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區、單位分類達標率雙90% 上海垃圾分類一年成績單出爐

2020年07月02日11:47  來源:人民網-上海頻道
 

人民網上海7月2日電 (董志雯)在今天上午舉行的市政府新聞發布會上,上海市綠化市容局局長鄧建平回顧了《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一年來的進程,上海垃圾分類工作步入法治化、常態化、規范化軌道,取得多方面成效:

一是市民積極履行分類義務。垃圾分類微信查詢平台提供服務2946萬余次。據今年上半年垃圾分類實效測評結果顯示,居民區分類達標率從《條例》實施前的15%提高到90%以上,單位分類達標率達到90%。

二是垃圾分類實效顯著提升。今年6月份,上海生活垃圾清運總量96.86萬余噸,與去年同期相比,四分類垃圾實現“三增一減”目標:可回收物回收量6813.7噸/日,同比增長71.1%﹔有害垃圾分出量3.3噸/日,同比增長11.2倍﹔濕垃圾分出量9632.1噸/日,同比增長38.5%﹔干垃圾處置量15518.2噸/日,同比下降19.8%。

三是全程分類體系基本建成。完成2.1萬余個分類投放點規范化改造,道路廢物箱設置數量優化調整至4.1萬余個﹔累計配置濕垃圾車1537輛、干垃圾車3077輛,有害垃圾車99輛、可回收物回收車239輛﹔建成可回收物回收服務點1.5萬余個、中轉站201個、集散場10個﹔“十三五”規劃確定的15座生活垃圾末端處置設施項目全部開工,干垃圾焚燒和濕垃圾處置總能力達到約24350噸/日。

四是配套制度規范日趨完善,發布各類文件及配套文件,包括賓館、餐飲服務單位不主動提供一次性生活用品和餐具用品目錄,生活垃圾總量控制辦法,濕垃圾農業資源化利用標准等。

五是實施“十百千萬”工程,社會宣傳動員體系基本建成。“十”:成立16支區級志願者服務分隊,53支街道(鎮、鄉)生活垃圾分類志願者服務隊﹔“百”:135個街鎮申報創建成為示范街鎮,聘任市、區生活垃圾管理社會監督員940人﹔“千”:垃圾分類及《條例》宣傳覆蓋5800個居住區(村),6千多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參與垃圾分類實效測評﹔“萬”,全市開展集中培訓1.6萬余場次,完成居民入戶宣傳980余萬次。

鄧建平表示,垃圾分類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主要得益於四個方面:

一是協同推進有力。建立健全市、區、街鎮、居(村)垃圾分類減量推進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制定生活垃圾分類專項補貼等支持政策﹔市農業農村委制定濕垃圾農業資源化利用標准﹔市商務委積極推動綠色消費,納入綠色餐廳和文明餐廳創建標准﹔市房管局細化物業管理區域垃圾分類工作要求﹔市郵政局在快遞企業寄遞網點設置推廣快遞廢棄包裝物回收裝置﹔市機管局加大黨政機關垃圾分類巡查力度﹔市城投集團按時完成應急餐廚垃圾項目建設,保障垃圾分類轉運和資源化利用平穩有序。各區切實承擔屬地政府責任,10個區創建成為示范區。浦東新區、徐匯、黃浦、嘉定等區探索打造“一網統管-城市大腦-智慧文明”的智能化垃圾分類管理應用體系。楊浦、寶山、青浦、鬆江、金山等區積極探索“人防+技防”管理模式,引入垃圾分類源頭智能化管理,試點解決取証難、執法難問題。

二是黨建引領作用突出。市、區、街鎮依托黨建聯建機制推進垃圾分類工作,市級機關黨工委發出垃圾分類倡議書,基層黨組織發揮戰斗堡壘作用,黨員干部發揮示范帶頭作用。居(村)以黨組織為核心,形成居(村)委會、業委會、物業企業、志願者、社會組織等“多位一體”協同推進模式。長寧、崇明、閔行、奉賢、普陀、虹口等區將垃圾分類工作與黨建工作相結合,為扎實推進社區垃圾分類精細化管理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証。

三是基層創新百花齊放。虹口區嘉興路街道組建垃圾分類小喇叭宣傳隊,引導市民養成分類習慣。靜安區石門二路街道、閔行區浦錦街道引入專利除臭設備解決箱房異味問題,設置可移動式分類箱房,實行移動定時定點投放。徐匯區楓林街道開展垃圾箱房智能化改造,實現智能投放和無接觸投放。

四是執法檢查實現常態化。市、區相關部門依法開展監督檢查,組織執法行動。《條例》實施以來,文化和旅游部門檢查旅游住宿企業10786家,責令整改146家,行政處罰1家﹔市場監管部門檢查餐飲服務提供者12.7萬家,責令整改276家,行政處罰39家﹔城管執法部門開展執法檢查15.2萬余次,教育勸阻59856起,責令整改38739起,行政處罰9585件,其中單位7472件、個人2113件。

(責編:嚴遠、韓慶)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信 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掃描關注上海頻道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