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十五屆新年模型交流賽之模型展亮相市群藝館。
得知第十五屆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賽模型展12月26日至1月24日在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向公眾開放的消息,往年有交流活動的日本模型社團紛紛發來祝福,最后,他們都情不自禁地帶上一句,“好羨慕”。模型,這個在許多人看來有些小眾的東西正在上海被越來越多人了解和喜愛。
石乾葦是一名“涂裝師”。“涂裝”就是給空白的模型涂上顏色,強調用手繪方式描繪光影效果。他的《天使》曾斬獲意大利蒙特聖薩維諾(Monte San Savino)大師涂裝組銀獎。人物身上的鎧甲用普通黃色顏料畫出金屬質感,盾牌上繪制了希臘神話中能把人變成石頭的美杜莎,腳下踩的怪人一半的臉是肉色,另一半則變成了石頭。這個作品花了他兩個月的時間創作。
石乾葦的作品《天使》。
在展覽中,有很多這樣的袖珍人物模型,從光影效果、神情到人物服飾纖毫畢現。百余件展品配上百余張圖片,呈現一幅幅精彩的“芸芸眾生”像。袖珍人物模型起源於歐洲,歷經數十載的發展變遷,近些年才風靡中國。
《志願軍戰士》由作者全手繪完成,為表現布匹感,上色時通過多層拉線的方式增加了服裝的紋理,使細節更為豐富。人物面部則有明顯的 塊狀感,彰顯出志願軍戰士英勇無畏的剛毅性格。
本次活動由上海市群眾藝術館、上海市航海模型協會、ModelZ模型俱樂部聯合主辦。主策劃、ModelZ模型俱樂部負責人師偉介紹,袖珍人物模型的創作題材可分為寫實類和奇幻類兩大類,與傳統拼裝模型相比,它不必過於注重考証,能給作者巨大的想象和創作空間。有些放大后的模型圖片精致得像一幅油畫,也証明了創作者水平的高超。
作品《夢露》。
模型和市面上常見的手辦有何區別?在師偉看來,手辦是這個領域最親民、末端的內容,“外面買的手辦大都是上色完成品,而模型需要自己要動手。手辦是把模型量產化,讓大家都可以接觸,這裡呈現的更像是它的高端形態。模型大概可以分成兩個領域,有些人喜歡雕型,有些人喜歡涂裝,這次展出的偏涂裝類,拉近觀眾欣賞距離。”
2010年左右,石乾葦在國外留學時接觸了袖珍人物模型圈,輾轉參加了國外很多大賽,斬獲一連串獎項。國外的模型玩家普遍年紀偏大,出生於1989年的石乾葦在裡面算是年輕的,“去參加比賽的大都是拖家帶口的人”。有一次去波蘭參加比賽時獲獎,念到他的名字時,沸騰的現場一片沉默,“因為我的名字不在他們的理解范圍”。在波蘭,參加模型類比賽的中國人極其鮮見。上台后,頒獎嘉賓忐忑地問他剛剛的發音怎麼樣,石乾葦回答,“很接近。”“這是不是代表,一點都不對?”對方笑著說。
作品《天使》的獲獎獎牌。
一次略顯尷尬的領獎經歷,也讓歐洲人了解到,原來中國也有一群人在玩模型,他們更年輕、水平更高,甚至能代表未來的某種趨勢。
蒙特聖薩維諾的比賽是圈內公認水准最高的賽事,2019年,石乾葦帶著作品參評,現場堪稱“神仙打架”。其實,蒙特聖薩維諾只是意大利的一個小鎮,去那裡的火車一天隻有一班,有時會提前到、提前走,下了火車還要轉乘大巴才能抵達。“去那裡很麻煩,但可能許多大師級評審住在那裡,在當地舉辦比較方便。”遺憾的是,受到疫情影響,今年該比賽暫停,主辦方期望能在2021年繼續。
女性模型愛好者被“涂裝師”精湛的技藝吸引。
近年來,石乾葦將發展重心轉移到國內,並通過線上視頻教學進行各類涂裝項目的推廣。做涂裝袖珍模型人物的平均時長在300個小時左右,他的作品售價超過一萬元,預訂時間要一兩年。“獲獎作品《天使》已經賣掉了,最近我已經不接代工了,盡管有很多朋友想要,但我也會擔心兩個月做一個模型收入沒有保障。”未來,他考慮做可以量產的白模,桌游也是一個發展方向。“我最早接觸模型就是通過桌游,給模型上套一套游戲規則就是桌游了”,此次展覽中,他也帶來了兩件桌游棋子作品。
石乾葦學的是商務專業,隻在高中時為藝考學過幾個月的繪畫,“涂裝重點看你的靈感、想象力,有些人沒學幾個月的繪畫就可以畫很好,但有繪畫基礎的人也不一定能畫好,看空白模型想象不出是什麼,技術再好也沒有用。”他也認識一些女性涂裝師,“不多,但有些人畫得很好,顏色用得很奇妙。”
“超輕黏土”制作的原創作品《沙利葉》。
玩模型並不是男性的專利,在二樓的“超輕粘土”展區,作者均為女性模型愛好者,這些作品風格接近二次元手辦夸張、唯美的特點。“我們許多人都是一開始買不起手辦,才想要自己做出來。”粘土手工制作玩家飛喵介紹,超輕粘土價格便宜,前期投入比較少,而且很少后期上色,一般十天到半個月就可以做一件作品。“唯一的弊端是在梅雨期容易長霉,需要注意避塵、避水保存。”
飛喵在大學裡學生物專業,第一個粘土作品是一個小章魚。許多人的模型都是從小章魚開始。很快,她已經可以做復雜的人物模型,此次展出的是一個長著翅膀的少女形象,華麗而精致。
“超輕黏土”制作原料及工具。
和模型一樣,超輕粘土也有收藏和交易圈,一件作品售價在幾千元上下。“比手辦貴,畢竟是純手工制作,僅此一件。”飛喵開了家淘寶店賣模具,借助硅膠模具可以實現一些身體部位的量產,放低大家進入的門檻,但模具也會限制想象力,很多高級玩家更傾向於純手工。“超輕粘土模型在國內流行是近十年的事情,它上手快、成型快,在B站、二次元類APP上有很多詳細的教程。女孩子看小說、動漫,心裡會有很多小故事,通過粘土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具象化,一點點賦予它靈魂。”這也是超輕粘土模型逐漸在女性間流行的原因。
上海新年模型交流賽正式比賽將於2021年1日和2日舉行。由於疫情防控需要,今年不再設置現場報名,參賽報名全部通過網絡進行。據統計,今年共有393人報名參賽,參賽作品達457件作品,均已超過往屆。部分無法到達現場的選手,也將通過郵寄的方式將作品送來參賽。為了讓無法前來現場的模型愛好者也能參與這場模型界的盛會,今年主辦方將通過Bilibili平台現場直播裁判點評、集市、展覽等活動盛況,讓大家體驗身臨其境的感覺,並通過彈幕等方式交流。
“他們都是高手”,看了模型展覽,上海市群眾藝術館副館長吳榕美笑著說。她表示,市群藝館引進模型、娃娃、橡皮章等年輕人喜愛的項目,希望能給館裡帶來活力,也吸引更多青年人走進公共文化場所,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群藝館也在政治導向和內容上對這些展覽進行把關。“模型玩家原本只是在小圈子裡自給自足,但通過策劃系列展覽和比賽,他們也在思考使用工作坊、講座等方式把模型文化傳遞給更多市民,慢慢推廣到全市全國。希望我們的公共文化無邊界,服務全人群。”(圖片來源:蔣迪雯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