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教科書式救人”!上海如何教出一批“盛曉涵”

2020年12月19日09:15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王老伯為格致中學高一(7)班學生盛曉涵送上錦旗。孫中欽攝

05后上海少年“教科書式”救人,溫暖全網

這兩天,上海一個15歲少年街邊救人的故事,穿破初冬降溫天,感動溫暖了很多人。

一個多月前,63歲的王老伯在高中同學聚會后,陡然摔倒街頭不省人事,老同學們都有些手足無措,忙著扶他坐起,掐人中、拍背,希望喚醒他。此時,一個高個子校服少年擠入人群。他細心觀察到老伯出現尿失禁,用手在他鼻下試探,感覺呼吸已變得微弱。有人猜測老人可能被食物噎住了,少年認為應該是心臟驟停,但為了排除可能性,還是先用海姆立克急救法做了拍擠壓動作,見沒有任何食物吐出,立刻依照自己的判斷,將老人放成平臥姿勢,開始進行心肺復蘇的急救。

他一邊疏散圍觀人員,一邊解開老人胸前紐扣,為他做體外按壓。為了讓救援更有效,他還趕緊教會王老伯的同伴做“鼻式人工呼吸”,協助救人。經過五六分鐘連續按壓,原本脈搏微弱、體溫下降、僅有微弱喘息的王老伯,重新開始自主呼吸。少年不敢停手,一直堅持按壓到120急救車趕到、醫護人員拍著他的肩說“小伙子可以放手了”,才鬆下一口氣。此時,距離他開始施救,已經過去20分鐘。

經瑞金醫院診斷,王老伯遭遇大面積心梗,心臟外側三根血管全部堵塞,整整昏迷了十天十夜才醒來,若非搶救及時,后果不堪設想。

老人們憑著這張救人現場拍下的照片,到格致中學查詢到了救人少年的身份。(由受採訪人提供)

救人少年不肯透露姓名,回到學校也不曾提起救人的事。但老人家們憑校服上的“格致”二字推斷出,他可能是上海知名實驗性示范性高中格致中學的學生。他們拿著現場拍下的模糊照片到學校詢問,老師們一眼認出,他是學校高一(7)班學生盛曉涵。

12月16日中午,住了26天醫院、身體康復的王老伯剛出院,就在高中老同學和老師的陪伴下來到格致中學,為這個見義勇為、搶回一條命的少年送上錦旗,親口道一聲感謝。

15歲的“救命恩人”,像大多數青春期少年一樣,被一群爺爺包圍著、擁抱著、感謝著時,流露出腼腆、窘迫的表情。

但正是這個少年,救人之際積極勇敢、不慌不忙﹔雖不願多受關注,不希望被太多曝光,但面對採訪,仍將自己急救時的判斷依據和不夠完美之處精准說明,勇氣、理性、正能量、知識技能、行動力,一樣都不少。

“教科書式救人”的少年,是怎麼養成的?

面對鏡頭和一群老伯伯們的包圍和擁抱,15歲的“救命恩人”有點窘,遠不像救人時那樣“手勢正確”。孫中欽攝

熱心少年有底氣,他就讀過的每所學校都有急救課程

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上海小囡,盛曉涵的成長細節不難找。

聽說他救人,格致中學的老師和同學們都不意外。高一年級組長余光輝老師和盛曉涵同班同學張芳寧、胡智翔都說,他性格開朗,是學校裡有名的熱心人,課間主動幫老師調試投影設備、扛實驗器材,不厭其煩為同學解答學習上的問題,積極報名參加班級活動,幫同學去衛生室拿藥,大掃除主動干重活累活……平時不論認不認識,隻要看到別人有麻煩,他一定會站出來幫忙。

盛曉涵在奧林幼兒園就讀時候的老師、現在的回民幼兒園副園長吳軼老師“起底”:做游戲時,小盛最愛做“小醫生”,為“小病人”救死扶傷,懂的醫學知識最多。“還是小暖男,會照顧小伙伴。有次我帶班,嗓子不舒服,一直咳嗽,小盛讓全班孩子安靜,讓我休息一下去喝杯水。當時就被他感動到了。”

盛曉涵想得更深:“我只是做了出於本心的事情。真不想讓大家覺得‘某個人很厲害’,隻想讓大家想到,這麼小的學生都能這麼做,我為什麼不能這麼做呢?”

上海舉辦中小學健康教育主題活動,心肺復蘇體驗活動吸引了很多家長和學生參與。劉蕾攝

萬一老人沒有被救回來怎麼辦?萬一是“碰瓷”遇到訛詐怎麼辦?……盛曉涵說,危急時刻,誰能想這麼多?

“當一個人倒在地上,如果走過去的人都想是不是會訛我、我會不會虧錢之類的,這個社會就輸了﹔人人都想我要不要去幫他、他是不是遇到困難了,不管最后幫沒幫成,那麼這個社會就贏了!”

小盛這段話,一半是戳人心窩、讓成年人羞愧的尖銳深刻﹔一半則讓人溫暖,心生希望,看到“一代更比一代強”的例証。

出手救人,僅有熱心或書本知識是不夠的。生死攸關的瞬間,人多嘴雜的紛亂環境,頭腦不慌,准確研判,動作不走樣,還能被稱為“教科書式救人”,必定經過專業技能培訓,甚至反復練習。

盛曉涵的底氣,除了對醫學的個人興趣,更多來自於學校教育。他說,要感謝從上海市教科院實驗小學、格致初級中學到格致中學,他就讀的每所學校都開設有急救課程。今年10月7日,格致中學初、高一年級全體師生還在東方綠舟老師指導下,進行了心肺復蘇和救護包扎技能培訓和考核。事實証明,一次次的急救知識和技能培訓、練習確實有效。

救人之后,小盛想的全是“技術性”細節:喜歡打排球,最高紀錄是一個小時連續墊球2300下,才能堅持連續體外按壓20分鐘﹔“當時太緊張了。其實不遠處有酒店,我應該趕緊讓人去借一個AED設備來,說不定更有效。”

軍訓期間,黃浦區的高一新生正在參加急救技能培訓。 黃浦區教育局供圖

素質教育見成效,上海要讓高中學生都有能力成為“盛曉涵”

小盛的話,不經意間,透露出上海在布設城市應急救護設施、開展技能培訓方面的成績,也讓人看到上海孩子“上學”之后,除了讀書、刷題、考試之外,學到、練過的本領還真不少。說了多年的“素質教育改革”,終是見了成效。

“學校會舉辦健康教育講座,由衛生老師中午通過學校電視台向學生宣傳健康衛生知識,包括急救知識。高一軍訓安排傷口包扎、心肺復蘇知識學習和演練,軍訓結業式上還會進行匯報表演。定期舉辦逃生演練,學會自救和互救,每個班的衛生員都是紅十字會員骨干,衛生老師會對他們定期進行培訓,並組織他們參加市區相關比賽。”格致中學老師這樣介紹。

上海開設了公共安全體驗教室和區域體驗中心,學生們正在學習使用滅火器。 陸嘉輝攝

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態化防控背景下,上海市青少年校外活動營地東方綠舟舉辦的學生軍訓,線上線下相結合,線下系列活動就包括學習緊急救護、心包扎、止血、固定、搬運與自救互救方法。格致中學所在的黃浦區紅十字會,會在學生完成救護培訓項目后,為他們頒發合格証書。

據上海市教委介紹,近年來,上海中小學校通過健康教育課程、主題班會活動、晨會等形式,開展健康行為與生活方式、疾病預防、安全應急與避險等知識教育。理論授課與技能實訓結合,讓不少高校和中小幼教師都熟悉掌握了急救具體實施步驟、過程及各類常見傷害事故緊急處理方法,包括心肺復蘇及自動體外除顫器的使用。2017年起,全市還組織開展中小學校園應急救護基本知識與技能宣傳展示活動,已連續舉辦四屆。

上海率先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扭轉教育功利化傾向。圖為高中生志願者在敬老院為老人們服務。 陸嘉輝攝

從幼兒園到大中小學分段普及緊急救護課程,將其列為高中軍訓的必備項目,意味著一大批學生都將有能力成為“盛曉涵”。這是一個時代、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福音。

“有什麼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麼樣的辦學導向。”上海市教衛工作黨委副書記、市教委主任王平將對學生的救護知識技能培訓,提升到教育改革和未來取向的高度來看待。他指出,上海著手實施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全面深化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著眼探索德智體美勞全要素的過程性評價辦法,不再單純以考分排名評老師、以考試成績評學生、以升學率評學校,扭轉了教育功利化傾向。

“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上海市委書記李強這樣說。

一流教育與一流城市,必不是精致利己主義的培養皿,而是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溫暖、光明的所在。

(責編:鄔迪、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