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8月7日電 近年來,隨著生育年齡的延后、環境污染、惡性疾病年輕化等問題凸顯,女性生殖健康面臨嚴峻挑戰,全球范圍內生育力出現明顯下降趨勢,生育力保存已成為世界范圍內婦科領域專家研究的熱點。
8月7日,第四屆東方婦產科論壇在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開幕。大會名譽主席、中國科學院院士黃荷鳳分析,目前,生育率下降受多重因素影響,可能與生育年齡推遲、自然環境、工作環境、食品安全等有關。
本次論壇大會主席、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院長、上海市人類生育力保存中心主任徐叢劍認為,“生育力下降的趨勢非常值得關注,由此導致的人口出生率降低、出生缺陷率增高等問題都會影響到人口質量。”
育齡期婦女適齡生育, 不要錯過“黃金線”
從婦產科學和生理角度考慮,23-28歲年齡是生育的最佳時期。但一項全國免費孕前檢查數據顯示,有計劃妊娠的孕前檢查夫婦的平均年齡為29歲,35歲以上的高齡初產婦的比例在10%左右。
黃荷鳳院士坦言,發達國家經歷的相關變化表明,生育率會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而下降。越發達的國家,生育年齡越遲。像上海這類的大城市,女性生育年齡推遲更加明顯。如果作進一步的具體分析則會發現,這與城市的經濟發展、民眾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教育和職業發展時間明顯延長有關。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家二胎政策已全面放開,如果頭胎晚生,自然二胎也晚,由此導致高齡產婦群體增加。徐叢劍教授解釋道,如果初產的平均年齡為29歲,平均在2年后生產第二胎,那麼,二胎產婦的平均年齡應該在31歲以上,這會導致35歲以上高齡產婦的比例更高。我國孕產婦因晚育產生的影響日趨明顯: 例如,出生缺陷比例升高,產婦25歲時胎兒發生唐氏綜合征的比例為1:2000,30歲時為1:1000,35歲時為1:300,40歲時為1:50,45歲時為1:25﹔還有妊娠分娩風險升高,根據我國10萬例孕產婦的數據分析,孕產婦年齡與妊娠並發症、合並症及高剖宮產率、不良妊娠結局有明顯的相關性。
為了避免因生育年齡的推遲而造成生育困難,專家建議,婚育夫妻應要盡早安排生育計劃,轉變“晚婚晚育”觀念,在最佳生育年齡進行孕育不僅能夠提高生育質量,還能夠讓孩子在最佳環境下成長。
性教育知識缺乏,女性生育力的“絆腳石”
青春期少女不知如何避孕,大學生誤把流產當做避孕途徑,甚至還有在校園的隱蔽地方,可看到各種賣卵的小廣告,不少年輕女孩走上不歸路,殊不知賣卵不僅觸犯了國家法律,而且換來生命危險……這些現象屢見不鮮,其背后折射的正是青少年性知識教育的缺乏。
據了解,目前世界范圍內青少年首次性行為時間呈現低齡化趨勢。由此而來的是,缺乏認知力的青少年非意願妊娠和人流率居高不下。
黃荷鳳院士強調,人工流產也是降低女性生育力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手術流產主要通過宮腔操作去除子宮內容物來終止妊娠,如此一來,不僅給女性帶來感染風險,同時還會對子宮內膜產生損害,甚至導致宮腔粘連、輸卵管粘連、宮頸粘連、內異症、腺肌症、子宮內膜薄等問題。而藥物流產對生育能力的危害也不容小覷,由於絨毛不能完全脫落干淨,導致出血時間長,一般持續7∼10天,部分患者可長達20天,由此容易引發炎症,造成輸卵管阻塞,從而導致不孕不育。
生育力保護的不足,造成了女性生育能力的下降。針對我國女性的人工流產問題,黃荷鳳院士呼吁,在廣泛開展青少年性教育的同時,也要加強婦產科醫生的繼續教育與學術交流,提高宮腔操作的技術水平,使大家重視術后子宮內膜的修復問題。
趁年輕凍卵,想法很“美麗”
女性生育能力在35歲之后開始下降,那麼當女性認為自己在各方面條件還不適宜生育時,是否可以提前將自己健康的卵子冷凍起來呢?
徐叢劍教授坦言,這種想法越來越普遍。一些年輕女性通過各種渠道到國外,將自己的健康卵子取出進行冷凍儲存,等到想生育時再取出使用。這種想法,聽上去很“美麗”。徐叢劍教授強調,國內凍卵並不是想凍就能凍,這涉及到政策、法規、倫理等多方面的政策和問題。中國法律政策明確規定健康的未婚女性不可以進行凍卵。
黃荷鳳院士表示,卵母細胞的水分含量較高,冷凍過程中易受損傷,所以卵母細胞冷凍技術較胚胎冷凍技術更具挑戰性。目前卵子冷凍技術的復蘇率在60%-80%,就是說,如果我們冷凍了100個卵子,也許復蘇后,能用的隻有60個。所以 “凍卵”絕不是推薦給所有人的保育方法。
事實上,凍卵,並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要凍卵,首先要取卵﹔要取卵,首先要促排卵。黃荷鳳院士解釋,女性取卵子從促排卵到取卵要經歷多種風險。比如,促排卵過程中使用的藥物容易導致女性卵巢過度刺激,引發腹水、胸水,嚴重者需住院治療。另外,取卵手術的每一次操作,都是對女性一次感染的考驗,都可能傷害卵巢功能,危害女性健康,一旦發生反而得不償失。
年輕腫瘤患者,生命安全與生育力可以“兼得”
徐叢劍教授介紹,隨著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如今惡性腫瘤患者預后改善、生存期延長,她們不再隻滿足於自我生命的延續,對於病愈后繁衍后代的欲望明顯增強。但不幸的是,女性卵巢對細胞毒性藥物極其敏感,治療過程中的放療、化療會對卵巢功能造成不可逆的傷害,甚至徹底喪失生育力。因此,越來越多的年輕女性惡性腫瘤或嚴重非惡性疾病患者,期望及早保存卵子或卵巢組織,以期保存生育力,在疾病基本治愈后能夠有生育的機會。
關於生育力保存,黃荷鳳院士表示,女性生育力保存是指保存卵子或生殖組織的方法和手段,適用於有不孕不育風險的人群和治療某些疾病可能會影響生育功能的患者。具體方法包括卵母細胞凍存、胚胎凍存以及卵巢組織凍存。從國內到國際,胚胎冷凍保存技術相對而言是最成熟的,該技術目前已經成為生殖醫學中心常用的方法和不孕患者的首選。國內在卵母細胞凍存、卵巢組織凍存這一領域的發展尚處於起步階段。
但對於惡性腫瘤患者而言,卵巢組織冷凍保存是一種既無需促排卵又不需要推遲腫瘤治療時間的一種生育力保存方法。據黃荷鳳院士介紹,卵巢組織凍存技術性要求較高,世界范圍內開展該項技術的研究僅有十余年歷史,目前全世界報道的經凍存卵巢組織移植后出生的健康孩子不超過150個。
徐叢劍教授告訴我們,近年來上海市人類生育力保存中心聚焦女性生育力保存開展了多項關於卵巢組織冷凍保存的臨床研究項目,已有數十名患者通過臨床試驗研究途徑冷凍了部分卵巢組織,這些患者基本都為惡性腫瘤患者。當日后條件允許時,冷凍的卵巢組織將會被復蘇並重新移植回患者體內,幫助其恢復卵巢內分泌功能,並有進一步實現妊娠的可能。
27歲的周應(化名),因“外陰癌”施行了根治術並將按醫生建議進行后續治療。考慮到放化療對卵巢功能的損傷,周應來到了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希望進行生育力保存。不久前,華克勤教授團隊為她進行了腹腔鏡手術,取出的一側卵巢組織經過特殊處理,按嚴格條件冷凍保存在了上海市人類生育保存中心,至於留在身體裡的另一側卵巢及附件,華克勤教授則通過使用個性化藥物的診療手段力求降低放化療對卵巢的損傷。
徐叢劍教授介紹,冷凍復蘇移植后的卵巢組織不僅可以保留卵巢的內分泌功能,還有可能實現生育功能,不論對於年輕婦科腫瘤患者的保育治療,還是對於其它有可能影響生育能力的婦科或非婦科領域的特殊疾病患者的治療,以及針對一些可能影響生育能力的特殊狀況的處理,都有著十分重要的臨床價值。
然而,女性生育力保存涉及多學科合作,女性患者生育力保存的需求也仍未得到廣泛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