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第26朵“白玉蘭”精彩綻放。第26屆上海電視節白玉蘭獎在滬揭曉,演員陳寶國、閆妮獲最佳男女主角,《破冰行動》獲最佳電視劇。
這一晚,現實主義創作成最大贏家。“有好的劇本,好的演員,但最重要的是,我們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方法。”拿下最佳導演獎,導演汪俊用《小歡喜》的拍攝經驗詮釋從業者的初心,“生活的邏輯是第一位的。無論你多有才華,你都要臣服於它。不要和生活搶戲。你隻要真實、生動,敢於面對,一定會打動觀眾。”
現實主義,一直會有生命力
“中國的電視劇近些年各有千秋,平均水平都在提高,包括制作水平、題材樣式等。”評委會主席鄭曉龍說,從評委角度評判,優秀的劇作一定要堅持現實主義的創作態度,“哪怕是古裝劇,隻要用現實主義的態度去拍,一直會有生命力。”
摘得最佳中國電視劇的《破冰行動》,直面人性,淋漓盡致地表現中國緝毒警察與犯罪分子的斗爭。“這個獎項非常沉重,也非常榮耀,它是給全國所有緝毒警察的。”手捧最佳編劇(原創)獎杯,陳育新說,“這麼多年我一直堅持在原創的第一線。原創要大量地下去採訪,積累第一手的素材。但真實的故事是最感人的,它能打動你自己,就能打動觀眾。”
“爆款”《小歡喜》同時入圍包括最佳中國電視劇在內的8項提名,最終汪俊摘得最佳導演,陶虹獲得最佳女配角。
《小歡喜》從高考話題切入,描摹了“中國式家庭”的喜與憂。汪俊說,《小歡喜》延續了《小別離》的創作班底,帶著“精品現實主義”的理念去拍攝,拍每場戲時,他都提醒自己——不要拍“假”了。“好好說話,別手舞足蹈,一定會有好的成果。”
今年,演員閆妮憑借《少年派》中的“王勝男”一角獲得最佳女主角。這部現實題材的都市家庭劇,聚焦多個家庭的共同成長。“每拿到一個角色,我都希望通過角色挖掘身上的潛質。這個過程是快樂的,也是痛苦的、五味雜陳的。”閆妮說,“我非常感謝上海,好像總是能受到她的眷顧。為了拍攝《少年派》和《一步登天》,我幾乎在上海拍了一年的戲,也許身上也沾染了上海的氣息。非常感謝‘白玉蘭’一直在給我鼓勵,這也是對演員最大的鼓勵。”
網劇入選,白玉蘭“破圈”
這一晚,首度納入獎項評選范圍的網劇與傳統電視劇一較高下,詮釋白玉蘭獎與時俱進的決心。
網劇《慶余年》在本屆上海電視節拿下最佳男配角、最佳編劇(改編)兩個獎項。這部作品改編自熱門網絡小說,劇集在視頻網站總點擊超過130億次。
“好香的白玉蘭。”最佳男配角獲得者、《慶余年》中“王啟年”一角的飾演者田雨說,“感謝大家對王啟年的喜愛,我看到大家剪了很多小視頻,這是幫助人物在發酵。”在現場,《慶余年》編劇王倦還回應了觀眾的“催更”,“隻要大家還希望看,第二季會有的。”從網文到電視劇,白玉蘭見証著IP聯動模式下網劇的“破圈”之旅。
另一部網劇《長安十二時辰》則拿下最佳攝影和最佳美術獎,分別由荊沖,以及楊志家、金楊摘得。被觀眾形容為“看出了電影質感”的《長安十二時辰》,劇組美術組花費了接近兩年時間,以各種史料、考古報告為基礎,每個道具的高度都有要求。在畫面上,《長安十二時辰》採用2.39︰1比例的畫幅,加上許多的長鏡頭,具有電影質感。攝影指導荊沖透露,劇中每個時辰的光位都是有變化的,一直到黃昏、夜晚,光效一直在變。摘下這兩朵白玉蘭,也見証了網劇在精品化道路上的進一步邁進。
好作品可以跨越時間和空間的維度。《長安十二時辰》《都挺好》拿下本屆上海電視節國際傳播獎。《都挺好》疫情期間在“一帶一路”國家播出,影響力遍及海外﹔《長安十二時辰》在美國、韓國等10多個國家播出,引起廣泛共鳴。
擔任中國電視劇海外推廣大使的演員劉濤表示,“作為演員,就要用心演繹好作品,講好中國故事。希望未來有更多機會,演繹更多有能量有意義的作品,讓更多人了解我們引以為傲的中國文化。”
廣播電視總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朱詠雷,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周慧琳,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蔡威,上海市副市長宗明,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張恩迪出席頒獎典禮。(記者 張熠 鐘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