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課程通過前期調研、線上理論培訓考核、線下實操模擬演練、証書發放等,對參加培訓的衛生、體育老師和班主任進行標准化的基礎生命支持與急救培訓,以及常見大型傷害事故應急處理方法,幫助他們熟練掌握急救技能,靈活應對相關校園意外和事故。
體育課上如果遇到學生暈厥該怎麼處理?幼兒園裡小朋友遇到異物氣道梗阻該如何處理?在120到來前老師們可以實施怎樣的緊急救援?學校裡的除顫儀該如何正確操作?怎樣進行心肺復蘇,為需要救助的學生爭取寶貴的“黃金四分鐘”?
新學期即將來臨,在學生們即將返回校園之前,來自全市16個區的675名中小學和幼兒園老師匯聚在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參加了“校園應急救護”的課程培訓——課程通過前期調研、線上理論培訓考核、線下實操模擬演練、証書發放等,對前來參加培訓的衛生、體育老師和班主任進行標准化的基礎生命支持與急救培訓,以及常見大型傷害事故應急處理方法,幫助他們熟練掌握急救技能,靈活應對相關校園意外和事故。
“校園急救員”填補校園救助空白
這些年來,校園裡的意外時有發生,從幼兒的異物梗阻,到各種原因的意外傷害,都可能威脅到學生的安全。在意外發生時,誰將提供第一手的幫助,確保學生在專業急救人員到來之前得到合適而及時的救助?
大家的第一反應肯定是“老師”。但是,“校園急救員”也需要專業的救助知識,才能在第一時間給予學生恰當的幫助。
然后,專業調查顯示,我國學校衛生保健事業仍處於發展階段,伴隨著衛生保健師資隊伍結構不完善、教師工作經驗相對不足、整體配置不夠、職業發展道路不通暢等問題,嚴重影響了學生衛生保健工作質量和整體教學水平的提升。因此,如何開展學校衛生保健人員的專業化培養,設定學校衛生保健人員的培養目標等引起了人們密切關注。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我國教育事業不斷發展,在校學生人數不斷增多,同時學校應急衛生事件發生也呈上升態勢,學校是學生意外傷害和傳染病等校園衛生安全事件最容易發生的地方,針對校園師生開展衛生應急培訓,提高學校衛生管理人員和衛生保健人員的急救知識與急救技能,提升現場處理能力已迫在眉睫。
去年,上海市教委舉辦了首期學校教師應急救護培訓班,得到了參訓100多名老師的一致好評。今年暑假,第二期培訓班開班,按照“一校一學員”的參訓標准,全市16個區縣675個名額被瞬間“秒殺”。
心肺復蘇和氣道梗阻成“主科”
此次針對意外傷害事故防治的急救培訓項目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模式進行,所有報名參加培訓的老師需在網上進行理論知識學習和考核,滿90分才能進入線下實際操作的學習。
擔任此次培訓工作的上海市紅十字會事務中心培訓交流部派出了富有經驗的講師團隊,確保每5名學員就有一名教師面對面、手把手進行教學。
在這次注重實操的培訓中,來自全市中小學和幼兒園老師主要學習了進行標准化的基礎生命支持與急救培訓:高質量心肺復蘇、除顫儀AED使用、氣道梗阻解除以及突發環境事件應急處理方法,幫助相關人員熟練掌握急救技能,以靈活應對相關事故。
“在120專業急救隊伍到來之前,我們校園裡的‘急救員’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以心肺復蘇為例,如果出現心臟驟停的情況,‘黃金四分鐘’就非常重要,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培訓,讓參訓的老師都了解,萬一發生這樣的意外,這四分鐘內該怎樣安排現場救助,如何做緊急處理,打電話叫120,使用除顫儀,每一分鐘都非常重要。” 上海市紅十字會事務中心培訓交流部部長曹艷華說,臨近新學期,又遇上高溫,加上前期疫情阻礙了學生們的正常運動和鍛煉,學校老師進行急救專業知識的培訓,可以為校園安全提供了第一時間的保障。
目標:校園都有“急救員”
在現場進行培訓的各學校老師,有的是學校的衛生老師,也有不少體育老師和班主任。不少老師表示,這樣一次的培訓具有非常高的可操作性,也讓他們對緊急突發事件發生后如何處置,怎樣守護傷員,如何判斷傷員受傷情況,怎樣尋求幫助有了非常直接的了解。
周明明是崇明區第一師范附屬小學江帆學校的體育老師。他說,在這次培訓中,他第一次具體了解了如何有效及時地做心肺復蘇。“體育課可能是學生在校園發生傷害最多的場景,學習了心肺復蘇這樣的新知識,讓我們有備無患,萬一碰到這樣的情況,至少可以做到不慌亂。”
金山區藝術幼兒園的汪伊雯是入職才一年的新教師:“課程讓我受益匪淺,作為一名新教師,我對如何處置幼兒的意外傷害,特別是常見的異物梗阻這樣的情況,一直非常希望有專業的指導。紅十字會的老師手把手來教我們該如何抱住幼兒鼓勵他咳出異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據了解,在未來,上海市所有中小學將配有除顫儀,這也需要每所學校都配有會使用的“急救老師”——而今年來進行的相關急救知識培訓,將逐漸彌補這一空白。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學校保健研訓基地的負責人李梅玲老師介紹,這次培訓旨在完善健全學校對於相關事故的預防及應急處理預案,提高相關管理人員和衛生保健人員的實際操作應變能力。她表示,通過專項試點培訓,然后以點帶面擴散到學生、家長和公眾,提高師生應對突發事故處理及急救技能,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