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幕
提到三星堆,很多人會聯想到“神秘”“瑰麗”。最近,神秘的三星堆文化來到了上海——為繼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播弘揚古蜀文明,增進長江流域文明交流互鑒,2020年11月21日,“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在上海大學博物館開展。
展覽由上海大學和四川省文旅廳共同指導、上海大學博物館與三星堆博物館聯合主辦、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協辦,該展是繼“海上明月 輕裾隨風——江南望族與海派旗袍”“越風悠悠——蕭山越文化文物展”等展覽后,上海大學博物館本年度推出的又一跨年重磅特展,旨在用精品文物概覽式展示長江上游地區先秦時期古蜀文明成就的杰出代表——三星堆文明的璀璨與輝煌。
位於成都平原北部的廣漢三星堆遺址,面積約12平方公裡,距今已有5000年至3000年歷史,是迄今中國西南地區發現的范圍最大、延續時間最長、文化內涵最豐富的古城、古國、古蜀文化遺址。現有保存較完整的東、西、南城牆和月亮灣內城牆。三星堆遺址發現於1929年。1986年夏,三星堆遺址兩個大型商代祭祀坑又相繼被發現,大宗古蜀秘寶橫空出世,再現了輝煌璀璨的古蜀文明,填補了中華文化演進序列中的缺環。三星堆遺址更被稱為20世紀人類最偉大的考古發現之一,昭示了古蜀文明作為中華文明重要組成部分,與黃河流域、長江中下地區文明緊密聯系,實証中華文明起源多元一體,在中華文明乃至世界文明發展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三星堆遺址出土了青銅器、金器、玉石器、陶石器、卜甲、象牙……品類賅備而風格特異,從各個側面向人們展現出一個文華斑斕、無限精彩的古蜀社會。其價值及認識意義遠遠超越了地域限制,成為研究中華文明與人類早期文明發展演進最寶貴的實例之一。
本次“三星堆:人與神的世界”特展,從巴山蜀水來到江南水鄉,是首次在國內高校博物館舉辦的三星堆專題展。16件(套)展品中,包括8件一級文物和5件三星堆出土典型器物的復制品。展覽分為“人間神國”“以玉事神”“萬物有靈”以及“文明的延續”四個單元,精煉地展示了三星堆文明的青銅文化、玉文化、自然崇拜以及與古蜀文明又一發展高峰——金沙遺址的內在聯系。展品中既有聞名遐邇的青銅戴冠縱目面具,也有工藝精湛、藝術價值極高的戴金面罩青銅人頭像。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覽還特別從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借展重量級展品,值得關注。
今年,新發現“祭祀坑”考古發掘工作啟動,期待三星堆遺址新一輪考古工作能通過科學發掘,向世人全面展示古蜀國的面貌,進一步揭開三星堆文明的神秘面紗,繼續探索未知、揭示本源。
重點展品先睹為快:
青銅縱目面具
在三星堆遺址出土的眾多青銅面具中,造型最具特色的要數青銅縱目面具,其超比例的眼睛,展現了古蜀人由偶像崇拜所衍生出來的眼睛崇拜。
目前學界對於“縱目”的解釋主要有三種:第一種觀點認為這是夸張的眼球,其與伸長的大耳表示視聽上的超能力﹔第二種觀點認為它是古代蜀王蠶叢的形象﹔第三種觀點認為這是一種人神合一的藝術再現。同時,三星堆遺址還出有數十對“眼形銅飾件”,包括菱形、勾雲形、圓泡形等多種形式,周邊均有榫孔,可以單獨懸挂,體現了對眼睛的特有的尊崇。
跪祭神樹座
在青銅神樹的基座上有三個跪祭人像,它們高23厘米,考古學家復原的一尊人像的手臂亦為平舉胸前作空握執物祭奉狀,手的形態與作用與大銅人像相似。
銅人頭像
三星堆遺址兩個祭祀坑共出土銅人頭像50多件,它們代表著古蜀王國的群巫集團。群巫身份特殊,在祭祀儀式中往往扮演著溝通神靈的角色。同時,他們又是古蜀國統治階層的象征。在古蜀國,該類形象一直到春秋戰國時期還時有發現。本次展覽展出的是平頭頂銅人頭像,面部方頤、粗眉、立眼、蒜頭鼻、闊口、大耳、耳垂穿孔、頸較粗,前后呈倒尖角形。頭頂部編發,頭發向后披,發辮垂於腦后,上端扎束。
玉戈
三星堆遺址目前出土的玉器數以千計,工藝精湛、制作精美,與三星堆青銅器共同代表了三星堆文明的最高水平。在功能用途上,這些精品的玉石器幾乎都與祭祀活動有關,其中以玉璋和玉璧形器最具特色,是與神溝通的道具,正是“以玉事神”的真實寫照。
2號祭祀坑出土玉戈共21件。均出土於坑東南底部,同一形制的戈重疊堆放,比較整齊。部分戈的前鋒被火燒過,有的呈雞骨白色,但從總體看焚燒程度較輕。器物少數為完整器,多數已殘斷,但殘件大都在一處堆置,不像其他器物被破壞后殘塊散亂分布,說明玉戈埋入坑內時除被火燒外,沒有進行人為的砸擊,仍然較為整齊地堆放在坑底。由此推測,這批玉戈在當時祭祀儀式中是作為儀仗使用的,使用后插入火中,儀式完畢后首先放入坑底掩埋。
石璧
1989年至1995年間,三星堆遺址工作站先后6次對三星堆遺址外圍的“土埂”進行試掘,最終確認它是人工修筑的城牆,並大致劃定了面積達3.6平方千米的三星堆城址范圍。至2017年對三星堆遺址城牆的系列考古勘探與發掘,可知三星堆遺址城牆建筑的最早年代是三星堆遺址二期﹔至三期,在城內東北部形成了倉包包小城﹔並於倉包包小城內發現了新的祭祀坑。該展品是本次展覽中展出的15件三星堆遺址展品中唯一出土於倉包包祭祀坑的展品。
銅獸面
古蜀人認為,世間萬物,山川、土石及動植物等都像人類一樣具有靈性,他們賦予自然萬物思想、智慧和情感,也通過自然萬物與神靈對話。三星堆遺址發現的大量仿生性器物,即是這種“萬物有靈”自然崇拜的真實再現。
這件銅獸面高19.1厘米,寬29.6厘米,厚0.5厘米。器形為薄片狀,呈一對菱龍向兩面展開狀,卷角,龍尾上卷。方頤,長眉直達龍尾端,大眼,鼻翼呈旋渦狀,闊口,露齒,羹龍形雙耳。頭頂卷角下及下頜兩側各有一小圓孔,下頜二孔在嘴角齒上。(題圖來源:新華社 )
圖片來源:主辦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