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10月1日電 (記者 曹玲娟)9月30日,“青春戰疫”優秀事跡報告會暨上海青年講師團主題微團課在上海中心舉行。四位青年成主題微團課主講人,五位青年相聚戰疫微訪談,展示戰疫青年不怕苦、不畏難、不懼犧牲的青春風採。值得一提的是,9月30日為第7個國家烈士紀念日。活動現場舉行了默哀儀式,向革命先輩和為抗擊疫情而英勇獻身的烈士們表達深切的思念和沉痛的哀悼。
“你跪著救人的身姿讓我仰望!”一張醫護人員跪地為病人治療的照片讓眾人認識了穿防護服的余躍天。身為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仁濟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醫師,余躍天是上海市第三批援鄂醫療隊隊員,在武漢市第三醫院光谷院區ICU病房奮戰了55天。這次,脫去防護服的余躍天成了主題微團課的主講人,他解釋了這張熱傳網絡的照片:“因為病床高度低,且穿著防護服操作受限,我就干脆跪在地上給病人做胸腔引流。這只是發生在戰疫前線醫護工作者搶救病患的日常。”
同樣援鄂的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急診科護士夏從容拿著一隻“聯名款包”來到微團課,這是她結束援鄂工作后復制的小包。當時在支援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同濟醫院光谷院區ICU時,她和同伴們一起制作小包,用來放護理記錄、筆、剪刀等,美小護們還各自在包上畫上喜歡的名牌logo。這只是這名95后援鄂工作中的小插曲,更多時候,她為患者推50kg重的氧氣鋼瓶,承擔患者的生活護理,忙起來七八個小時不吃不喝不上廁所,“當我們選擇護理工作,我們就不再是孩子,而是守衛患者健康的戰士。”
上海市疾控中心傳染病防治所的江寧守護上海,也馳援武漢。在上海,他實地督查全市醫院近600次,還參與了上海第一、第二例病例的流行病學調查。在武漢,他跑了定點醫院、發熱隔離點等200多個點位,出了700多條整改意見。江寧常被問起:“疾控究竟是做什麼的?”他會回答,疾控人是排雷兵、評估風險﹔是救火隊、消毒處置﹔是技術員,培訓指導。“或許你感受不到我們的存在,但我們一直在您身邊。”
有援鄂一線的“戰士”,也有守護上海的“勇士”。3月,團中央發起“為奉獻者奉獻”志願關愛行動,華東師范大學學生宋靜雯成為“抗擊疫情.中小學居家學習雲輔導志願者活動”中的一員,擔任初一男孩小吳的線上老師。因為媽媽在一線抗疫,小吳隻能期待每晚和媽媽的視頻聊天。宋靜雯不但線上輔導他作業,也分享對媽媽的思念,因為她的母親也是名奮戰在發熱門診的護士。作為未來的老師,宋靜雯很開心能用自己的力量為戰疫一線工作者的子女帶去溫暖,“前方有你守護,后方有我陪伴。”
四名戰疫青年也是團市委組建的上海青年講師團“戰疫”宣講團的一員。據悉,宣講團還將推出更多精彩戰疫微團課,全方位、多角度展現上海青年的抗疫故事,弘揚抗疫精神,將疫情防控的生動實踐作為“四史”學習教育鮮活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