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上海7月11日電 (龔莎)今年7月11日是第31個世界人口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宣布今年我國世界人口日的宣傳主題是:鞏固防控成果,保障婦幼健康。
7月10日,上海市計劃生育協會邀請來自本市公共衛生、婦幼保健、教育、青少年工作、社會學等領域的部分專家學者以及專業機構和社會組織的理事代表專題研討如何進一步深化學校、社會與家庭協同,合力加強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促進工作。
上海市計生協、徐匯區計生協等單位介紹了“十三五”期間依托部門合作、社會參與,持續開展青春健康項目的實踐經驗,交流了抗疫期間助力復學開展青少年心理健康促進與服務以及發揮青年志願者作用參與新冠疫情防控社區服務的做法。
“十三五”期間,本市各級計生協緊密結合《“健康上海2030”規劃綱要》要求,堅持從青少年實際需求出發,圍繞宣傳倡導、教育培訓、陣地建設、青年參與、家庭教育等重點,積極探索推進青春健康工作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發展,著力營造有利於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工作開展的社會支持環境。截至目前,全市跨部門培育並成功認証青春健康國家級師資10名、市級師資73名,區級師資500多名﹔建成青春健康俱樂部61家,其中40家被中國計生協評為“青春健康教育示范基地”,連續7年利用寒暑假組織開展“WE共同成長·青春健康俱樂部開放日活動”。近5年,全市共開展面向青少年及家長的培訓活動11250場,受益數逾24萬人次﹔指導開展了40個青春健康高校項目,培養吸納大學生志願者3600余名,直接培訓3萬余人,受益人數逾20余萬人次。
上海市婦幼保健中心副主任醫師胡曉宇介紹了近年來有關專業機構曾在本市部分中學(包括職高、中專)和大學開展了小規模的性與生殖健康相關問卷調查,數據顯示,本市中學生對性與生殖健康知識的了解情況不容樂觀。她呼吁,社會各方共同為婦幼保健等醫療機構“關口前移”創造條件,專業人員作為技術后援應參與學校和社區、企事業單位面向青少年和未婚青年的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幫助培養健康教育師資和生殖健康咨詢師,及時發現青少年的健康問題,尋求適宜干預措施,為決策部門提供支撐。
上海市計生協理事、市陽光社區青少年事務中心總干事黃旦聞建議,一要“打開校門”,學校可與具備一定資質的社會服務機構合作,用專業方法共同推進青少年性健康教育﹔二是“打通觀念”,倡導更多學校管理者認同青少年性健康的重要性,避免因教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制約健康教育內容的執行﹔三是“打造課程”,在初、高中持續推行合適的性健康教育課程,讓青少年能坦然面對、接受並愛護好自己。
“一項全國調查顯示,52.5%的家庭教育仍然著重‘為孩子安排課余學習內容’﹔34.6%的家庭在‘陪著孩子做功課’,反而忽略了對孩子身心健康、做人教育以及性教育。”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上海社會科學院青少年研究所原所長楊雄提出,學校要發揮青少年性健康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將青少年和兒童性與生殖健康教育納入家長學校教育內容,對家長開展相關教育指導,引導家長正確對孩子進行性知識教育。
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市計生協兼職副會長倪閩景在發言中提出:現階段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教育引起了社會和各部門的關注,此次研討會在世界人口日前夕開展,很有意義,他也對現階段性教育提出兩個問題:一是系統性問題,各部門投入在性教育上的資源都很多,但分布相對不太平衡,整個架構需要調整﹔二是科學性問題,青少年獲取知識的渠道很多,需要更加關注權威性的問題。
上海市社科院研究員孫常敏在研討發言中充分認同完善學校、社會、家庭協同聯動機制、合力推進青少年性與生殖健康促進工作的重要性。
上海市衛生健康委黨組書記、市計生協會長黃紅指出,“當前正是推進健康中國、健康上海建設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近日《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的出台,更是為全面落實預防為主方針,大力開展家庭健康促進行動指明了方向。黃紅還提出,面對新冠疫情對青少年學業生活帶來的心理壓力,各級計生協要創新宣教形式,利用暑期開展各類在線科普活動,著力加強面向社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促進和咨詢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