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來臨,新冠肺炎可能迎來第二波疫情,上海醫療機構的防疫還到位嗎?個人防護應注意哪些?為此,記者採訪了上海市衛生健康委及相關醫療機構,解答市民心中疑惑。
核酸檢測人數節后增長明顯
“國慶節前,醫院核酸檢測人數日均不到300人,節后人數明顯飆升,日均翻了三倍。”記者在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看到,前來核酸檢測的人群絡繹不絕。門診辦公室副主任夏俊說:“節后核酸檢測人數增多,一是出門旅游者眾多,二是長假過后入院患者及陪護者檢測積壓。”青島發現本土病例后,華東醫院第一時間調整了核酸檢測相關環節,門診流調發現青島旅行史的人,即刻引導至發熱門診,在相對獨立空間進行核酸檢測。以10月12日為例,當日發熱門診檢測52人,幾乎均有青島旅行史。“之前新疆、大連等地出現本土病例,我們即刻調整核酸檢測的相關流程,這一套預案已經操練嫻熟,后備檢測醫護人員隨時待命。”
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同仁醫院,國慶節后至今的核酸檢測人數已達3600余人次,較9月下旬有明顯增高。醫務科科長顧志儉說:“增長點主要集中在青島新增新冠疫情確診病例后。近三日,核酸檢測點每天企業和個人自願檢測量高達650人次,而之前日常檢測量約為280人次。”
“我們對公眾承諾的出報告時間並不會因為工作量激增而發生改變。”顧志儉透露,對於應檢盡檢的人群,醫院保証4至6小時出報告﹔對於願檢盡檢的人群,原則上12小時內出報告,“基本上上午檢測,下午拿報告﹔或下午檢測,晚上八九時拿報告。近幾日檢測人數很多,但最晚第二天上午也能拿報告。”昨天,核酸檢測點的醫護人員奮戰至凌晨,才結束一天的工作。
多家發熱門診防線持續升級
今春,上海117家發熱門診、200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熱哨點診室猶如哨兵,為市民安康做好防疫保障。市衛健委統計,自疫情發生以來,全市發熱門診共接診83.80萬人次,累計留觀隔離3.36萬人次。應對可能發生的第二波疫情,多家發熱門診及哨點診室持續升級。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根據全市疫情防控工作部署要求,不斷升級發熱門診能級與院內感染控制防控工作,同時制定包括大客流預案、秋冬流感季預案等多種應急預案。副院長陳爾真說,目前醫院發熱門診的運行情況平穩,日均就診量約70至80人次,較之前沒有明顯上升。“這得益於本市的嚴格管控,以及市民健康素質較高。”
記者發現,醫院感染管控也在不斷升級,除加強院內門診就診、手術患者與陪護人員的健康監測,以及醫護人員外出行程報備等管理,對工勤人員(如保安、護工等)的宣教培訓也在持續開展。“對於萬一可能出現的就診高峰,我們也預備了應急隊。”陳爾真說,目前瑞金醫院發熱門診每天3個班次,每班由3名來自感染科、呼吸科等專業的高年資醫師當班,“如果就診出現新變化,醫院將根據實際情況增添人手”。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院內,整個院區、樓宇的出入口流程再次有序梳理,副院長翟曉文介紹,目前患兒從院區入口處就持續加強監測,進入樓宇(尤其是門診急診區域)更強化流調。院方加強醫務人員個人防護培訓之時,還嚴格執行家屬陪護人數限制(每位患兒最多2人陪護,5歲以上限1人),同時落實核酸檢測應檢盡檢。目前,醫護人員防護級別已升級,呼吸科、感染科、急救科等高年資醫生則針對性開展應急救治演練,加強對重症的識別和搶救能力。
做好個人防護仍是關鍵措施
從數據來看,今年呼吸道疾病就診總量下降了。陳爾真說,秋冬季節來臨,隻要市民保持警惕,做好個人防護,流感大流行的可能性也非常低。
佩戴口罩仍是防疫的關鍵措施。市疾控中心副主任潘啟超提醒市民:三類情況必須佩戴口罩。有發熱、鼻塞、流涕、咳嗽等症狀的人員及相關陪同人員,前往醫療機構就診或前往公共場所時,必須佩戴口罩﹔相關從業人員在崗期間,依照執業規范和規定,必須佩戴口罩(包括醫療機構醫務人員、公共服務行業從業人員、從事疫情防控相關工作人員等)。乘坐軌道交通或長途客車,進入醫療機構、福利機構及學校等國家有明確要求的場所,必須佩戴口罩。此外,年老體弱者、慢性疾病患者外出時,建議佩戴口罩﹔個人不妨隨身攜帶口罩,在密閉空間內、人群密集區、需要與他人密切接觸時,建議視情況佩戴。洗手也是預防傳染病的重要措施。洗手時應使用肥皂和洗手液,以流動水沖洗。同時建議大家外出隨身攜帶手消毒劑等,在不具備洗手條件時,及時進行手消毒。
顧志儉提醒,市民近期如果是從國內疫情中風險地區來滬、返滬人員,應在12小時內盡快向所在居村委、賓館等報告,開具核酸檢測單據,前往醫療機構發熱門診進行核酸檢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