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8月3日電 (記者 曹玲娟)2020年上海書展將於8月12日至8月18日在上海展覽中心舉辦。今年上海書展,圍繞“讀懂中國科技”的主題,上海交通大學攜600余種新書,設醫學、人文、科技、教育四個展區,並特設“讀懂中國科技”專架,與滬上讀者們共享城市復蘇、書香滿地的喜悅。
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科技發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長期深耕科技出版,並在2020 上海書展上設立“讀懂中國科技”專架,分為“對接國家戰略”“科技改變生活”“智慧抗疫”“走出去精品”四個主題,集中展銷出版社在科技出版領域的精品力作,和廣大讀者一起品讀中國科技感人故事,回顧中國科技發展歷程,理解中國科技崛起之路。
據介紹,該社緊扣《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2006—2020年)》《中國制造2025》等國家戰略,依托交大母校深厚的學術底蘊,最新策劃出版的國家出版基金項目 “大飛機出版工程.民機先進航電系統及應用”“海洋強國出版工程(第二期).高技術船舶與海洋裝備系列”“精准醫學出版工程.精准預防診斷系列”“轉化醫學出版工程”等,將於本屆書展亮相 “讀懂中國科技”專架。
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席卷全球。上海交大社積極應對,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相繼出版了《新冠肺炎防治精要》《新冠肺炎疫情的行業影響及對策分析》《查醫生援鄂日記》等相關著作。其中,《查醫生援鄂日記》一書是國內第一部正式出版的援鄂醫生親歷的抗疫日記。《新冠肺炎防治精要》由鐘南山院士、王辰院士主審,上海瑞金醫院黨委書記瞿介明教授等主編。《新冠肺炎疫情的行業影響及對策分析》一書則是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管學院、行業研究院積極關注疫情、進行行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如何深入淺出地將深奧的科學知識為普通人所接受和吸收,是科普書的難點。上海交大社出版發行的“智識”書系,取“智慧與見識”之意,旨在以圖書的形式向讀者提供科學、科技前沿領域知名學者的最新成果,以知識為載體,集當今世界最智慧的頭腦,傳播最寬廣的視野和最深刻的洞見。其中《天生我材:大腦構筑如何塑造人的個性》一書以腦科學角度重新詮釋我們每個人都關注的問題:我是誰?是什麼讓我成了現在的自己?《人類未來》是天文學家、前英國皇家學會會長馬丁.裡斯的最新作品。
同時,該社抓住中國文化“走出去”的戰略機遇,重點打造海外聯合出版中心及聯合編輯部,向愛思唯爾、施普林格.自然、劍橋等國際主流科技出版商輸出了《科技重塑中國》《科技成就中國》“大飛機出版工程”“核能與核技術出版工程”“轉化醫學出版工程”“光物理研究前沿系列”等圖書。這些已在海外出版但在國內難得一見的外文版科技著作今年將集中在讀懂中國科技專架中展示。
上海交大社在主題出版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今年在書展上也將重點呈現。全面建成小康獻禮之作,中國作協重點扶持作品《厚土中國》的作者以田野調查的方式,深入河北、湖北等具有代表性的基層地區,以解剖麻雀的微觀視角,全面講述了“防貧保”的出台、推廣、升級過程,生動闡釋了“防貧保”為老百姓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展示了一線扶貧人員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所做的重要貢獻。
《〈資本論〉繪本》是國畫大家戴敦邦先生在80高齡的時候,以《資本論》為創作的靈感源泉,以中國水墨畫的畫法精心繪制26幅體現《資本論》要義、精髓的畫作,本書以直觀、親切的藝術形式向大眾闡釋《資本論》蘊含的深刻哲理。
《圖說東京審判》一書以主題和時間為順序,用200余幅原始圖片和檔案照片,以及簡要的文字記述了1946—1948年間在東京進行的懲罰近代以來日本的戰爭罪行的遠東國際軍事審判的庭審歷程、重要庭審事件、庭審花絮、后續影響等。該書從策劃到出版,前后長達8年,是東京審判出版工程系列的又一力作。
海派文化發展專項基金項目《海派文化地圖叢書》全13冊本次書展也會與讀者見面。該從書每一種都結合各區地域特點,介紹各區的海派文化資源特色與文化現象,闡述海派文化在區境內的發源、流布、傳承、發展的軌跡和地理分布,闡明海派文化的作用領域和對今世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