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播劇《三十而已》引熱議:年齡只是“而已” 內心才是動力

2020年08月06日10:56  來源:新聞晨報
 
原標題:年齡只是“而已”,內心才是動力

晨報見習記者 王 琛

“30+”的女性該如何在命運的洪流中乘風破浪,完成自我蛻變和成長,是這個夏天最熱門的話題。熱播劇《三十而已》刻畫了三位各具特色的女性形象:忙裡忙外、一心帶領三口之家完成階層攀越的全能主婦顧佳﹔已婚未育、渴望生個孩子過上安逸生活的上海土著鐘曉芹﹔單身未婚、野心勃勃期待融入上海的滬漂王漫妮。

編劇原本試圖圍繞她們各自“爬山的故事”展開討論,傳遞現代女性價值觀。然而,該劇自開播以來雖然熱搜不斷,評分卻從最初的8分檔一路下跌。尤其在后半段,劇情落入“小三企圖上位”的俗套,再無更多深度思考,不禁令人咋舌。

“爽劇女主”人設崩塌

憑借公關頭腦躋身太太圈,為兒子進名校費盡心思﹔發現同學家長欺負兒子,不惜一對二大打出手﹔通過一隻橘子明察秋毫,嗅到了丈夫身邊潛在的“危險”,三言兩語暗示對方離開。一系列操作干淨利落。顧佳在劇集開篇便吸粉無數,現實中的人們往往有很多身不由己,又美又颯的“爽劇女主”滿足了他們想要撕破一切虛假面具的幻想。

然而中途許幻山出軌的情節設置,導致顧佳不得不上演對峙、掌摑、談判等一系列“丈夫道歉攤牌、正妻手撕小三”的狗血戲碼。其實從許幻山的攤牌可以看出,他對於這段婚姻關系頗有微詞,但劇集並未將重點放在如何解決夫妻觀念差異的矛盾上,反而將更多的篇幅用來描寫林有有的步步緊逼,話題度是有了,但有種本末倒置的感覺。

在這段插曲中,作為第三者的林有有幾乎什麼都沒有損失,顧佳卻不得不再次開啟全能主婦模式,替許幻山收拾爛攤子,這簡直踩中了觀眾的雷區。對此,編劇張英姬表示,林有有是失去了所有尊嚴離開的——對於這一說法網友根本不買賬:她還有尊嚴可談?

回想前半段顧佳躋身太太圈時的幾次合照,畫面和音樂配合的諷刺感和戲劇性,堪比幾年前的大熱日劇《東京女子圖鑒》。而后半段的“爛尾”結局,不僅使得劇情落入窠臼,也容易傳播出一種扭曲的信號:無論女性多麼完美,仍舊逃不過背叛和背鍋的命運。

“獨立女性”定義偏頗

《三十而已》“爽劇女主”人設崩塌,“獨立女性”人設也岌岌可危。

在經歷了離婚又復婚的波折之后,鐘曉芹表示自己學會了“先獨立后愛人”。在離婚后與“摩托車弟弟”鐘曉陽的這段姐弟戀中,鐘曉芹明顯扮演起了當初陳嶼的角色。她在通宵打游戲、對工作毫無規劃的“弟弟”身上,看到了曾經在家甩手做掌櫃、貪圖安逸生活的自己,這才意識到之前的婚姻生活裡,都是陳嶼在負重前行。

然而在復婚后突然成為暢銷書作家,還獲得百萬稿費這種設定,未免過於“偶像劇”。對於“獨立女性”的定義,難道就是比原來能賺錢嗎?

和其他兩位女主相比,王漫妮選擇靠自己的努力隻身出國留學。這看似是最符合“獨立女性”人設的結局,但其實編劇大可不必這樣努力迎合主流價值觀。獨立女性一定要看破紅塵、不向往婚姻嗎?王漫妮本來就是一個渴望被愛,也渴望金錢的人,她為什麼就不能在沒有得到這一切的時候正視內心、大大方方地流露出落寞呢?王漫妮的成長在於,不會再因為一時困難,就違背內心去聽從世俗的安排。

30歲的女性如果還隻身在外打拼事業,也許就會像劇集開篇的王漫妮那樣收到家裡的奪命連環call:“認命吧,回家吧,在大城市干嗎?攢歲數啊?”而那些有了家庭的,也得時時刻刻被鞭策像顧佳一樣上得廳堂下得廚房,還要應對生活中的各種“猝不及防”。

人們對於30歲女性的期待和要求,是如此苛刻——要兼具年輕貌美和歲月沉澱出的智慧,要在事業和家庭中獲得平衡。而我們需要明白的是,真正的女性意識覺醒和女性獨立,是女性可以在任何年齡段,按照她們的意願來選擇生活方式,不再囿於任何時代的枷鎖。

(責編:嚴遠、軒召強)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