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時下年輕人最喜歡的“盲盒”,也被移植到了“第一樓”裡。
古朴雅致的江南茶樓裡,身著莫蘭迪色系民國服飾的迎賓員,端上咖啡時會悄悄塞給你一張紙條,這是當年中共地下黨員接頭時的秘密暗號。置身這樣的場景,仿佛時光穿越回到那個可歌可泣的革命歲月。
今天,歷經兩年多時間整修的浦東新場古鎮“第一樓”,以“人間劇場”的嶄新面貌再次對外開放。未來,這裡將成為浦東黨史學習教育活動中一個重要的基地,讓往來游客在沉浸式體驗過程中,感受到紅色力量、紅色精神。
百年“第一樓”重新出發
“第一樓”坐落在江南水鄉古鎮新場大街424號,始建於清同治年間,20世紀20年代翻建,時為古鎮上最高的建筑,故稱“第一樓”。20世紀30年代這裡開設書場,當時聽者如潮,大咖雲集。2014年4月,“第一樓”被公布為上海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因其古朴典雅的建筑風貌和厚重的歷史印記,“第一樓”也成為眾多影視劇拍攝的取景地,曾經拍攝過10余部紅色電影,因此名聲大噪,成為新場古鎮第一網紅“打卡地”。
與影視結緣的“第一樓”,本身就有很深的“紅色淵源”。人來人往,交通便利,隱蔽性強,地理位置優越,讓這座小樓承擔起了特殊的革命任務。1941年,新場鎮共產黨員顧夢花接受了黨組織交辦的任務,變賣家中田地,在茶館一樓開設了“洪福橋飯店”,作為中共黨組織和浦東游擊隊的地下秘密聯絡點。
這樣一座紅色資源豐富的江南茶樓,如何擔當起“紅色講述者”的職責?在改建“第一樓”時,浦東文廣局意識到,要改變傳統革命教育基地單一的參觀教育模式,通過電影場景互動、電影盲盒、主角直播等年輕人喜聞樂見的創新方式,吸引不同年齡段的游客體驗紅色景點、講好紅色故事。
改建后的“第一樓”,在上下三層樓內,設置了凱司令咖啡館、平安大戲院、綠屋夫人時裝沙龍、第一樓書場、潘玉良畫室等八大電影場景,真實還原新中國成立前的老上海。在這裡,游客可以坐下點一杯咖啡,與服務員來一場秘密接頭,做一回“地下黨員”,也可以細細聆聽梁波羅、牛犇等電影表演藝術家講述紅色電影背后的故事,探尋那段激蕩人心的歷史征程。
時下年輕人最喜歡的“盲盒”,也被移植到了“第一樓”裡。在一面碩大的“電影盲盒”牆中,放置著100個電影檔案盒,隨機挑選一個打開后,就會發現一張紅色電影劇照和一句經典台詞。許多年輕人對這一活動非常感興趣,紛紛走上前試一試。一位復旦大學的研究生抽到了電影《母親》的盲盒,一張黑白劇照下寫著這樣一段台詞,“從今以后,為了勞苦大眾,黨要你干什麼就干什麼,頭可斷,血可流。”年輕人說,他雖然沒看過這部電影,但看了這張劇照后,對電影內容非常感興趣,回家后想上網搜一搜,找找老片來看。
“紅色資源是鮮活的歷史,也是黨史學習教育最生動的教材。我們就是希望通過更多創新方式,更好地活化利用紅色資源,讓廣大市民尤其是年輕人主動了解紅色知識,熱愛紅色文化,”浦東新區區委宣傳部副部長、文體旅游局局長黃瑋說,浦東正積極梳理一系列以建黨百年為主題的紅色旅游資源和線路,發掘和推出一批新的紅色地標,今后會有更多的“第一樓”讓市民與紅色文化面對面接觸,讓紅色資源成為對話歷史與未來的橋梁。
“活著的古鎮”講好三大文化故事
在新場,被激活的不僅僅有“第一樓”。在喜迎黨的百年誕辰之際,浦東新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充分用好用活紅色資源,串聯起“第一樓”茶園、新場歷史文化陳列館、奚家廳、康家宅、中國鑼鼓書藝術館、印象大理、“311”工坊等7個紅色景點,創新推出了一條精品旅游線路,讓新場變成了一個充滿“紅色記憶”的古鎮。
新場曾誕生了南匯地區最早的基層黨組織,新中國成立后的首任故宮博物院院長吳仲超就曾在這裡從事地下黨組織工作,並組建了南匯歷史上最早的三個黨支部。這段歷史如今可以在新場歷史文化陳列館內找到全貌。
新場還孕育了一大批新四軍老戰士。當年,900多浦東子弟正是從新場出發,隨著新四軍南下杭州灣,在浙江北部開創了新的革命根據地。如今,這些老戰士的后人接過父輩們“手中的槍”。革命烈士周大根之孫、浦東新區新四軍歷史研究會骨干宣講員周亞南,就經常來新場講課。他說,祖父周大根少年立志,投筆從戎,參加過“五卅”運動、八一南昌起義,先后擔任中共南匯縣第一任縣委書記和鬆江縣委書記,組建抗日武裝,舉起抗日大旗,最后在“匯角戰斗”中血洒蘆葦灘。父親周到今年93高齡,17歲參加了新四軍,經歷過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屢獲戰功,回到家鄉后還長期擔任區新四軍研究會會長,致力於弘揚當年新四軍的優良傳統和革命精神。
“我父親晚年還堅持撰寫回憶錄和紀念文章,力求給后人留下更多的精神財富。受他的影響,近些年我在協助父親整理各類資料的同時,也主動撰寫文章和詩歌紀念老一輩的革命傳統。新場不僅有著古鎮美譽,更有當年紅色的記憶,在紀念建黨百年的今天,來這裡打卡是一個很好的接受教育的機會。”周亞南說,他已經准備好了多篇演講稿,今后將定期來新場古鎮,在奚家廳、康家宅等紅色景點內,與市民游客交流,把紅色故事一代代傳下去。
在新場鎮黨委書記邵世志看來,與其他古鎮不同,新場是一個“活著的古鎮”,這裡千百年來始終保持著活力,如今每天來古鎮感受紅色文化,江南古韻,海派風情的人絡繹不絕,到處彌漫著獨特的煙火氣。“目前,新場正在與烏鎮、西塘、周庄等十余個古鎮一起,以‘江南水鄉古鎮’的名義,組團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后續我們將繼續通過對紅色資源的細致梳理和整體打造,推出更多值得體驗和‘打卡’的紅色體驗之旅,講好紅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故事,展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引領區的新氣象、新面貌。”(作者:王志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