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四史,明校史,南洋模范中學拓展德育新境界!

2020年11月05日10:10  
 

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的重要講話精神,培育青少年家國情懷,進一步加強中小學德育工作,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日前,由浙江省委宣傳部、省教育廳主辦的中國•杭州 中小學名校長德育研討交流活動在杭州舉行。

在以“厚植家國情懷 培育時代新人”為論題的四方論壇交流環節,上海南洋模范中學黨委書記陳宏觀與其他3位多年來深耕學校教育的一線教育專家從不同的角度切入,探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的德育方向和發展路徑。

史鑒初心 以史育人

“南洋”是晚清、民國期間,國內的一種地方區域稱謂,是指長江以南靠海洋的區域,和“北洋”相對應。南洋模范中學源自南洋公學(即今天的上海交通大學),1896年南洋公學建立,下設四院,一為師范院,二為上院,三為中院,四為外院。其中外院是公學的附屬高等小學,也就是南洋模范中學的前身。南洋公學的建立,就是近現代國人自主發奮圖強、“科教救國”的產物。

醒獅明志 模范立校

下面一起來瞧瞧南洋模范中學百余年來從“科教救國”到“科教興國”的點滴“足跡”

從“救國”到“興國”

從傳承到發展

校史入心,激發愛國情懷

充分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推動愛國主義教育進課堂、進頭腦。在抓好思政課程、課程思政的同時,還推出了“黨員教師進課堂上思政” 強化版項目,結合五四、七一、十一等重要歷史時間節點,組織黨員教師集體備課,有機融入金山區第一位共產黨員李一諤等烈士校友紅色文化故事,以及中國水利水電事業的主要開拓者張光斗等院士校友扎根祖國大地的科技報國故事,向學生講述家、校的人文情懷,展現祖國百年歷史中的經驗與成就,構建學生愛國主義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相統一的育人機制。

校史開源,傳承紅色基因

通過部門聯動,發揮學校國防教育特色,與上海航天局聯手打造“青鋒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校本課程。

五育並舉、融入學校籃球教育、交響樂教育特色,班級籃球聯賽、新生音樂會已經堅持20余年。同時,不斷豐富教育活動的形式內容,激發愛國、愛校、愛家、愛社區的真摯情感。

新生入學,學生要品讀校歌、學唱校歌﹔社會實踐,學生要參觀上海交大博物館等歷史印記﹔清明時節,學生赴龍華烈士陵園祭掃學長。

校史入境,時空對話

學校建有校園十景,隨處可以看到校訓石、主題雕塑、名人題字,設境導學、環境育人,讓學生能夠跨越時空和先賢交流對話。

探索德育工作方法

拓展德育工作思維

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樹立報國之志

實踐報國之行

來源:文明徐匯微信公號

(責編:董志雯、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