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去年歲末的寒潮之后,上海今年首個寒潮藍色預警信號已拉響。據上海中心氣象台預報,受北方強冷空氣影響,預計1月6日8時起的48小時內,上海最低氣溫下降8℃至10℃。7日預計本市全天氣溫都在冰點以下,最低氣溫出現在夜裡,隻有-5℃。8日早晨,最低氣溫更低,市區在-6℃左右,郊區在-9℃到-7℃之間。
鏡頭一
“黑科技”加持羽絨服不臃腫
寒流之下,羽絨服熱銷。前兩天,國內服飾集團波司登公布了一份戰報:元旦當天全國線下門店銷售額突破2.36億元,創單日線下銷售新紀錄。
昨天,記者漫步上海各大商場,發現市場熱銷的羽絨服品牌不少,保暖、時尚和“黑科技”是今年羽絨服暢銷品牌、暢銷款式的共同特點。
“美麗不凍人”受歡迎
工作日中午,南京東路步行街波司登旗艦店客流不少。在門店陳列的商品中,“臃腫”二字已與羽絨服說“再見”,哪怕適合零下30℃環境穿的“極寒系列”,也因立體裁剪顯得比較修身。店員說,這是供專業人士戶外行動穿著,不可能走臃腫路線﹔相反,要強調“干練”“美麗不凍人”,比如裝上針織高彈袖口,既輕巧,又能避免“鑽風”。
針對不同的“穿著場景”有不同的設計,也是羽絨服的賣點。波司登羽絨服有極寒、高端戶外、經典商務等不同系列,分別對應專業科考、運動、通勤等不同場景﹔耐克、阿迪達斯等運動品牌門店中,能與各種運動服裝搭配的羽絨服款式佔了大多數﹔Lily、VEROMODA等時尚品牌的羽絨服則強調潮流,不乏材質混搭等設計﹔快時尚品牌優衣庫的羽絨服也很多,既有適合外穿的長款、厚款,又有內外皆宜的輕薄款。
記者發現,打動消費者的還有羽絨服設計上的細節。曾創下每天在全球賣出10萬件記錄的優衣庫輕薄羽絨服,靠的就是細節:一是羽絨服又輕又暖,裝在收納袋裡的輕薄羽絨服不過兩個拳頭大,便於攜帶﹔二是輕薄羽絨服雖款式簡單,但非常百搭。比如衣領有圓領、V領、高領等不同設計,有的款式還可以用搭襻將圓領變為V領。
服裝業也講“黑科技”
不僅好看,越來越多羽絨服企業開始在“科技”上做文章,讓人信服的數據、實驗,成為招攬消費者的重要手段。
“加拿大鵝受歡迎的一大原因是它有出色的保暖性能。這與它使用的面料、填充物、裁剪方式、加工工藝都有關系。”某服裝企業負責人說,“國內品牌並不缺好的原材料和技術實力。這些年波司登能打翻身仗,重要的原因是把這些技術與設計結合在一起,並通過營銷告訴消費者。”
波司登旗艦店裡的幾個實驗裝置很有意思:一個聚焦蓬鬆度——同樣重量的羽絨,蓬鬆度高的所佔空間大很多。還有兩個展示面料的防風防水性能——打開實驗裝置的風扇,可看到防風面料立刻阻隔了風,面料另一端的羽毛靜止不動。
羽絨服的保暖性能與充絨量、蓬鬆度密切相關,普通消費者往往覺得,充絨量越高,保暖性越強。蓬鬆度對保暖性也很重要。羽絨越蓬鬆所佔空間越大,形成的保暖層大,保暖效果越好。蓬鬆度指標是在一定條件下每盎司(約30克)羽絨所佔立方英寸的數值﹔如果1盎司羽絨所佔空間為600立方英寸,那麼蓬鬆度為600。入門級羽絨服的蓬鬆度可能不到500,但適合極低溫環境的羽絨服,其使用的羽絨蓬鬆度能達到1000。
鏡頭二
取暖器成剛需防寒不誤通風
便宜的不到百元,貴的也不過七八百元,家電賣場裡,取暖器成了最火的應急商品。“去年歲末‘霸王級’寒潮時,我們櫃台的取暖器銷售環比翻了一番。今天一早到現在,也已賣出二十幾台。”記者昨天下午來到國美電器光新店,一樓取暖器櫃台的店長說。
入冬以來取暖器一直好銷
上海人目前取暖主要有幾種方式:空調、地暖、明裝暖氣片以及取暖器。市面上常見的取暖器主要是指電加熱取暖器。歐美、日本家庭使用比較普遍的燃油取暖器,國內因為油價高,所以使用得並不多。
店長說,盡管空調取暖已成為主流,上海市民家庭安裝地暖、明裝暖氣片的也越來越多,但取暖器具有價格便宜、移動方便、局部加熱迅速等特點,也一直是市場剛需。一位正在現場挑選商品的顧客說:“空調太干,開地暖熱得慢,所以趁著這場寒潮還沒有完全到,我再買個取暖器。”
“今年入冬以來,取暖器一直比較好銷。往年,我們的顧客主要以租房客和老年人為主,如今年輕顧客、小家庭也多了起來。”店長認為這一變化與疫情有關,“疫情發生后,專家反復倡導開窗通風。空調制熱時如果開窗,熱量會損失掉不少,而取暖器只是局部加熱,開窗影響不大。”
各路大軍投身行業競爭
寒潮與疫情“碰頭”,讓今年成為取暖器行業的“大年”,由此也引發各路大軍紛紛投身行業競爭。
以電器銷售聞名的某電商平台上,取暖器品牌達到三四百個,除了在家電實體渠道最常見的取暖器品牌如美的、艾美特等之外,一些知名的國產空調、洗衣機、冰箱、電視品牌,可以說幾乎每一個叫得上名字的國產家電品牌,都已涉足取暖器商品,甚至內衣品牌“南極人”也有了取暖器商品。300多個品牌中,還冒出大量不知名的牌子。
據業內專家介紹,這是因為取暖器行業門檻低,一有寒潮便會成為剛需,不愁銷量。所以,每年都有不少非專業品牌,委托專業生產企業進行OEM代工,加上原有品牌的知名度和自身銷售渠道,搶一波商機並不難。
專家提醒,無論品牌名氣多大,也無論購買取暖器的渠道有多豐富,作為顧客,即便是應急消費,也要不忘以下幾點:
一要挑選正規商家,保留購物發票。
二是購買電取暖器時,認真查看商品包裝和產品說明,最重要的是要認准國家強制性認証“CCC”標志。
三是要注意檢查一下商品的外觀裝配,確保開關、旋鈕等靈活好用,最好現場通電試驗一下產品的效果。
四要選擇合適功率,電取暖器為高功率電器,購買前一定要確定好電器功率和家用線路是否具備承受能力,同時,要確認具有限溫器、溫控器等多重保護,確保安全。通常情況下,12平方米的居室適宜用900W的電暖器,15平方米的居室適宜用1500W的電暖器,20平方米的居室,在電源線路允許的情況下可選用2000W以上的電暖器。
鏡頭三
火鍋店配商場長尾效應明顯
昨天17時,還沒到下班高峰時段,記者走訪多個商場發現,不少火鍋店門口,已有不少消費者開始排隊。
從最初的川式火鍋,到潮汕火鍋、老北京火鍋,再到如今台式、泰式、港式、日式等品類百花齊放……上海的火鍋文化經歷了多次更新迭代,一直得到消費者垂青。而火鍋店因強大的人流吸附能力,成了各商場招商“標配”。
火鍋店入商場成“引流窗口”
徐匯綠地繽紛城日均人流量5萬人次,一口氣引入了5個不同品類的火鍋店。招商運營總監陳黎華告訴記者,火鍋的搭配自由度高,各種鍋底、各色調料、肉蛋蔬菜可根據個人愛好來選擇,很受年輕消費者青睞。
七寶萬科廣場負責人說:“火鍋社交性很強、受眾面比較廣泛,適合朋友聚會、商務聚餐,老少皆宜,尤其是年輕客群。盡管眼下餐飲品類豐富,但90后、00后對火鍋的喜愛並沒有減少,火鍋仍是餐飲的風口。”
據美團點評統計,目前上海火鍋店近8000家,比去年增長20%﹔在上海餐飲市場各類業態中,火鍋訂單量和消費金額均排名第一。另據“美味不用等”數據,火鍋是在線排隊最頻繁的餐飲業態。
商場自然不會錯過這一機會,紛紛引入火鍋店,意欲打造成商場的“引流窗口”。長寧來福士廣場、閔行七寶萬科廣場都引入了至少7家火鍋店品牌,普陀區環球港購物中心則有10多家火鍋店。引入商場的火鍋店,大多沒有令商場失望。長寧來福士和七寶萬科廣場不約而同引入“大渝火鍋”,長期佔據“頂流”之位。
線上排隊避免線下人群聚集
經歷疫情,消費者對餐飲衛生、用餐體驗要求更高。受歡迎的火鍋店往往排長隊,怎麼避免人員聚集?在這個問題上,火鍋店順勢而變,通過線上排隊有效減少線下等候人群出現聚集現象。
海底撈火鍋在上海的人氣始終不低,排隊等候是常態。元旦假期,記者17時30分到達一家門店,被告知要等候90分鐘以上。不過,為避免人員聚集,又為安撫消費者,商家在提供通過手機提醒排隊進程的號牌之余,還提供免費菜肴額度,“希望取得消費者的諒解。”
“美味不用等”相關人士說:“很多排長隊的火鍋店都引入了線上排隊功能,消費者取號后不需要在店門口等,而是可以兜兜逛逛其他商戶,等快輪到了再回來用餐。”
火鍋店菜品更易實現標准化,經營者為擴大效益,會拉長時間,翻台率比較高。將上海首店開在環球港的巴奴毛肚火鍋店,在其他省市曾有高達700%的翻台率。在商場看來,火鍋店這種導流入口的“超長待機”,可形成“長尾效應”,有助於商場內部生態的塑造。
消費者等候用餐的兩個小時,對商場其它商戶來說是商機。消費者在兜兜逛逛中,可能買了件衣服,也可能陪孩子買了件玩具。部分商場運營方表示,由於經營時間較其他餐飲品類更長,火鍋店能與商場內其它休閑娛樂業態整合,形成一條服務鏈,增加消費者在商場的逗留時間,從而提高商場的銷售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