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升級版“限塑令”正式實施近十天,有人歡喜有人憂

2021年01月10日10:16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1月10日電 (唐小麗)2021年元旦開始,上海正式實施升級版“限塑令”。

早在2020年9月10日,上海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等十部門聯合印發《上海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到2020年底,全市范圍的商場、超市、藥店、書店等場所以及各類展會活動,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集貿市場規范和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全市范圍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等。因此,這一升級版“限塑令”也被稱作“最嚴限塑令”。

如今,升級版“限塑令”正式實施已近十天,商超、菜場的落實情況如何?市民的反應如何?記者實地調研探訪了一番。

商超:不再提供一次性塑料袋,千方百計尋找替代品

“可以幫忙拿個袋子裝一下嗎?”在位於上海市南京西路上的久光百貨地下一樓鮮品超市裡,有顧客在收銀台付款時問道。

“不好意思,現在我們沒有免費的購物袋了,隻有這種無紡布購物袋可以提供,兩塊錢一個。”收銀員回答。

超市裡提供的無紡布購物袋。人民網唐小麗 攝

“現在超市不允許提供一次性塑料購物袋,所以我們鼓勵顧客自帶購物袋,如果購買的東西不多的話,也可以直接拿走,還有免費的保鮮袋供大家適量取用。”上海久光百貨有限公司行政部經理魏穎告訴記者,“另外,還可以購買超市裡提供的無紡布購物袋,可循環多次使用,還能清洗,兩塊錢一個,挺受歡迎的。”

超市入口處的電子顯示屏。人民網唐小麗 攝

每個收銀台旁邊都有這樣的提示。人民網唐小麗 攝

記者看到,在超市入口處,有電子顯示屏不停滾動播放,“‘減’單生活,擺脫‘塑’縛”,標語醒目。魏穎介紹道,“早在去年12月初,我們就在靜安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等部門的指導下,開始廣泛宣傳了,制作了各種宣傳標語,包括超市入口的電子顯示屏、收銀台旁邊的溫馨提示卡等。”

在靜安嘉裡中心精品超市,市民王先生買了兩鐵盒食品,付錢時問:“有袋子嗎?”收銀員說:“隻有毛氈袋(有防水保溫等效果),大的49塊9,小的29塊9。”“太貴了,我還是直接拿走吧!”王先生無奈笑道。

因毛氈袋太貴,市民王先生選擇了直接拿走所購商品。人民網唐小麗 攝

超市工作人員對王先生表示非常抱歉,承認“確實貴了些”,並解釋道,毛氈袋本是禮品袋,包裝貴重物品用的,不對外售賣,但由於公司的准備工作做得較倉促,目前暫時用毛氈袋應急,“如果顧客實在接受不了,東西又不好拿的話,我們可以幫忙送到車上。現在正在過渡期,大概15號以后超市就能提供無紡布的購物袋,所以我們還是建議大家盡量自帶購物袋。”

對此,也有市民笑言“長記性了”,“第一次沒帶袋子,下次就記住要帶袋子了,還是自己帶比較劃算。”

在嘉裡中心一樓的新元素餐飲店裡,記者看到,喝飲料用的吸管已經全部換成了紙質吸管,外賣打包袋也是清一色的紙質袋子,袋子有大有小,根據點單內容適量調配。“吸管的質量蠻好的,喝完一杯飲料也沒浸軟。”有顧客豎起了大拇指。據工作人員介紹,店裡准備工作做的早,從去年11月開始就逐步用紙質吸管替換塑料吸管,所以這次“限塑”過渡得很順利。

餐飲店提供的紙質吸管和紙質打包袋。人民網唐小麗 攝

菜市場:尚有三年過渡期,已在探索轉型方式

家住虹口的徐阿姨今年67歲,每天早上習慣去菜市場轉一圈兒,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便有了著落。“家門口的菜市場沒感覺到有什麼變化,買菜買肉買魚買水果還是很方便的,裝進袋子就能拎走。”記者在採訪中發現,像徐阿姨這樣傾向於用一次性塑料袋的市民不在少數,“干淨衛生還方便,比如想買條魚,總不能直接拿著魚就走吧!”

按照《上海市關於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實施方案》的規定,目前對集貿市場來說,隻要求規范和限制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到2023年底,才會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購物袋。原則上說,集貿市場還有三年的過渡期。所以在記者的採訪中,不少菜市場在“限塑”方面尚無大的變化。

據政府相關部門工作人員解釋,即使到2023年底,菜場禁止使用的也是不合規的一次性塑料購物袋,是指厚度小於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購物袋,並非對所有塑料袋“一刀切”。

採訪下來,記者也發現,集貿市場的確是“限塑”難度較大的場所之一。那麼,能否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呢?在上海市武定菜市場的採訪,令人頗為驚喜。

每個攤位前都貼著有償提供購物袋的提示標語。人民網唐小麗 攝

武定菜市場裡,記者看到不少市民自帶購物袋前來購買蔬菜生鮮,當然也有部分市民選擇使用菜市場提供的塑料袋,但菜市場並不是免費提供,每個攤位前都貼著一張提示標語“提倡綠色購物方式,有償提供購物袋0.1元/隻”,而全部商戶的塑料袋也不是自行購買,而是由菜場統一採購。

菜場與每家商戶都簽訂了告知承諾書。人民網唐小麗 攝

“我們跟每家商戶都簽訂了告知承諾書,不允許大家自行採購塑料袋,否則來源不一,質量沒法保証。”菜市場場長胡禹介紹道,菜市場統一購買有資質的、符合規定的塑料袋,然后再按照進價賣給商戶,每筆交易都有記錄,“貨是從哪裡進的,進貨商家的資質、檢測報告,以及賣給了哪些商戶,我們這裡都有詳細的記錄。並且,菜場不允許商戶給市民無償提供塑料袋,一毛錢一個,雖然不貴,但也是用價格杠杆來減少老百姓對塑料袋的使用,鼓勵市民自帶購物袋,慢慢養成環保好習慣。”

“前段時間,我就看到了菜場裡的宣傳廣告,現在國家不是在推行‘限塑令’嘛,自己帶個購物袋方便一點。新聞裡面也一直在講,提倡我們自己帶袋子,要響應國家號召!”市民蔡先生笑道。

市民蔡先生說已經習慣了自帶購物袋。人民網唐小麗 攝

專家:塑料袋本身沒有問題,隨意丟棄才是問題所在

其實早在2009年,初版“限塑令”剛推行不久,華東師范大學環境科學系主任張勇老師就帶著學生在上海閔行都市路的一家超市做過一次實驗。該超市位於城郊結合部,日均客流約5000人,顧客主體為附近居民與打工人員。經過一周的調研實驗,張勇老師的團隊共記錄5070單顧客,使用袋子4291個,平均每單顧客購買0.85隻塑料袋。

“從這個實驗看來,市民對塑料袋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而且我們在實驗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就是每售出一個塑料袋,大約會被顧客拿走兩個手撕袋,超市裡的手撕袋是免費的,只是沒有提手。”張勇告訴記者,分析下來,塑料袋的確存在很多便利,加快了超市的結算速度,提高了客流量,也提高了衛生水平。

華東師大張勇團隊通過實驗得出的數據。受訪者供圖

“限制或者禁止一次性塑料袋,是有環保教育意義的。一次性塑料袋隨意丟棄的話,會對環境造成污染,這是毫無疑問的。什麼污染就限制什麼,什麼污染就禁止什麼,這是一種常見的解決問題的思維。”張勇提到,“除了限制或者禁止,是不是也可以有其他的思維,比如替代或改良思維,再比如綜合考慮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得出最優解的思維。”

在張勇看來,禁塑或限塑一事恰恰反映出國家對環境問題越來越重視,反映出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斷進步。“其實,如果我們的垃圾分類工作做得足夠到位的話,所有的超市塑料袋用完之后變身為垃圾袋,然后變成熱值比較高的干垃圾,用於焚燒發電,這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循環過程,同樣也能解決塑料袋污染的問題。”

作為上海市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海洋塑料研究中心主任李道季教授此前已多次在政協提案中提及塑料污染一事。

“政府推出這項政策,說明塑料污染已經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了,必須遏制和消減塑料垃圾污染。”李道季教授強調,塑料本身沒有問題,問題是大家隨意丟棄到環境中,才對環境造成了污染。“就塑料袋本身來說,滿足了人民生活需要,方便、衛生、價格低廉,如果能將使用過的塑料袋回歸到可持續循環利用中,這個問題也就不存在了。正是因為大家的不自覺、不規范行為,所以政府才出台強制措施。”

“‘限塑令’的目的是消除塑料污染,應該從塑料制品的設計、生產、使用、回收、處置和利用的全生命周期進行過程監督管理,同時還要加大社會宣傳力度,提高老百姓的環保意識。”李道季教授呼吁市民能夠遵守相關規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可循環利用的塑料袋、塑料餐具等,使用過后,不要隨意丟棄到環境中,而是把塑料垃圾回收到該回收的地方,統一處理,納入到垃圾分類處置和再利用的大循環中。

(責編:唐小麗、金煜純)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