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8日,2020魅力長三角·上海(浦東)公共文化和旅游服務產品採購大會暨“美好生活”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創新設計大賽頒獎典禮在民生藝術碼頭舉行,當天共揭曉了109個獲獎空間案例!
大賽旨在推選“長三角公共文化空間”的經驗樣板,以理念創新、以設計賦能,為“人民城市”添磚加瓦,助力上海打造全球“設計之都”。
小布了解到,浦東共有6個案例獲獎,一起去打卡,體驗身邊的美、好、新!
金橋碧雲美術館
最美公共文化空間獎
百佳公共文化空間獎(文博藝術空間)
地址:紅楓路135號
美術館坐落於金橋碧雲國際社區的黃金位置,總建筑面積約為5100平方米,其中展覽面積約佔1900平方米,三樓兩個天頂花園,並包含一個近400平方米的恆溫恆濕地下作品倉儲空間,未來將致力於打造以“新海派”文化為核心的“新美術”館空間。一二樓展廳外,三樓南側區域設立茶道館,屋頂花園定期舉辦親近自然的文化活動,尤其適合兒童系列活動,如親子類、兒童農場、少兒涂鴉牆等。
FOR天物空間
百佳公共文化空間獎(商圈文化空間)
地址:金海路18號
舊址為老廠房的浴場,二次改建后通過重新分配建筑空間,使其獲得重生。其中,天物藝術中心集書店與秀場於一體,像一個巨大的會呼吸玻璃盒子﹔U形主樓建筑呈現后現代主義風格﹔現澆木紋混凝土牆體與瓦楞鋼板,構成四號樓建筑的主體﹔塔樓被改造成“精神堡壘”,作為指引﹔七號樓的建筑表皮,由單一元素紅磚進行空間層次上的排列組合,營造了一種新舊關系融合的語境﹔下沉式水景休息區,提供了休閑和社交的空間……
FOR天物空間在更新設計過程中,梳理了七棟獨立建筑之間的關系,打破原空間格局,進行空間層次的系統性重構,差異化、有彈性的單元組合促進了空間的創造性使用。
昌五月半灣
百佳公共文化空間獎(基層文化空間)
地址:周家渡昌五小區南碼頭路側
此處原為經拆違整治后,昌五小區與街道間形成的荒蕪邊角綠地,改造后成為一處富有江南園林意境的社區公園。
改造后的圍牆採用空心砌塊透綠,可隨著日影移動透出韻律光斑,帶有現代藝術的意味。圍牆退后到社區內,給街邊讓出了一條可坐可游的廊道。素混凝土勾勒的月洞門,既框出了景深,又框出了禪意。短短400米,回廊曲折,盡管都是水泥、砌塊等極現代簡朴的材料,卻有著江南園林一唱三嘆的意境。
唐鎮文體中心
百佳公共文化空間獎(基層文化空間)
地址:顧唐路3150號
唐鎮文體中心同時也是唐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分中心。中心佔地面積1萬平方米,使用面積1.39萬平方米,內設小型體育場館(可容納500名觀眾)、乒乓房、台球房(配有世界9球中國公開賽制定球桌)、閱讀空間(社區圖書館)、小劇場和成人教育專用培訓教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居民群眾在此可以感受一站式的文化服務,體驗濃郁的文化氛圍和時尚的藝術氣息。
其昌棧 Pujiang Mirror
百佳公共文化空間獎(跨界文化商圈)
地址:東方路1號
此處原為其昌棧輪渡站二層的一處閑置公共空間。空間低矮、灰暗、簡陋,雖與東岸濱江步道相連,卻無法發揮一線濱江開放空間的公共職能。在改造設計中,結合前后高度不均的現狀建筑結構,化困境為空間特征,將簡潔的直線條設計化為浦江之波的優雅曲線,將2個不同高度的空間整合為一個面向黃浦江的觀景場所。
設計師並以鏡面材質作為主要空間表皮,在提亮原本灰暗消極的現狀空間的同時,更將黃浦江的濱江風景通過鏡像映射的方式納入整個空間。同時以浦江之波為形的坐凳和漫反射的燈光設計、便民的自動售貨機和直飲水機等設施的植入,為市民濱江休閑游憩提供更完善的服務。
缶+城市書房
百佳公共文化空間獎(公共閱讀空間)
地址:棲霞路33號3樓
缶+城市書房以新海派文化為基石,結合時下流行的生活美學課程,把生活和文化有機聯系起來,為城市居民文化生活開辟了一塊嶄新的“駐地”。
書房內部裝飾將採用簡約而現代的風格,並與閱文集團聯手,以觸手可及的圖書閱讀與文化分享為媒介,打造滲透式的文化場景體驗。 為更好地服務讀者,書房透過視、聽、嗅、味、觸“五感”來營造出一種不失精致,略帶禪意,又充分隨意,無消費壓力的環境,來幫助品牌形成內涵豐富的消費者認知。
獲獎全名單
(來源:浦東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