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社会| 法治

班次大幅缩减,常规公交调整走“定制”引争议

2025年05月19日16:04 |
小字号

班次大幅缩减,沪商专线变“青浦DZ9线”引争议

常规公交调整走“定制”捷径?

上海市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5月8日正式上线,标志着上海公交开启全民定制化服务。市民登录“随申行”App或微信小程序上,输入起始地和目的地,就可发起定制公交路线。目前已有220余条以“DZ”打头的定制公交线路出现在了申城街头。由于线路设计上更匹配市民出行需求,定制公交线路推出后颇受欢迎。

但5月10日起推出的一条“青浦DZ9线”却引发争议。和先有需求再推出线路的“定制”过程不一样,青浦DZ9线是由原市区至青浦商榻的“沪商高速专线”转变而来。据乘客反映,沪商高速专线转成定制公交后,线路走向不变,区别仅在于班次大幅缩减。乘客质疑,如此出炉的定制公交线路并非是应对市民的出行需求,而是走“定制”捷径,对公交线路进行调整,或是线路最终调整方案出台前的“过渡措施”,这种做法违背了定制公交的运行规则。

一些客流不足面临调整的常规公交线路,通过调研资源和需求,优化转为运营更灵活的定制公交未尝不可。但在转化过程中,如何让“定制”做到“有名有实”?

青浦DZ9线仅一辆车在跑

5月13日7时刚过,陈老伯夫妇乘坐地铁来到淡水路、长乐路路口附近,并找到了淡水路西侧的“沪商高速专线”终点站。他们当天的计划是乘坐该专线前往青浦大观园游玩。陈老伯认为,沪商高速专线可以直达,效率上不输地铁转公交。搜索手机百度得知,清晨7时30分是从市区发车的首班,也给游玩留足了时间。可绕公交站牌转了一圈,沪商高速专线没了踪影,取而代之的是5月10日刚开通的、同样前往商榻的“青浦DZ9线”。一纸告示提醒乘客发车时间有调整,市区首班延后至9时。由于时间不合适,陈老伯夫妇只能无奈回家。

落款时间是4月30日的告示透露了更多细节:两条线路走向、停靠站点和票价均相同,不同的是,沪商高速专线原本一天有9个来回班次,而青浦DZ9线一天仅2个来回班次。商榻每天上午6时和下午3时发车,市区则是上午9时和下午6时发车。班次锐减让人措手不及,仅5月13日一早,包括陈老伯夫妇在内就有7名老人扑了个空。

当天7时48分,6时从商榻出发的青浦DZ9线抵达市区。车门一开,约10名乘客下了车。记者向他们询问,他们有些是来市区求医,有些则是走亲访友的。车上的“行车路单”显示,公交车刚从商榻出发时车上有14名乘客,有乘客说路途中又上了一些,最多时车上有20多名乘客,“不算少了”。

距离上午9时返回商榻还有1个多小时的空隙,司机坐在站点旁的大楼楼梯上休息。客流的特点得到了司机的印证,从他口中,记者得知更多沪商高速专线转为青浦DZ9线的“内幕”。“非高峰时段,有时车上就两三名乘客。”司机称,沪商高速专线的调整在所难免,如今转为青浦DZ9线便是调整措施,“从之前的三辆车,调整为现在的一辆车、一名司机,上午下午各来回对开一次”。

对于5月10日开始的变化,不少乘客表示理解,“毕竟要考虑成本问题”。不过,对于车次安排,不少乘客建议优化。

定制线路系弥补营运空白

上海青浦巴士公共交通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常规公交转为定制线路”的说法并不准确。他指着记者在公交站看到的告示,着重强调了“新辟青浦DZ9线”“沪商高速专线暂停运营”字样,称是在沪商高速专线暂停运营期间,用更灵活的定制线路填补营运线路的空白。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为方便郊区居民出行,市通郊巴士应运而生。但随着轨交线网发展,郊区居民的日常出行越来越方便,对市通郊巴士的需求几乎是断崖式下跌。工作人员说,沪商高速专线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2017年,轨交17号线开通,2024年,17号线西延伸线投入运营,都让沪商高速专线的客流骤减,“我们投入3辆车共计18个班次,但平均下来每个班次的客流还不到10个人次”。再加上这条线路长达70多公里,单程运营时间长达100至120分钟,“有时延安高架拥堵,车辆超时的情况不时发生,一方面引发市民投诉,另一方面司售人员也面临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综合考虑这几个因素后,青浦巴士着手开展线路优化工作。经过前期调研,他们想将位于市中心的起终点挪移至青浦蟠龙路附近,相关方案于2024年9月在市交通委官网公示。当月,市交通委发布了一则《关于186路等7条公交线路调整网上征询市民意见的通知》,调整方案里的确包括“沪商高速专线”,调整后起讫站为“商榻—蟠龙路站”,理由为超长线路优化,提高运营效率。在当年12月19日的《186路等7条公交线路调整计划》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情况的反馈中,并未提到对该线路调整的反对意见。

“公示通过后,我们就着手准备线路调整计划落地。今年4月6日至16日,按照要求在站点张贴公告进行告知时,没想到收到了不少反对意见。”工作人员说。调整计划陷入窘境,到底该怎么办?在4月25日召开的协调会上,有人提出在原有班次“悬而未决”的情况下,可临时采取“定制公交”的策略,灵活调整营运时间,主要保留目前客流较高的早晚高峰班次,还能兼顾部分乘客的直达需求。工作人员坦言,之所以引入定制公交,是因为常规公交的要求更严格。原来,作为常规公交线路,沪商高速专线必须遵循《上海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服务规范》。规范要求,村村通、最后一公里、定班线等特殊线路的运营间隔原则上不超过60分钟。也就是说,运营班次、间隔时间必须符合规定,不能只在早晚高峰期间发车,而定制公交就没有这些限制。一周后,与沪商高速专线走向完全一致的青浦DZ9线出炉。

灵活性是为更好服务市民

沟通中,定制公交的灵活性被青浦巴士的工作人员津津乐道。这种灵活性,不仅体现在工作人员所述的“运营班次和间隔时间不作硬性要求”,还体现在定制公交线路的推出手续简单,不再像常规公交线路一样需要审批,动辄“走3个月的流程”,定制公交只需在运营服务平台上进行为期一定时间的公示。“一些线路先通过定制公交来试水,客流培育成熟后还能转化为常规公交,青浦此前就有这样的成功案例,定制公交的优势不言而喻。”青浦巴士的相关负责人称。

但关键问题是,青浦DZ9线的“定制”究竟体现在何处?

通过12345市民服务热线,有乘客建议,或许保留两辆车在早晚高峰实现对开,这样可以避免仅一辆车运营带来的时间上的不匹配。回溯青浦DZ9线的推出,缺少的正是听取乘客意见并“定制”运营方案的过程。据记者了解,青浦DZ9线在平台上上线后,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方曾建议青浦区交通委和公交企业要通过平台来认真听取乘客的反馈,如给出几种方案来供市民选择,或组织乘客提出需求和建议,但遗憾的是相关方面并未重视这一环节。

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的运营方——上海随申行智慧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数据业务部负责人孙虎指出,定制公交在政策上设计的灵活性,其宗旨是让公交企业的资源和乘客的需求匹配更精准,这种灵活性是用来更好地服务乘客的,而不是公交线路调整的“捷径”。他认为,像沪商高速专线这样面临调整转型的线路不少,集中乘客的需求调整为门槛较低、运营方案更灵活的定制公交未尝不是一条解决之道。但在调整过程中必须要重视与乘客的交流互动,前期听取意见,推出后则要注重乘客反馈,必要时还要延长公示时间。

下一步,上海定制公交运营服务平台称,5月中旬起将陆续走访各区交通管理部门和公交企业,对平台的使用情况进行调研。同时也要对平台的相关功能进行重点推广,让公交企业熟悉平台功能,从而更好地推出定制公交线路。

青浦巴士也表示,后续将广泛听取乘客呼声,积极收集各方反馈,为广大乘客提供安全舒适的公共交通服务。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毛锦伟 栗思)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