使用“食安封簽”,讓消費者安心完成線上消費。此外,該評價指南還將加入ODR(全國12315互聯網平台消費糾紛爭議在線解決企業系統)列入加分項,鼓勵投訴處置線上完成,讓維權渠道更暢通。
上海已步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徐匯區在開展國家級養老服務標准化試點的同時,也將消費維權聯絡點向養老機構延伸。3月15日當天,全市首批、徐匯區首個養老機構消費維權聯絡點在徐匯養老機構服務指導中心正式設立,保護老年人消費權益從此多了一個“新陣地”。同日,徐匯區消保委和上海七方律師事務所組建的徐匯區消費維權法律服務工作室也挂牌成立,將為消費者提供法律咨詢,協助開展調解,為疑難案件提供專業意見、公益代理維權訴訟等專業法律服務,實現消費糾紛多元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