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徐匯區區長方世忠在《2020夏令熱線:區長訪談》中,再度許下“區長一諾”,表示要緊扣“人”字做文章,全力推進“水岸匯”公共服務站點建,一起來看看——
記者:近年來,徐匯濱江成為越來越多的人打卡的“網紅地標”,到底是什麼如此吸引大家?未來徐匯將如何持續提升水岸魅力,確保人氣長盛不衰?
方世忠:“網紅地標”的養成也是“十年磨一劍”。我們堅持規劃引領、文化先導、生態優先、科創主導,實現了“鐵鏽地帶”的華麗轉身。如今的西岸,在“ART&AI”發展戰略驅動下,不僅有高顏值,最開放透氣的“上海CORNICHE”,被譽為最美跑步聖地﹔也有文藝范,頂尖藝術場館雲集,是上海國際藝術品交易月活動的核心區﹔更有硬實力,連續三年舉辦人工智能國際峰會,AI大廈集聚了微軟、華為、阿裡等超過20家領軍企業和標杆機構,形成集政、產、學、研、用為一體的“豎起來”的人工智能產業鏈。
西岸要持續提升水岸魅力,仍然要緊扣“人”字做文章。我們深入貫徹“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重要理念,把人的需求、人的尺度、人的感受作為工作的標尺,正在全力推進“水岸匯”公共服務站點建設,打造業態、形態、生態與文態相融合的有溫度的服務站點,加快推動沿江公共服務配套的系統規劃、整體布局和能級提升,努力建設人民的卓越水岸。
記者:這個“水岸匯”的設計和布置十分精巧,LOGO也很別致,方區長能否介紹一下“水岸匯”具體有哪些內容,它有哪些服務特色值得期待?
方世忠:徐匯有兩個公共服務連鎖品牌,一個是“鄰裡匯”,面向社區居民,另一個就是“水岸匯”,面向市民游客。水岸匯的功能內涵可以用這個LOGO來解釋,它由不同顏色的六個水滴組成,蘊含了三層含義:一是地域特征,意指在濱水地區。二是功能特色,水岸匯的標配是六大功能:游客衛生設施、休憩空間、寄存空間、活動空間、應急設備、信息服務。三是服務特點,象征著我們用心用情,滿足市民群眾點點滴滴的需求。我們將打造具有網絡化和標識度的服務站點,成為集黨群服務、志願服務、便民服務於一體,既有卓越水岸品質,又有西岸文化特色,更有生活服務溫度的公共服務品牌。
我們將構建固定+移動二級服務體系,對現有的文化場館、活動場地進行改造提升,同時增設無人值守、可移動的外擺設施,統一LOGO和標識系統,提供全人群、全時段、全覆蓋的服務保障,讓來到西岸的市民游客都能享受“一張座椅、一杯咖啡、一份簡餐”。以5分鐘可達為目標,計劃在8.4公裡岸線共設置20處固定的水岸匯,間距約800-1000米。
記者:西岸美術館是去年新開館的藝術場館,這邊的濱水開放空間設計別具一格,也挂有“水岸匯”的LOGO,這種藝術氣息是不是也是“水岸匯”的一大亮點?
方世忠:大家都知道,西岸是上海藝術場館最集聚的區域,所以我們的沿江公共空間有一個重要特質就是“藝術生活化、生活藝術化”,將原本與老百姓存在距離感的藝術館變成可隨時走進的公共場域,與市民生活緊密相連。一方面,讓人們“走進去”。我們在規劃建設之初,就非常注重文化功能與游客服務功能的結合,大部分文化場館都有一定面積的公共服務設施,西岸美術館更是貫徹了開放共享的理念,首層空間全年免費開放,市民無需購票就可近距離接觸大師藝術作品、參與各類公教活動。另一方面,讓服務“走出來”。濱水空間最大優勢是親水。我們將依托西岸美術館等“美術館大道”上各類文化場館的公共空間,設置更多沿江外擺公共服務區域,成為“水岸匯”的重要節點,為市民游客提供“藝術+生態+服務”相融合的濱水公共服務新體驗。
當然,一流的體驗離不開一流的運營。我們將最大程度整合政府、社會、市場的資源,尤其是發揮徐匯消費品牌總部集聚的優勢,與百勝、星巴克等國際品牌以及喬家柵等老字號合作,引入專業化、市場化、品牌化的團隊,實現優勢品牌、優質空間和優良服務的強強聯合。
我相信,通過我們共同的努力,“水岸匯”將成為濱水地區公共服務的“金字招牌”,讓每一位來西岸的市民游客都能望得到江水、品得到文化、觸得到綠色、享得到服務,實現“水岸匯、惠你我,共享卓越西岸新生活”的美好願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