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敲鍵盤,醫生動動嘴就能“寫病歷”﹔無人機飛到船舶尾氣上“嗅一嗅”,就知道二氧化硫有沒有超標﹔垃圾分類投錯了,垃圾桶可以自動識別並糾正……聽起來是不是很神奇?
讓我們的生活和環境變得更美好的神奇科技在哪裡?就在9月16日開幕的第22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高校展區。大江東工作室深知,歷屆工博會上,高校科研成果都以新奇、亮眼取勝,也是“獲獎大戶”。盡管有疫情影響,本屆工博會仍有69所高校、創新成果708項參加展出。以機器人為例,你能看到智能採摘蘑菇的、智能圖書盤點的、視障人士助行器……讓踩點探營的東妹眼花繚亂、應接不暇,觀眾頻頻點贊!現在就帶大家一起轉轉——
本屆工博會特設高校抗疫展
特設防疫科技展區,全方位展示抗疫貢獻
“要做就做疫情急需、國內沒有的!”東華大學相恆學老師這話底氣十足。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襲,防護服極為緊缺,東華大學纖維材料改性國家重點實驗室緊急啟動攻關防護服應急專項。
沒工人、沒原料,科研人員拿出“科研攻關爭分奪秒”“重新回一線當工人”的勁頭,三天就交出小樣,設計的“有限次使用連體防護服”生產馬上進入戰時狀態。這件防護服,通過瞬時釋壓紡絲成形設備,開發出高阻隔、高耐磨、高透濕安全防護材料,耐撕裂性能為普通防護服面料的2至3倍,在疫情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件有科技含量、應急完成的防護服,就在工博會展台上低調亮相……
東華大學展出的有限次使用連體防護服。 東華大學供圖
診斷一位檢測者的CT數據隻需20秒!南開大學研發的“基於可解釋人工智能技術的新冠肺炎肺部CT影像篩查系統”,可達到專業影像科醫生診斷水平,在國內數十家醫院應用部署,還在日本、意大利、美國、德國等投入使用,為全世界奮戰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一線的醫生提供有效幫助。
疫情期間,張文宏醫生的詼諧幽默和他的醫術、口碑同樣讓人心安。如今,他帶領華山感染團隊聯合上海科技出版社、復旦大學出版社等,以專業、科學、嚴謹的態度,用百姓聽得懂的語言,編寫出一系列防控新冠科普圖書和傳染病科普圖書,包括《張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狀毒》《張文宏教授再支招:新冠疫情常態化下健康生活》《2019冠狀病毒病——從基礎到臨床》《病菌簡史》《張文宏說傳染》等,在工博會上也成了亮點。
復旦大學陳建民教授團隊聯合山東愛達推出的醫用口罩
中醫藥治療是抗擊疫情中國方案的亮點。“中藥總是苦苦的,不大好吃?那麼香療了解一下!”上海中醫藥大學工作人員很幽默。在疫情應對中,該校採用“中醫藥+芳香”療法,能抗病毒、抑菌及提高免疫,敏感人群亦可使用。“從古至今,中醫香療起到了祛穢致潔、安和身心、調和情志等防病治病作用。”
上海中醫藥大學展台吸引不少觀眾駐足
在今年特設的高校防疫科技展區,還有南京師范大學的移動式醫療廢物應急焚燒車、山西大學的新冠肺炎疫情預測預警大數據平台、燕山大學的智能轉運護理機器人系統等眾多展品集中亮相。
關注“舌尖上的安全”,關注生命,科技讓人類更健康
家裡想燒魚的話,買條魚能存放幾天?如果告訴你,一尾青魚,經過保鮮處理后,貯藏期可長達70天,你信不信?這項食品保鮮新技術的發明者是上海海洋大學萬金慶教授。針對傳統冷藏食品貯藏期短的難題,他和團隊成員開發了一項“0至-4℃食品非凍結保鮮新技術”。這項食品加工新技術也在工博會上亮相了,能夠將食品貯藏期延長至傳統4℃冷藏的10倍以上。“有了這項技術,即使在禁漁期,也能讓大家吃上美味鮮魚。”萬金慶教授笑得很開心。
涂上涼涼的糊糊,圓圓的、滑滑的“掃把”就開始在你的肚子上、脖子上游走﹔那一邊,屏幕上出現了宛如陰天裡、黃昏中原野的景象:灰白、霧靄,成團如黑漆的,迷茫如遠山的森林……專業醫生根據這幅畫面就能告訴你,哪裡可能有病變。然后,需要做進一步檢查的你,可以通過組織活檢等手段來確認是否真的有了病變。
同濟大學的這套系統引起不少關注。“如果說B超作出的判斷是‘這裡可能有棟房子’,即可能有個腫瘤﹔我們的智能診斷儀就能分辨出,這棟房子有幾個房間、哪個房間裡有人、有幾個人等更為細致的信息,即確定腫瘤是否為惡性、當前狀況、哪一區域的情況最差等。”同濟大學程茜教授道出了其中的奧秘。
裸眼3D臨床手術輔助顯示系統。 上海理工大學供圖
上海理工大學宋曉燕團隊利用“裸眼3D”技術,實現了千余人同時觀摩一台手術。“原先觀摩手術需要圍在手術台邊,離得稍遠就無法看到核心,現在可以直接通過裸眼3D立體顯示系統觀摩,更加直觀真切,而且有身臨其境的操作感。”宋曉燕說,這項技術不僅可以應用於裸眼3D手術顯微鏡和解剖體視顯微鏡的研發,還特別適用於醫學和機械等領域的教育、培訓與臨床輔助顯示,未來還將搭載5G網絡應用於中西醫的遠程醫療與診斷中。
一路參觀下來,你會發現,這次工博會,各大高校參展的項目對健康問題格外青睞。的確,隻有全民健康,才能托起全面小康。
賦能產業,助力執法,眾多“黑科技”彰顯高校科創實力
一項專利技術,估價3000萬元!這是上海大學在工博會上展示的高性能工模具鋼項目專利技術,打破了發達國家對我國高性能工模具鋼的技術封鎖,有望帶動傳統工模具鋼上下游產業鏈轉型升級,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不久前,這一技術剛剛作價評估3000萬元組建科技型公司,該項目在廣東地區牽頭申報廣東省重大專項,項目經費達1200萬元。
船舶尾氣監測。 上海海事大學供圖
“聞一聞,就知道船舶排放的煙霧中二氧化硫有沒有超標,非常方便!”上海海事大學安博文教授科研團隊牽頭研發的無人機“嗅探”技術也出現在工博會上。這款“黑科技”通過無人機攜帶傳感器,飛入到船舶所排放的煙霧中,對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進行檢測,從而監控船舶尾氣排放。去年7月,這項技術助力浦東海事局執法人員查獲首起在航船舶使用燃油硫含量超標案件,也成為全國首起在航船舶使用燃油硫含量超標案件。
……
各大高校參展的“黑科技”實在太多,東妹一圈兒轉下來,意猶未盡。
如果你到不了現場,也不用急。工博會高校展區首次以“線上+線下”的形式進行,推出“雲展覽”,採用3D建模搭建展台、展示展品,並錄入與線下展示同步的各類信息,展示高校的亮點項目和重點推介項目。線上觀眾可以通過視頻、微信公眾號、工博會線上平台等推出“雲參觀”活動,使觀眾可以“足不進滬”參觀高校展區,深入了解高校的參展項目,並在線上進行互動、洽談。
今年首次推出“雲展覽”,觀眾可以“足不進滬”就能觀展
據上海市教委介紹,本屆工博會參展高校有69所,其中,滬外高校49所,上海高校17所,不乏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武漢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知名高校。另外,還有日本大阪市立大學、泰國西北大學和泰國北清邁大學3所國外高校參展。
除了參展高校多,展出的項目也不少,高校展區共展出創新成果708項,展品涵蓋抗疫攻關、工業自動化、重大先進裝備、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系統、機器人、電子信息、生物醫藥、醫療器械、軟件和信息服務業、環保、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領域。
精彩工博會,這麼多開眼界又好玩的高校“神器”,您不去看看?
(圖片除已注明外,均為唐小麗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