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讀上海“十三五”經濟:已有15區GDP超千億

馬作鵬

2020年11月03日08:37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編者按:

時間來到2020年11月,“十三五”規劃已進入收官倒計時,“十四五”規劃編制起草也進入關鍵之期。迎接“十四五”,恰是盤點上海市16個轄區“家底”的好時機。各區“十三五”主要目標完成的情況如何?未來五年各區如何“再出發”?

即日起,人民網上海頻道梳理上海市16個區自2015年至2019年的經濟發展成果,嘗試讀懂上海市各轄區的特色發展之路。

首篇刊發的文章,先從地區生產總值(GDP)這項數據看起。

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時代背景下,經濟如何穩步發展成了全世界聚焦的議題。10月26日至29日,十九屆五中全會在北京召開。這場會議全面總結了“十三五”發展經驗,深刻把握發展大勢,並為“十四五”中國發展把脈、定向。

中國經濟金融中心、對外開放的核心樞紐——上海,其經濟發展的一草一木都備受關注。作為全國首個地區生產總值(GDP)突破3萬億元的城市,上海以不到千分之一的土地面積貢獻全國近1/10的財政總收入。

“十三五”期間,上海市下轄16個區在經濟社會運行過程中為上海市經濟增長貢獻了力量。這其中既包括經濟總量獨樹一幟的浦東新區,也包括進步巨大的奉賢區,還有城市區劃調整后溢出效應明顯的靜安區……

回顧,是為了更好地前行。16個區的經濟發展各自有哪些成就?未來各區又該如何擦亮自家“招牌”,發揮優勢?

一、總量看浦東,人均看黃浦,增速看金山

隨著上海市下轄16區漸次公布《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2019年各家經濟數據已全部出爐。

作為上海市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2019年,浦東新區地區生產總值以12734.2億元位列上海市16區榜首,遙遙領先。

官方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浦東新區第三產業已經為該區貢獻出9844億元,佔浦東新區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的77.3%。浦東新區累計落地企業超過3300家,聚集跨國公司總部348家。

除了浦東新區地區生產總值“一枝獨秀”,黃浦區則以最大經濟密度穩居上海各區之首。

截至2019年底,黃浦區地區生產總值達2577.9億元,人均GDP39.61萬元﹔2019年該區每平方公裡每年產出125.63億元。經濟密度在上海16區內最高。

黃浦區作為上海市經濟、行政和文化中心所在地,總部經濟、樓宇經濟、涉外經濟是該區經濟發展的核心。

官方數據顯示,該區現有6家國家級金融要素市場、持牌金融機構664家、金融及類金融機構超過1200家,金融市場交易額約佔全市3/4。此外,黃浦區還擁有總稅收超過億元的大樓65幢,跨國公司地區總部52家。

黃浦區的燈火闌珊映襯著上海市中心的車水馬龍,而在70余公裡外的金山區,則用增速宣告該區經濟發展勢頭的強勁。

2019年,金山區地區生產總值超越千億門檻,達到1077.2億元。同時該區地區生產總值增速達到7.1%,高於上海市增幅1.1個百分點,增速在16區中排名第一。

細究金山區經濟發展特色,其主要貢獻來自於第二產業中的工業。該區第二產業佔比53%,增加值729.96億元。其中,工業總值達到707.84億元。值得注意的是,第三產業對於金山區經濟增長的貢獻也非常重要:該項增加值達337.61億元。

除浦東、黃浦、金山三區數據“亮眼”以外,上海下轄16區的整體形勢也在顯示著其經濟發展水平。

二、15個區GDP“跨越”千億

2020年1月21日,上海市統計局發布2019年上海市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上海市統計局副局長湯匯浩公布,2019年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總量達到38155.32億元(人民幣,下同),比上年增長6.0%。

2019年,上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442元。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上海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榜首,領跑全國。

目前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突破3萬億元大關后向4萬億元發起沖刺。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即將突破7萬元。而上海市地區生產總值能向4萬億發起沖刺,源於下轄16個區的經濟貢獻。

人民網在梳理上海市各區經濟數據時注意到,2015年,上海市尚無一例進入“萬億俱樂部”的下轄區。

是年,浦東新區地區生產總值為6548.35億元。鬆江(995.3億元)、青浦(878.2億元)、金山(867億元)、普陀(838.74億元)、虹口(800億元)、奉賢(685.8億元)等6區均在“千億元”大門口徘徊。

到2019年底,浦東新區地區生產總值已超1.2萬億元,上述6區地區生產總值也相繼突破千億,此外在上海下轄16區中,已有15個區地區生產總值超千億以上。

其中,嘉定、黃浦、閔行三區已進入“2500億元”梯隊﹔靜安、徐匯、楊浦進入“2000億元”梯隊﹔長寧、鬆江、寶山進入“1500億元”梯隊﹔奉賢、青浦、普陀、金山、虹口五區已穩步邁入“1000億元”梯隊。

崇明區由於其地裡位置和生態發展定位的原因,自2015年以來地區生產總值增長幅度為87.3億元,未來或將贏得更多上升空間。

三、“空間”決定高度、1+1大於2

自2015年來,除了浦東新區一枝獨秀外,上海市各區之間經濟發展呈現出你追我趕的“緊張感”。

靜安區與閘北區在2015年尚未合並時,兩區地區生產總值之和共計1012.79億元,位居第8,隨后新的靜安區於同年面世。

2019年,“重組”后的靜安區地區生產總值達到2298.7億元,排名上升至上海市第5。值得注意的是,靜安區自2015年以來地區生產總值增幅高達126.97%,16個區中增幅最多。

除此之外,奉賢(71.01%)、鬆江(58.71%)從2015年至2019年的增幅與其他市區一道齊頭並進。

尤其是奉賢區,2015年該區以685.8億元排名地5位,而在2019年則以1173.2億元排名第11,在青浦、普陀、金山、虹口等“千億元”梯隊中競爭者中脫穎而出,排名上升4位。

2015年起,奉賢區打出“東方美谷”這一園區品牌,加快建設大健康美麗產業,集聚了一批醫藥、美妝頭部企業,催生了高質量的產業聚集效應。2019年,“東方美谷”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產值363億元。短短四年,產業規模佔上海市相關行業的四成以上。

2019年,奉賢區通過“空間”再迎利好。8月6日,國務院印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方案》中,新片區規劃范圍為:在上海大治河以南、金匯港以東以及小洋山島、浦東國際機場南側區域設置新片區。簡而言之,新片區納入了奉賢近三分之二近的區域。

再來看靜安區。

長期以來,靜安區一直是上海中心城區總部經濟的標志性地區,整體呈現出聚集度高、發展能級高、企業關聯度高的特點。靜安區委書記於勇曾介紹道,靜安是上海第一幢億元樓的誕生地,2019年億元樓達75幢,月億樓9幢,其中單位樓宇年稅收產出最高的超過38億元。

樓宇經濟要有新活力,擴容是有效途徑。

2015年,靜安、閘北合並后合並設立新的靜安區。這一舉措打通了蘇州河的自然屏障,進一步彌補了靜安區發展空間的不足。根據靜安區相關負責人的表述,“未來靜安區將加大空間擴容,為更多總部企業和機構打開發展空間,打造總部經濟發展的‘黃金寶地’。”

“空間”能給地區經濟發展帶來多大幫助?奉賢、靜安兩區給出了如上答案。

2020年國慶節長假過去的第一個工作日,上海市委書記李強在市委季度工作會議上分析了上海經濟的特色所在。

李強指出,“上海經濟是典型的創新型經濟、服務型經濟、開放型經濟、總部型經濟、流量型經濟。這是上海經濟的鮮明特征和顯著優勢,是強化“四大功能”的支撐點,也是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的重要著力點。”

上海的經濟發展的潛力,正蘊藏在16個區你追我趕的競爭中,也在這片城市的每一個角落裡。

(數據來源:上海市政府、上海市統計局、上海市經信委、各區政府官網)

(責編:陳晨、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