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超低價手機為誘餌詐騙5000萬 “女團夢”追逐潮流揮霍一空

2021年02月27日19:43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蘋果手機“骨折價”就能拿到,這樣的誘惑是否令人眩暈?近日,楊浦區檢察院“拆解”以超低價手機為誘惑,詐騙5000萬元的騙局之謎。

“骨折價”蘋果手機誘惑大

“我是蘋果公司的二級代理商,你需要買手機,找我就對了。”一次偶然的機會,老吳通過微信朋友圈認識了自稱是蘋果手機代理商A公司合伙人的何某某。

老吳的B公司主要經營直播和短視頻拍攝業務,需要定期購買或租用大量高性能手機。“我給你的價格至少低於市場批發價10個百分點”,如此誘人的價格,對於此前隻在大型電商平台批量訂購手機的B公司,是一筆可觀的成本控制。

“心動不如行動”,2019年3月7月,老吳的B公司以8折市場價從何某某那裡購買了第一批蘋果手機。到貨后,老吳再三確認每一隻手機都“貨真價實”。此后,他便放開膽子,陸續從何某某那兒訂購了幾批手機。每批手機都在四五十天內如期到貨,且都“保質保量”“物美價廉”。幾個月內,老吳的B公司既配齊了手機設備,又“開源節流”了一大筆成本。

“轉代購”賺錢模式收益穩

9月,得知由於設備充裕,老吳暫無購買需求后,何某某便建議老吳的B公司繼續出資購買手機,到貨后由他為其代銷。

“還是以最低折扣給你,你付款后,我們就不發貨給你了,直接幫你以高出進貨價5個百分點賣出去,貨一出就把錢打你們賬上。”聽著穩賺不賠,但老吳還是有點猶豫。

“這比炒期貨還賺,這樣的買賣哪裡找?要不是我最近在沖銷量,想早點拿到一級代理商經營權,這樣的好事都輪不上你。”

何某某這麼一說,老吳半點猶豫都沒有了,又以超低折扣價付了一筆貨款。40天后,他便被告知手機很快轉手,並順利收到了回款。

又賺一筆后,老吳徹底消除了對這種代銷模式的疑慮。“多投多賺”,在何某某的不斷唆使下,短短兩個月,老吳通過B公司賬戶先后向A公司匯去了4000余萬元。

“各種拖”延遲發貨回款難

轉眼到了年底,老吳坐等著收這次的第一筆錢款,結果何某某告訴他B公司賬戶被凍結,暫時不能出帳。一拖再拖,一直到2020年2月,所有款項理應早該回籠,老吳又被告知因為疫情延遲發貨,公司資金周轉不靈,回款仍然無法到位。面對何某某的各種搪塞和公司承擔的巨額欠款,老吳不得不報警。

警方對該案立案偵查后,陸續又有幾名被害人前來報案。小韓最初也是被何某某的超低折“蘋果”吸引,最后也同樣被其用疫情延誤、賬戶凍結等理由“拖著”,最終損失約2000余萬元。

傳喚到案后,何某某坦然承認自己不是蘋果代理商,也根本拿不到如此之低的折扣。“前期他們下單的手機的中間差價是我補的,我自己砸了幾百萬進去呢,先給他們點甜頭,這樣才能獲得他們的信任,后面希望他們投資我的大項目,就是雙贏!”何某某對自己設下的這個“局”給出了這般荒誕的辯解。

“兩頭騙”收割巨額甜頭大

受理該案后,承辦檢察官很快便投入了“拆局”工作,經過細致地去偽存真,厘清整個案件脈絡,摸清法律關系、資金流向、交易行為等,終於逐漸還原了整個案件的真相。

首先,何某某最初給被害人嘗的“大甜頭”——超低折手機貨源的真實情況是怎樣的?

經核實,A公司是一家正規的品牌手機代理商,其進貨批貨價確實低於官網價格,但絕不可能是何某某承諾給老吳他們的“骨折價”。何某某對該公司實際經營者魯先生聲稱自己是B公司的合伙人,並冒用被害人老吳的B公司的名義與其簽訂合同,合同簽訂價均以A公司正常定價為准,從未有過“超低價”,最終,貨款通過B公司賬戶轉賬到A公司。因為和被害人約定的都是“超低折”,所以A公司收到的每筆貨款都有缺口,何某某就會讓他人轉賬彌補。這筆缺口正是何某某所謂的——自己為獲取投資者信任而墊付的“甜頭”,每筆“甜頭”都要讓他“血虧”至少5個百分點。

而事實上,“兩頭騙”“分批騙”的何某某不會做這樣的“虧本買賣”。承辦人通過比對各方的資金流向,發現何某某陸續“物色”到小韓等其他“投資者”后,又用同樣的“套路”謊稱自己是蘋果公司總代理,可以“骨折價”代買手機。也是先給足甜頭后,再提出“無實物交易”代銷,而他們的代銷貨款都直接打進了何某某的個人賬戶。前期各家拿到的手機,實則也是由老吳那筆4000萬貨款“墊付”,所以根本不存在何某某所謂的血虧幾百萬,反倒是從幾名被害人那裡“吸”了幾千萬。

何某某的詐騙手法是典型的“拆東牆補西牆”“空手套白狼”,用前面“投資人”的錢購買手機實物,再把后面“投資人”的貨款收入囊中。期間,明明已經出現數千萬元的資金缺口,他仍不斷唆使被害人加大投資。即使到最后,不停被催貨催款,何某某還以A公司因偷稅漏稅必須補稅、繳納罰款才能解凍賬戶為由,分別騙取小韓、小陳等人數十萬元。

經審核,老吳、小韓、小陳等7人實際損失近5000萬元。然而,何某某的個人賬戶已所剩無幾。

“女團夢”追逐潮流揮霍快

那麼,這筆“收割”來的巨款,到底流向了哪裡?是否如何某某所說用做自己的項目投資?

經查實,為了不斷引入下一個“投資者”,何某某“收割”來的部分資金確實用於“補西牆”“填窟窿”,但大部分資金都被其無度揮霍。

事實上,何某某所謂的千萬級大項目“查無此項”。所有被害人均証實在交易過程中,何某某從未提及任何投資項目,無論是打給A公司還是直接打給何某某的錢款,彼此約定均作購買手機用。

據調查發現,85后何某某有不少“夢想” 和“愛好”。他與幾個朋友合開了兩家密室主題游戲館,還獨自運營了一家女團經紀公司,試圖從這些潮流經濟中分得一杯羹,然而“現實很骨感”,“密室游戲”生意經營慘淡,經紀公司“女團”打造之路也毫無起色,虧空了不少錢。此外,自詡時刻走在時尚前沿的他,還有一大愛好——買買買,買各種大牌奢侈品、潮流尖貨,十足的享樂派。一年多的時間內,陸續騙來的錢財,就這樣被他折騰一空,連他自己都感嘆“錢太不經花”。

近日,楊浦區檢察院依法以詐騙罪對何某某提起公訴。檢察官提醒:干事創業必須腳踏實地而非弄虛作假,企圖用設局行騙來的錢財支撐所謂的遠大夢想,永遠都只是空中樓閣。此外,現代社會假借“接洽項目”“合作投資”“暴利分紅”等幌子實施詐騙的手段層出不窮,並非騙子的騙術有多高明,恰恰是利用了你的貪念,騙子得逞了,你卻“吃了”大虧,教訓深刻、發人深醒。(王文娟、張敏)

(責編:王文娟、金煜純)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