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返程G40終於不紅了,外灘客流創紀錄卻沒封路?這些不尋常深藏上海智慧

2020年10月09日08:30  來源:上觀新聞
 

摘要:實戰中“管用”——“一網統管”守護國慶假期安定祥和。

浦江兩岸人潮洶涌,購物商圈熱鬧紛繁,高速公路車流奔騰……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假期,上海的街頭巷尾迎來了闊別許久的熱鬧和繁忙。這是一個特殊的假期——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首個長假,也被稱為“遲來的春節”。

883萬人次游客紛至沓來,一座擁有2400多萬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運行管理也是千頭萬緒:疫情防控、交通秩序、大客流管理、天氣變化……方方面面無不面臨壓力。

市民游客對此次長假有著很高的期待,上海交出的成績單也沒有令人失望:全路網沒有發生重大交通事故,景區客流平穩有序,全市沒有發生有影響的案事件,也沒有出現任何一例本地新冠肺炎感染病例……

城市運行總體平穩有序的背后,一張看不見卻又無處不在的“網”正一刻不停高速運轉:在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的框架支撐下,上海在長假期間首次全面運用實時數據動態指揮城市運行,牢牢守住這座超大城市的公共安全底線,讓廣大市民和游客度過了一個平安祥和的假期。

“壓力測試”從容應對

特殊的假期,也是一場特殊的“壓力測試”。

人越多的地方,秩序越難管,案件越易發,車流集中則極易發生交通事故……因此,出入滬方向的道路擁堵情況,南京東路步行街等大客流管理以及四行倉庫、武康大樓等“網紅打卡地”的現場管理,乃至天氣實時變化等對市民出行帶來的影響,都成為本市各相關部門國慶假期的重點關注目標。

昨天下午,准備駕車從崇明返回市區的周聰打開導航,驚喜地發現,往年被戲稱為“番茄炒蛋面”的道路,今年同一時間卻成了綠色暢通的“菠菜面”。G40長江隧橋的實時畫面也顯示,路面車輛暢通有序,一改以往返程車流大面積擁堵的境況,基本沒有出現嚴重的緩行擁堵。

而在8天長假期間,G40滬陝高速出入滬方向曾出現擁堵,在交警部門採取的限流等措施下確保了道路安全。其他高速公路也近在假期前3天出現一定程度的擁堵,其他時段都較為通暢,節日期間,上海全路網都沒有發生重大交通事故,出行安全得到了保障。

8天的假期裡,全市150多個主要旅游景區(點)共接待游客86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了4%,其中10月7日接待游客104萬,同比增加了25%。客流有序恢復,秩序卻沒有因此混亂,在全市各部門的通力協作與安全保障下,全市發生沒有發生一起影響的案事件。

“假期防疫不放鬆!口罩還是要戴,社交距離要留……”高鐵剛剛駛入上海,從安徽來滬旅游的曹瀏就留意到了手機上彈出的來自上海市衛健委的短信提醒。長假期間,本市相關部門重點關注了“戴口罩乘公交”要求的落實情況,在大量游客來滬的同時做到疫情防控不放鬆,確保本地病例沒有新增。同時,新增24例的境外輸入性病例及同航班(船)的667名密切接觸者,也都已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進行了治療與集中隔離觀察。

“沒有事情發生,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好的事。”市城運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國慶假期期間,本市沒有發生任何一起重大突發公共安全事件,城市運行總體平穩、秩序井然。

保障“遲來春節”安全有序

特殊的假期,對上海這座城市運行管理能力也是一場考驗。

今年國慶的外灘提供了一個高度復雜的城市運行試驗場。10月2日18時15分,超過8.1萬人同時駐足外灘濱水區,刷新了疫情以來外灘濱水區的瞬時客流紀錄,也打破了歷年國慶假期的最高瞬時客流紀錄。

“原本春節前就定好了來上海的機票卻沒能成行,這次終於彌補了遺憾。”在外灘江堤的人群中,與父母連拍了多張全家福的湖南來滬游客小陳十分感慨。盡管人流如潮,一家三口卻十分盡興,沒有感到擁擠與混亂。除了熱鬧喜慶的節日氛圍,上海的便捷、安全和秩序也給他們留下深刻印象。

他們所不知道的是,就在距離不遠處,四面八方都有工作人員在緊張忙碌著,這才有了他所感受到的秩序盡然。當天18時20分,公安部門果斷暫停河南中路機動車通行,組織民警在路口引導車輛繞行﹔5分鐘后,中山東一路同樣採取機動車禁行的管理措施,形成一條臨時“步行街”供游客通行,駐守民警通過疏導攔截、波次放行、單向循環等措施,引導游客分散、有序前往外灘,同時對外灘江堤採取“隻下不上”的措施,防止人流對沖擁擠造成危險。

得益於上海正在推進的城市運行“一網統管”,相關部門能根據大客流監測系統的精准實時數據,即時調整措施,在守住安全底線的同時,最大限度保障市民出行的便利。海量的數據時刻匯入這張“網”,為城市運行管理和應急處置提供支撐。

9月底正式啟用的上海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指揮大廳,在國慶長假迎來了首次“實戰”。長假期間,市領導每天在市城運大廳帶班值守,相關工作人員“7×24小時”首次全面運用實時數據和指揮體系,把握城市運行態勢,指揮調度相關情況。市城運中心因而也成為全市城市運行動態數據的樞紐節點、全市指揮及資源調配的核心節點。

在各部門和各區共同努力下,城市運行“一網統管”圍繞“高效處置一件事”,以“一屏觀天下、一網管全城”為目標,48個部門的179系統、710個應用的對氣象、防汛防台、公共衛生、應急、交通、大客流、輿情感知、水電燃氣等城市運行管理實時數據交換、分析和形成閉環處置,全力發揮“一網統管”線上線下協同聯通作用。城運中心24小時值守,發揮總協調、調度平台作用,能夠立刻呼叫條塊,實現了扁平化調度、可視化協調“指揮部”功能。

從應急處置到防患未然

特殊的假期,更是對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未來藍圖的又一次生動刻畫。

今年的國慶長假,隨著市城運平台首次真正投入假期城市運行管理實戰,各部門間數據相互賦能,線上線下協同處置效率大幅提升,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得到有效提高。

城市是一個有機的生命體,大到大客流管理力量的精准調度,小到街頭佔道的快發快處,每一處變化都可能“牽一發而動全身”。有了城運平台這一“神經中樞”作為支撐,依靠數據“導航”,各種“神經末梢”的實時狀況,“大腦”都有了及時反應能力。

10月5日上午,城運系統通過巡查發現,南京路步行街上一家百貨公司紅毯鋪到了人行道上,不僅佔用了公共空間,可能造成擁堵,同時也可能帶來安全隱患。黃浦區城運中心接到通知后快速響應,不到5分鐘,“佔道”紅毯就被業主自行撤走。據市城運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市、區、街鎮三級系統都可以做到第一時間實時響應、協調資源、調撥力量、即時處理。

通過對城市運行態勢的科學研判,城市運行管理從應急處置逐步向防患未然轉變。節日期間,通過大客流管理系統和市文旅局景區預約管理系統,相關部門科學研判游客人數情況,及時採取應對措施。工作人員根據實時數據發現,除了陸家嘴、南京路等景點很“紅火”,今年長假的“紅色旅游”也很受歡迎,四行倉庫、一大會址、二大會址等都排在熱門景點前列。通過對城市旅游態勢進行研判,並對比實時客流和最大可承載量,一旦超過閾值,城運體系就會加強監控、提前預警。

10月6日凌晨,市城運中心發現,當紅演出團體SNH48將赴虹口區嘉興路參加線下活動的消息在網絡引發高度關注,有可能引發人員集聚,便立即調度虹口區城運中心調集力量加強引導。最終,線下活動安全有序進行。

在協同聯動下,各部門共同履職的能力也明顯提升,處置問題更高效、長效。仍以G40高速為例,10月6日,返滬車流明顯增多,下午3時,市城運中心的大屏幕上,長江隧橋的現場同步畫面中出現短時擁堵。“一輛小轎車在隧道內拋錨,請進行處理。”在浦東公安交警部門安排民警和牽引車迅速趕往處置的同時,城運中心值班人員也在第一時間提醒調度,崇明公安交警部門則開始利用“紅波效應”,控制進入G40長江大橋主線車流的速度,直至清障工作完成。同時,氣象部門還每小時精准推送長江大橋風速等氣象數據輔助交通管理。浦東、崇明城運中心實時調度指揮無人機在重點擁堵位置進行巡查。條塊相互呼應配合,今年長假G40長江隧橋段擁堵時長較往年明顯改善。

“下一步,市城運中心將繼續圍繞‘高效處置一件事’,以‘早發現、早預警、早研判、早處置’為目標,全力推動實現‘在最低層級、最早時間,以相對最小成本,解決最突出問題,取得最佳綜合效應’的‘五最’目標。”市政府辦公廳副主任、市城運中心常務副主任徐惠麗說。

再過不到一個月,第三屆進博會將在上海舉行,如何繼續保障展會順利舉行、確保城市安全有效運行,將給城運中心和“一網統管”帶來新的考驗。徐惠麗表示,接下來,市城運中心將總結此次長假的保障經驗,為第三屆進博會做好精細化保障,同時進一步推動部門協同合作,深化實時數據的共享共用。市城運中心還將做好系統、數據、新基建三大基座賦能,加強線上線下聯動,優化管理流程,提高處置效率,並探索城運體系人才培養和數字產業融合發展工作機制,讓城市運行與經濟社會發展更加良性互動。

(責編:陳晨、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