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新片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發布
2022年將實現5G網絡基本全覆蓋
上海將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臨港新片區建設 /晨報記者 楊眉
市政府新聞辦昨天舉行市政府新聞發布會,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臨港新片區管委會主任陳寅介紹了《關於以“五個重要” 為統領加快臨港新片區建設的行動方案(2020-2022年)》(以下簡稱《行動方案》)有關情況。
2019年11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時,對臨港新片區提出了“五個重要”的重要指示要求(集聚海內外人才開展國際創新協同的重要基地、統籌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的重要樞紐、企業走出去發展壯大的重要跳板、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重要通道、參與國際經濟治理的重要試驗田)。為貫徹落實“五個重要”新要求,推動臨港新片區總體方案、管理辦法、特殊支持政策等落地見效,加快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和競爭力的特殊經濟功能區,以及開放創新、智慧生態、產城融合、宜業宜居的現代化新城,市委、市政府組織相關部門編制了《行動方案》,並經市委常委會會議、市政府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將正式發布實施。《行動方案》是舉全市之力加快臨港新片區建設,打造全市經濟發展“增長極”“發動機”“新高地”的重大舉措,是臨港新片區2020-2022年建設的路線圖和任務書。
《行動方案》提出,臨港新片區到2022年的總體目標是:初步形成“五個重要”基本框架,初步建立高標准的投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體系,初步體現上海“四大功能”核心承載區的綜合優勢,為2035年全面建成“五個重要”奠定扎實基礎。
一是經濟實力明顯增強。地區增加值年均增速達到25%﹔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6000億元﹔進出口總額突破1150億元﹔洋山港集裝箱吞吐量超過2300萬標箱。
二是發展質量顯著提升。在智能汽車、集成電路、高端裝備、生物醫藥等領域培育千億級產業集群﹔累計新增各類高新技術企業和創新型機構1500家以上﹔引進和培育總部型機構20家以上、各類金融及投資機構200家以上﹔PCT國際專利申請量突破500件。
三是發展環境持續優化。新增重大科創平台、載體20個以上﹔金融支持實體經濟資金達到1500億元以上﹔企業跨境融資額年均增幅50%以上﹔集中承接審批服務事項100%可以全程網上辦理﹔全面取消非居民用戶供水、供電、供氣配套工程費用。四是城市功能加快完善。5G網絡實現基本全覆蓋,重點區域深度覆蓋﹔公交線網密度增加20%,站點覆蓋率提升20%,無人駕駛公交應用先行先試﹔新增建設各類住房總建筑面積900萬平方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100%﹔教育、衛生、養老等社區公共服務設施15分鐘可達。
《行動方案》主要內容
《行動方案》全文共分為6大部分、14個重點領域、42條具體措施,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打造國際創新協同高地,把臨港新片區建成全球創新驅動網絡的重要節點。
一是高起點建設國際創新協同區。
二是著力增強海內外人才集聚能力。
■建設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的產業集群高地,構筑高質量發展的新空間、新動能、新格局。
一是打造世界級前沿產業集群。
二是加快發展在岸業務和離岸業務。
三是加大金融業支持力度。
四是積極發展高端航運服務業。
五是大力發展數字經濟。
■打造高品質生活的現代化新城,為建成“五個重要”提供強大的城市功能支撐。
一是加快建設節點型、樞紐型城市交通體系。
二是加強綜合基礎設施保障。
三是著力優化美化生態環境。
四是著力完善公共服務。
五是加強規劃引領和土地保障。
■加強組織領導和支撐保障,確保行動方案落地見效。
一是加強黨建引領和組織建設。
二是構建體現國際經濟治理水平的營商環境。
記者唐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