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8月19日電 8月19日,迎來了第三個“中國醫師節”。在上海,女醫師人數佔醫師總人數的54.2%,已突破半壁江山。隨著女性話題越來越被社會關注,具有紅顏殺手稱號的宮頸癌,同樣應該受到女性群體的重視。
據統計,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全球第4位,2018年全球新增宮頸癌病例57萬例,死亡31.1萬例,分別佔所有女性癌症發病和死亡的6.6%和7.5%。而同期我國宮頸癌的新發病例為10.6萬例,佔全球宮頸癌新發病例的18.7%,有4.8萬名中國女性死於宮頸癌。
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常委,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黨委書記、婦科主任醫師華克勤教授表示,雖然宮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呈現下降趨勢,但對於這類可防可治的癌症,做好三級預防,發病率和死亡率仍有進一步下降的空間。
“紅顏殺手”宮頸癌的病因
“應該這麼說,沒有HPV就幾乎沒有宮頸癌,但有HPV感染不一定得宮頸癌。”華克勤教授指出,其實,HPV感染十分常見,約85-90%有性生活的男性和女性一生中曾感染過HPV。除HPV感染外,感染年齡、免疫狀態、吸煙、其他伴隨感染等都是引起宮頸癌的影響因素。
宮頸癌有哪些信號呢?早期的宮頸癌患者,可能沒有任何症狀,通常篩查才會發現。但隨著疾病的進展,通常身體就會亮出三個紅燈。
第一盞紅燈:白帶增多。第二盞紅燈:陰道排液。患者常常會出現陰道異常排液,可以是白色的、血性的、稀薄如水樣的﹔伴有感染時陰道排液為腥臭味或惡臭。第三盞紅燈:接觸性出血。如果有發現這些信號需要引起女性朋友們的高度重視,它提示你需要到醫院去做進一步的檢查,以明確病因來排除宮頸的病變。
“治未病”,女性如何降低宮頸癌發生率
華克勤教授指出,宮頸癌是唯一病因明確且可以通過疫苗預防的惡性腫瘤,接種HPV疫苗是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措施。通過接種HPV疫苗,人體的免疫器官會產生抗體,從而對HPV病毒起到免疫作用,起到預防HPV感染的目的。
中華預防醫學會《子宮頸癌綜合防控指南》指出,宮頸癌一級預防是開展健康教育和接種HPV疫苗,疫苗接種是目前預防宮頸癌最有效的方式。
不過,接種宮頸癌疫苗並非一勞永逸。華克勤教授建議,接種疫苗后依然需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HPV疫苗接種+定期篩查是預防宮頸癌的最佳方法。
如果確診了宮頸癌,怎麼辦呢?華克勤教授表示,應該根據病人的年齡、腫瘤分期、是否有生育需求決定治療方案。其中,手術治療仍是早期宮頸癌的首選方案。
誤區:疫苗價數高=防癌系數高
世界衛生組織(WHO)建議將9-14歲未發生性行為的女孩作為首要接種對象,免疫接種策略應優先保証該人群的高接種率。隨著HPV疫苗的上市,我國群眾認知正在不斷普及。但與國外仍存在差異,相比國外接種人群年齡段來看,我國接種者相對年齡偏大。
很多人認為價數越高,防癌系數越高,但實際上目前我國已批准上市的四種HPV疫苗,無論在免疫原性,還是預防16型、18型HPV相關宮頸癌的效力和效果方面均無差別,都可預防大多數的宮頸癌。
華克勤教授建議,應該在第一個感染高峰年齡段(15-24歲)到來之前盡早進行疫苗接種,勿錯過最佳接種時間,年齡越小,越早獲得保護﹔不同價的疫苗“勢力范圍”不同,公眾應該根據年齡以及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疫苗。對於45周歲以下成年女性,選擇可以獲取的任意一種HPV疫苗及時接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