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全球“大腦”雲聚浦江 “金手指”指向更大開放

2020年10月20日08:5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10月18日晚,第32次上海市市長國際企業家咨詢會議舉行。以往的31次會議,跨國企業領袖們都如約抵滬,建言獻策,貢獻“金手指”。今年受疫情影響,近40位洋高參橫跨多個時區,雲聚浦江,與上海市委書記、市長等“面對面”。

18日晚的視頻會議現場 圖片由活動主辦方提供

大江東工作室發現,多位國際企業家為上海和中國的抗疫成效點贊,順便為即將舉辦的第三屆進博會自家展區“帶貨”。但這並不是一個“夸夸群”,企業家們站在專業領域、全球視角幫上海找問題、想辦法,主題緊扣時代熱點,包括國際形勢變化給上海的機遇和挑戰,產業結構如何升級,如何增強城市發展韌性。

市咨會前3天,大江東和其中兩位大咖連線,歐萊雅集團董事長兼CEO安鞏分享了20多年前在中國的經歷,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全球主席兼CEO狄思博則透露在中國將招募更多應屆生和科技人才……這場高端會議的頭腦風暴成果,和你我都息息相關,且和大江東工作室一起細看還有哪些干貨——

謀定而動,機遇與挑戰並存

新冠疫情全球蔓延、逆全球化、糧食危機、環境問題……熱點詞匯透出風險因素疊加,挑戰不小。國際企業家為上海細細捋順解題思路。

針對疫情危機,三菱商事株式會社董事長小林健建議上海,將“守護生命和健康的產業”作為其發展戰略,包括醫療和醫藥、衛生、保健、護理和食品,對城市價值提升具有無限可能。小林健描摹出三大前景:更宜居、低環境負荷的城市﹔有效應對傳染病和環境災害的生活方式﹔高附加值的產業。

上海中心城區60歲以上常住人口超過30%,80歲以上高齡人口比例很高。老有所依是民生,也是經濟問題,蘊含巨大產業前景。在長寧區,長期看護、人工智能輔助家庭養老等模式頗具成效,嘉定區以聯影醫療為首的高性能醫療設備及精准醫療產業有望成為千億級產業。

10月19日,恰逢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CMEF)在滬舉行,預防醫患交叉感染的智能天眼CT、智能公衛防控解決方案,以及一系列自主創新的最新醫療科技亮相。

圖為博覽會現場展示的中國首台9.4T動物研究磁共振uMR 9.4T。聯影集團供圖

“疫情前,一系列全球風險因素已對上海商業環境產生一定影響,疫情加速了變化。”貝恩公司董事會主席奧裡特·加迪耶什說,發達經濟體的城市化進程將放緩,新科技涌現將降低距離成本,疫情或將加速中心城市人口外遷,遠程辦公和無人機新型配送具備新的吸引力。針對外部環境的復雜和不確定性,加迪耶什建議,通過進博會等舉措,鞏固上海對外開放窗口的地位﹔開發勞動技能升級計劃,加大人工智能領域投資﹔通過長三角一體化建設,推動人口可持續增長。

“我們在上海的業務不斷擴大,疫情期間依然保持增長並維持原有招聘計劃。”10月14日,大江東與狄思博視頻連線,提及中國業務,他很樂觀,“得益於中國涌現許多新興科技公司,我們很高興能參與其成長,提供專業化咨詢服務。”東妹為應屆生謀得一條“內部消息”,狄思博透露,安永業務很大程度上依賴服務地區GDP增長率。得益於上海以及中國良好的防疫措施和經濟復蘇措施,未來,安永將在審計、稅務、戰略與交易以及咨詢服務這些領域招募更多人才。

10月14日晚,大江東工作室與狄思博現場連線

“隻有上海做到了這件事!”

10月14日晚,大江東和安鞏視頻連線,他身后一張鞏俐的早期宣傳海報十分矚目,她是歐萊雅初入中國市場的代言人。“1997年,我參與創立歐萊雅中國分公司,這幅畫是當年歐萊雅亞洲團隊送我的臨別禮物,我一直挂在辦公室。”作為較早進入中國市場的化妝品公司,歐萊雅參與了中國女性美的啟蒙,一路見証中國消費市場變遷。

10月14日,大江東工作室與安鞏現場視頻連線

“23年前,我們團隊在一個很小的辦公樓,隻有20多人,現在非常寬敞了,擁有數千名員工。”安鞏說,“據我所知,全球隻有一個地方,政府部門會拜訪分公司總經理,詢問需要哪些幫助、能否幫你們開發業務——隻有上海做到了。”這一評價,在法國總部辦公室也被反復提及。

頭部網絡主播李佳琦,曾經是歐萊雅一名線下銷售人員,得益於內部鼓勵創新的環境,他抓住口紅經濟+網絡直播窗口期,成為“口紅一哥”,登陸上海成立個人公司,並落戶崇明——這個故事被法國總部津津樂道。

這只是上海的日常操作——重視營商環境,不僅對大型跨國公司熱情服務,對民營公司、初創企業也關愛有加。疫情之后,上海市、區兩級政府,再到街道,火速開啟了企業走訪活動。“一網通辦”的推進,讓企業辦事更方便。

消費品是第三屆進博會重點內容,化妝品巨頭歐萊雅自然不會缺席。去年,安鞏親自到進博會展區“站台”,90后、00后女孩發現他后爭相合照。今年的歐萊雅展區,依舊走在時尚尖端,黑科技、大健康、環保、硬核功效……每一領域都誘惑“剁手”。安鞏透露,中國50%的銷售額通過電子商務實現。

另一方面,上海的傳統產業依舊硬核。近幾年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動汽車產業升級,電動車和智能網聯車發展迅速,嘉定區和臨港試點示范區吸引了諸如滴滴出行等公司展示最新技術,長三角智能網聯汽車產業也在加速。

通用汽車公司在全球積累了許多技術研發和市場落地經驗,董事長兼CEO瑪麗·博拉建議上海:首先,當技術發展到一定階段,需要制定完善的法律,例如關鍵數據的共享性、可靠性、安全性﹔其次,非補貼類激勵措施對新能源汽車市場同等重要,例如車牌、充電設備、停車權限等。

新能源汽車和智能網聯車是上海新基建重要一環。5月,《上海市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行動方案(2020-2022年)》發布,除新建10萬個電動汽車充電樁,3年內還包括投資約2700億元,實施第一批48個重大工程項目。

長期壓力和驟發沖擊,考驗“城市韌性”

32年來,市咨會如約舉行,內容緊扣時代主題,從上世紀90年代“如何重振國企”、本世紀初“加入世貿后面臨的挑戰”,到去年“推動長三角區域實現高質量一體化發展”﹔今年的一項主題,則落在了“城市韌性”。

疫情后期,“年輕人內卷化”聚集了許多社會情緒。疫情驟發沖擊過后,個人重新自我審視,例如提高技能、增加不可替代性、轉變消費方式等,從而提高自身韌性以應對各類風險。城市也是一樣,城市韌性指城市中的個人、社區、機構、企業和系統,在長期壓力和驟發沖擊下的生存、適應和發展能力。

今年的市咨會,依舊走務實路線,洋高參們隔著屏幕相聚在一起,一起幫上海找問題,想辦法,很多意見頗中肯。

“中國目前基本控制住了疫情,但不可否認,在應對疫情初期,中國公共衛生體系處於被動防御。應在現有軟硬件基礎上,有針對性完善應急體系,以應對未來可能發生的公共衛生危機。”達能集團董事長及CEO范易謀認為。

“上海是中國五分之一進出口商品的流經地,現在面臨國際貿易萎縮,有調查表明,許多公司不再將中國視作降低成本首選地。上海需要進一步擴大開放,提高人才技能。”印孚瑟斯有限公司建議。

擁有3000多萬人口的上海,相匹配的是“超大型城市韌性”。太古集團在報告中分析比較了倫敦、紐約的治理思路,給了上海一些建議:擴大人均綠化面積、增加交通通達度、投資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

東妹在社區採訪,常常聽到採訪對象自稱“塊長”——某塊完整、固定區域負責人,打破了行政區隔,“塊”裡大小事務都可以管理起來。恰巧,江森自控的專題報告也建議上海實行條塊化社區精細治理和智能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將屬地責任下沉。優勢是在尊重人口和信息流動、社會活動規律基礎上,准確抓住痛點,分類型、分階段實施社會治理措施,調整政策優先級別,讓城市保持活力。

“金點子”紛紛落下,上海將細細咀嚼、消化,值得期待。

(本文圖片除署名均為季覺蘇攝)

(責編:陳晨、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