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8日晚上7時半,圓通速遞上海出港中心燈火通明,來自雲南普洱市瀾滄縣的拉祜族操作工張扎丕嫻熟地進行快件分揀。受訪者供圖
外賣小哥已算好了春節加班收益,生鮮騎手們90%留守上海保供應。而面對“反向年貨”的暴增,菜鳥驛站的站長們在忙碌之余不忘簽下“不打烊協議”……“就地過年”倡議之下的上海,春節裡快遞還送不送?外賣和生鮮電商的騎手夠不夠?春節近在眼前,記者採訪多位留滬過年的騎手、快遞小哥和驛站站長,聽到他們自信的聲音——我們都准備好了!
崧澤華城青湖苑菜鳥驛站站長程洋保証今年春節“不打烊”。 受訪者供圖
不光為賺錢
還能找到“小確幸”
當了5年“單王”的美團外賣騎手魏明勇,今年春節決定留在上海跑單。
“春節7天,我能多賺不止3000元。”他的一筆賬算得清清楚楚:2月1日開始到元宵節那天,每單加2元,相當於每天可多賺100來元﹔春節假期前4天有額外補貼,除夕那天100元,初一到初三每天各300元,和他簽合同的第三方公司會給800元“開門紅”紅包,美團平台還會給500元紅包……
記者問他“為啥對平台規則那麼清楚?”魏明勇憨厚地笑起來:“因為我的每一份付出,都能變為第二天賬戶裡的收獲,都是實實在在的獲得感。”他所在的市中心南市站點,最近訂單很多,他每天都要跑50多單,上午9時出門,半夜12時才回到出租屋。他每天監測體溫,堅持取餐送餐全程佩戴口罩,對餐箱每天早晚各一次消毒。
遠在四川老家的妻子打電話叮囑他“小心別感冒”,讀幼兒園的兒子對他說“爸爸,你少跑一單吧,我少買一樣玩具”。魏明勇心裡很暖。他是四川資陽人,2006年起到上海打工,前些年做過倉庫管理員,用打工積攢的錢在老家貸款買了房,又經朋友介紹當上外賣騎手。對上海道路並不熟悉的他,不斷了解市區路況、摸索送餐規律,並努力與站點附近的餐飲商家加強聯絡。跑了沒幾個月,他就成為站點160名騎手中的“單王”,月收入約一萬元左右。
但讓他感到愧疚的是,這一年沒見過自己的3個孩子。如今他還沒向孩子們宣布不回家過春節的消息,卻早已備好年貨,給每個孩子都買好了禮物。
“其實不光是為了賺錢。”魏明勇告訴記者,他願意在春節的每一天裡都上街奔波,希望為這座他喜歡的城市和這份喜歡的工作做些貢獻。“我在這裡能找到我的‘小確幸’,隻要腳踏實地工作,靠雙手掙錢,這份職業足以讓我得到尊重。”
魏明勇的心頭有一份感恩。2020年,外賣需求暴增。而這一年中,美團平台給出的獎勵很多,酷暑獎、冬季獎、晚高峰獎、暖冬補貼、年終獎勵、年前留崗獎等等,他幾乎拿到了全部獎金。最近,平台又宣布推出“同舟計劃”,在春節7天假期中,為堅守一線的騎手提供總額超過5億元的補貼和福利,他同樣能在付出勞動的同時成為受益者。
人們帶給他的溫暖也很多。疫情嚴重時,他和合租的其他騎手們都很需要口罩,抱著試試看的心情去居委會申請,本以為作為租客的他們拿不到買口罩的名額,想不到居委干部熱情地為他們解決困難,一連幾個月都主動通知領取時間。還有一次送餐時,素不相識的客戶主動送給他10個N95口罩。很多客戶會在平台后台留言,把送餐路線解釋得清清楚楚,叮囑“注意安全”。刮風下雨時,客戶生怕他送餐超時著急,主動說“可以先按完成”。魏明勇和同一區域的餓了麼、京東、蜂鳥、達達等平台的騎手都熟識,遇到電瓶車故障、找不到路等情況,他們之間都會相互帶單提供幫助。
聽說平台會在站點為堅守崗位的騎手送上年夜飯,魏明勇和同伴們約好一起吃頓團圓飯。另外一個好消息是,平台又推出人性化舉措,將根據天氣和訂單量,對部分地區適當延長配送時長、調整配送范圍,對於部分配送超時訂單對騎手作“免責”處理。他想,這座城市的人們很需要他,他會全力以赴跑單,以一份微薄之力表達對生活的感恩。
看街上人流
需九成員工留守
“過年不打烊”,並不是一句能夠輕鬆兌現的諾言。叮咚買菜曹楊區域高級主管張苗苗繃緊神經整整兩個月,最近終於心定了——她掌管的15個前置倉、380名員工中,留守上海的有370人,其中的220名配送員幾乎都不離崗,留守率達98%。
有經驗的她,看看街上的行人,就能估摸出春節期間的訂單量,“這幾天,前置倉附近馬路上的人流量幾乎沒有減少,這說明春節期間的訂單量不會減少,訂單量多的站點預計每天會有2000單,少的也將超過1000單。”她預計,9成以上員工留守,才能保障每個站點正常運轉。
兩個月前,張苗苗就開始統計員工留守率。前置倉有5個崗位,倉管員、分揀員、水產員、配送員和夜班人員,每個站點平均要配備10名店員、15名配送員。第一輪摸底結果,留守率約80%,勉強達到基准線,不少員工處在搖擺不定的糾結期。
張苗苗逐一找人聊天,說服他們留守。某網紅前置倉每天訂單量超過1500單,春節期間任務吃重。一名資深配送員想回家看望一年未見的父母,其他配送員也心動了,向站點申請回家。張苗苗和這名配送員談心,告知“平台很需要你”,希望他利用春節后的7天帶薪休假福利錯峰回家。同時,張苗苗還算了一筆經濟賬——春節7天,前3天三倍工資、后4天兩倍工資,至少有3000多元,可以給父母買份像樣的禮物。該資深配送員同意留下,也願意去做其他人的工作。等第二輪摸底時,已有90%的人願意留下。
而張苗苗自己已有4年沒回家過年。她丈夫年彥青是叮咚買菜前置倉站點站長,身上的責任也很重,夫妻倆總是心照不宣地把每一年的春節時間都留給工作。“如果我們都走了,怎麼說服員工留在上海?”他們總是在春節后調休,回老家陪伴兒子。
“過年不打烊”是叮咚買菜延續第四年的活動。平台根據大數據分析預測春節期間的用戶量和重點品類需求量,將儲備數萬噸蔬菜、肉蛋禽、水果、糧油、水產活鮮、零食等,整體需求較平時增加30%。以上海地區為例,蔬菜水果、豬牛羊肉、水產活鮮計劃每天供應近千噸。為減少缺貨斷貨現象發生,平台正在增強供應鏈能力和大數據算法,建設了分布完善的分撥大倉和高效的物流配送設施,將以更大、更高頻的倉儲和分撥能力來滿足前置倉中轉需求,減少缺貨、斷貨現象。此外,針對節日期間可能出現的生鮮價格波動,叮咚買菜將提供自建工廠生產的“日日鮮豬肉”“日日鮮面食”等民生商品,確保節假日期間豬肉產品平價穩定供應。
驛站不打烊
接到年夜飯邀請
施梅原計劃坐著兩個月前剛開通的高鐵回老家鹽城,但在“就地過年”倡議下,她決定舍棄小我,退了車票,留滬過年。令她感動的是,她所租住的小區門口的菜鳥驛站站長,很快送上4大箱從家鄉寄來的年貨,“都是老媽做的香腸、肉圓,冰箱裡塞不下了。”施梅無法返鄉的惆悵,在親人的遠程“投喂”中消減了幾分。
春節臨近,但鐵路、機場客流量隻有往年春運高峰期的幾分之一。人雖不動,快遞卻大幅流動起來,其中有大量年貨自鄉村反向入城。菜鳥物流數據顯示,近期從菜鳥全國上千個縣的近3萬個共配站寄出的年貨包裹呈兩位數增長,構成一幅“年貨地圖”。收年貨最多的十大城市裡,廣州第一,上海第二。
在施梅所租住的青浦區崧澤華城青湖苑,有一家菜鳥驛站專為保障社區服務而設。連日來,驛站站長程洋充分領略到了“反向年貨”之洶涌。“往年此時,每天到站包裹約300個,但現在每天都有近700個,其中大部分是年貨。”前來自提的居民迫不及待開箱,裡面多是臘肉、丸子,還有寄綠葉菜的。這些年貨包裹,飽含著家鄉人的良苦用心——他們總擔心兒女在大城市買菜貴了,而今快遞費也便宜,千裡寄青菜,沒准還能比在上海菜場裡買來的便宜。
驛站站長程洋是江蘇徐州人,今年敲定不回家。他在小區裡頗有口碑,他自己也舍不得離開——去年,他的驛站從小年夜開始關門,大年初四,他從徐州返滬,待隔離期滿,到正月二十開張。此后程洋在接收、管理快遞的同時,還義務為社區正處於自我隔離期內的返城居民送外賣訂餐。而今年春節期間,程洋不僅響應號召原地過年,還跟菜鳥簽下“不打烊協議”。他說,他給自己設定小目標,每天驛站關門前,必須把還沒被取走的生鮮包裹理出來,挨家挨戶送上門。
目前,崧澤華城青湖苑菜鳥驛站接收來自中通、圓通、申通、順豐及郵政的包裹,據程洋掌握的情況,他所在的青浦地區的各快遞站點今年基本都能保証70%的人員留守。根據預測,快遞包裹量會在大年初一后回落,屆時,留滬快遞小哥的派送能力應該能覆蓋已下降的單量。
有趣的是,驛站開設兩年多來,程洋一直為社區居民提供免費代養寵物和遛狗等服務,有居民出差或回鄉期間,放心地將鑰匙交給程洋,“我最厲害的一天,驛站裡寄養著4隻貓,同時每天還要負責遛3條狗。”年初他決定不回家后,便又在社區廣而告之,很快有5戶人家請程洋在他們春節回老家期間代為遛狗養寵。但隨后,“就地過年”倡議一出,其中有4家決定不走了,目前隻剩一家還在糾結……
這個除夕,程洋不會寂寞。他告訴記者,他已被社區十幾戶居民邀請吃年夜飯。“我到現在還沒決定去哪家,又或是各家都吃一點?”作為異鄉人,能為所在的城市服務,同時感受到這座城市的溫暖,他心滿意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