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歌劇《田漢》國慶首演 上海歌劇院2020-2021年演出季啟幕

2020年10月01日16:05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10月1日電 (記者 曹玲娟)今年的國慶日,恰逢中秋節。在這個特別的節日,原創歌劇《田漢》於10月1日至2日,在上海歌劇院院長、指揮家許忠和青年指揮家張誠杰的執棒下首演,並為上海歌劇院2020-2021年演出季拉開帷幕。

兩天的演出中,青年歌唱家韓蓬、宋倩和於浩磊、徐曉英將分別主演劇中田漢與安娥,與觀眾在歌聲、樂聲中回顧田漢一生中的重要經歷,感受田漢藝術與思想的成長,在歌劇演出的現場一同高歌《義勇軍進行曲》。

原創歌劇《田漢》以民族危難為大背景,通過國歌詞作者田漢從一個天才文學青年到一個共產主義戰士的成長歷程,透過他的文藝創作領略其給民眾帶來的思想狂飆與進步思潮,展現其作為偉大劇作家的非凡才華和作為無產階級革命者的家國情懷,讓觀眾認識一個特立獨行、充滿人格魅力的田漢。

作為文旅部2019年度“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原創歌劇《田漢》也是上海文化發展基金會選題孵化研發及重大文藝創作的資助項目,並集結了作曲家吳粵北,國家一級編劇盛和煜,導演張曼君,以及修岩、邢辛、莫小敏、閔曉梅、姚曉明等在內的優秀主創團隊。

在大多數國人的認知裡,田漢是國歌的詞作者。作為中國現代戲劇的奠基人,田漢是我國戲劇事業最早、也是貢獻最大的改革者之一,也是中國電影事業的開拓者之一,還是左翼戲劇家聯盟的發起者和領導人。

上海歌劇院創排的歌劇《田漢》,卻並不是單純的“偉人頌”,而是希望通過不同的境遇、不同的事件,展現更多面、更立體、更真實的田漢。他從家鄉東渡日本留學,聽聞國家遇災荒,6天時間寫出處女作進行賑災義演引起轟動,回國后到上海建立南國社,在國家面臨侵略,民族危亡之際奮筆疾書寫出了《義勇軍進行曲》,在一次次激情昂揚的藝術活動中田漢逐步從自由藝術家成長為堅定的共產主義者。

與田漢同為長沙“老鄉”的著名編劇盛和煜在初接邀請時,既興奮又為難,“田漢,太有個性的一個人了,太精彩的一個人了。太多好寫的,但又真的不好寫。”幾易其稿之后,盛老筆下的《田漢》既有大開大合的歷史風貌、又有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還有極具生活氣息的對白或歌詞,皆為音樂創作的民族化和戲劇性提供了較大的發揮空間。

“中國的原創歌劇,以國人為主要欣賞對象,一定要符合中國觀眾的聽覺審美習慣。既要與劇中人物形象、性格相吻合,與劇情發展、戲劇沖突相扣,還要接地氣、有好聽優美的旋律。”作曲家吳粵北介紹,“例如歌劇一開場就運用了湘劇高腔來交代田漢的成長環境,既富有濃郁的民族韻味,也借此體現了民族戲曲文化對田漢的影響。在上海的那段時間是田漢人生中重要的時間段,田漢在上海時期的出場中巧用了京劇、蘇州評彈等元素,來體現上海文化海納百川的氣質。”

在導演張曼君看來,盡管歌劇《田漢》是帶有英雄主義色彩的主旋律題材,但也應該撕去世人對田漢的固有標簽,不應該被符號化、程式化的表達。就好比一開場在湖南老家的片段,“溫馨的夜晚,油菜花開了,遠處傳來好聽的湘劇,這樣的環境培養了田漢最初的藝術情感。下半場,描寫淞滬會戰后的一段‘國之殤’,抗日將士們的合唱與田漢的男高音交織呼應、錚錚入耳。”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