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印發通知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入課堂 智能手表可戴嗎?

2021年02月02日15:32  來源:上觀
 
原標題:教育部印發通知禁止中小學生帶手機入課堂 智能手表可戴嗎?

  昨天,教育部印發《關於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小學生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確有需求的,須經家長同意、書面提出申請,進校后應將手機由學校統一保管,禁止帶入課堂。這一《通知》為中小學校科學有效加強學生手機管理提供了支持與指導。不過,也有家長疑惑:智能手表能戴著進校園嗎?

  佩戴智能手表各校做法不一

  記者調查發現,對於智能手表,各校做法不一。西南位育中學黨委書記金琪說,目前學校允許學生經申請后把手機帶到學校,但一到學校就必須關機,出了學校方可開機。根據學生自主修訂的學生守則,一般不在教室開機,若有校園、社團活動需要使用手機拍攝等,需申請后佩戴工作証或在老師監管下使用﹔如需和家長聯系的,經老師同意后在辦公室打電話,但智能手表不能帶到學校。

  虹橋中心小學校長唐曉安說,對於智能手表,學校並沒禁止。總有個別家長放學后不能准時來接孩子,他們給孩子備著,方便必要時聯系。“課間孩子很少會用這種智能設備,多數孩子都在正常休息或游戲。我教的班級就有一名學生申請帶手機,但在校確保關機。放學后,他等在校門口時開機,用手機打車。他父母不能在放學時接他,於是他每天都自己用手機打車回家。”南洋模范中學黨委書記陳宏觀說,學校目前可以讓學生戴智能手表進校,但僅能使用手表的功能。

  《通知》還強調,學校要將手機管理納入日常管理,制定具體辦法,明確統一保管的場所、方式、責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裝置,應通過設立校內公共電話、班主任溝通熱線等途徑,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不得使用手機布置作業或要求學生利用手機完成作業。

  合理使用手機,抓住教育契機

  在信息化時代,手機等移動互聯網終端成為學生了解社會、認識世界的主要渠道和工具。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是信息化時代人們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但學生手機使用管理要因人而異、因時而異、因地制宜。學校應將手機使用管理的要求明確告知每位教師、每個學生,然后由教師監督、學生互相監督,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

  華東政法大學附屬中學的五部校園法中,《學生在校使用手機規定》這一部就是關於手機的管理規定。校長傅鬆說,雖然智能手表沒有歸入管理,但近年來學校明確學生手機進校后,在各班放入指定地方,放學離校前取走。學生在校如果要使用手機進行聯系,一般是使用班主任的手機,或使用辦公室電話、門衛間電話。高中全部這樣操作,初中各年級方法略有不同,因為初中生年齡較小,家長要求不一樣,各班有自管會,根據家長、學生意見,實行初中各班級制定的管理規則。“但進校關機、離校才能開機,這條是統一的。”

  在天一小學,通過模擬聽証會的形式引導孩子們討論過這個話題,包括如何正確使用,倡導學生學習自我管理。“正面引導學生自己討論,形成校內學生使用規則,可培養孩子辨別能力。”校長呂華瓊說。

  鼓勵學生參與制定規則,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本身也是一個教育過程。對於手機使用,在不該用的時候要管住自己,該用的時候要正確使用,時時處處提醒自己控制手機的使用時間,做到非必須不使用,挖掘好學生手機使用管理中蘊含的教育價值。不少老師反映,在2020年上半年防疫期間,那些平時注重培養自制力的學生,其自我管理的能力較強,能正確、合理地使用手機等移動互聯網終端,把在家裡的學習和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合理規劃使用時間,不沉溺於手機游戲。

  防止手機依賴,家長要先帶頭

  禁止將手機等電子設備帶入校園,也是各國基礎教育的普遍共識和做法。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不僅是為了保護學生視力,讓學生在學校專心學習,也是為防止學生沉迷網絡和游戲,促進身心健康發展。黃浦區盧灣一中心小學校長吳蓉瑾說,“我們發現,學生在校需用手機的情況多半是與家長聯系,比如:東西忘記帶了、接送問題等,如果學校能提供一些便利服務,讓學生與家長聯系得到,同時培養學生不丟三落四的好習慣,今后進校園不帶手機或智能手表是可以做到的。”

  假期裡,很多家長將手機當作免費的“保姆”,放任子女無節制地使用手機。而手機依賴的壞習慣一旦養成,就需要花費大量力氣才能糾正。部分家長自己也為難:“雖然教孩子管好手機使用,但自己也忍不住要長時間玩手機。”對此,教育專家指出,要求子女做到的,家長首先要自己做到。所有家庭成員都要遵守手機使用的管理規定,做到規則面前人人平等,家長帶頭遵守規定,主動用閱讀、運動等正能量活動充實個人生活,以戶外運動、家務勞動、社交活動等分散注意力,不僅能讓子女對手機管理規定心服口服,也能引導子女養成限時使用手機、非必要不看手機的好習慣,防止手機依賴。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