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宅地供应逻辑升级 “差异化供地”成新特征

上海宅地供应逻辑升级,“差异化供地”成新特征,土拍市场热度逐步传导至楼市
重要战略区持续加大优质地块供应
■新兴产业区涌现,优质产业持续造血,必然会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聚集,催生对高品质住宅的旺盛需求
近日,上海今年第四批宅地出让收官,四宗宅地成交总价97.09亿元。其中,两宗底价成交,两宗溢价率超过20%,杨浦地块楼面价创定海区域新高。
深究四宗宅地不难发现:经过多轮更新迭代,上海宅地供应的逻辑升级,“差异化供地”成为新特征。
引导新兴产业区职住平衡
差异化供地本身要迎合城市发展和市场需求的变化。
杨浦地块是本批次热门,最终由保利置业竞得,溢价率为26.3%,楼面地价8.02万元/平方米,创下定海板块新高。松江地块由中国铁建以溢价率20.42%竞得,楼面地价2.53万元/平方米。
杨浦和松江楼面价能够保持稳定微涨,得益于市场对区域综合价值的认可。如,“一江一河”规划和五个新城规划深入实施,带动杨浦滨江和松江新城晋级新兴产业区。
新兴产业区涌现,优质产业持续造血,必然会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聚集,催生对高品质住宅的旺盛需求。聚焦重要战略区和新城板块,上海持续加大优质地块供应。
杨浦定海地块与黄浦江直线距离约500米,未来高区可以俯瞰江景。市场普遍认为,该地块未来销售去化压力不大。
“该地块东侧毗邻复兴岛量子城市时空创新基地,南侧为杨浦滨江南段,正加快建成数字经济企业总部聚集区,该地块入市有望促进未来杨浦滨江地区的职住平衡。”杨浦区规划资源局副局长王玲说。
虹口四川北路地块,住宅地块地形狭长、占地较小,因此政府鼓励开发商创新产品设计,通过临街底层开放式布局等方式,让人们在街上行走的过程中就可以增强与城市空间的互动。作为虹口南部多元住宅产品的补充,这里将和周边的海泰高端住宅、弘安里、新湖风貌别墅住宅、华润180街坊住宅形成差异化的供给。
“捆绑出让”焕活一整片
虹口四川北路地块以“零溢价”由北外滩集团摘得,作为唯一一宗内环内地块引人瞩目。宅地市场再现“冷热不均”,不能简单理解为行情遇冷。
“这次出让的地块由商业文化地块和纯住宅地块共同组成,类似组合在公开土拍市场上不多见。因涉及历史建筑的保护性开发,对开发商要求较高。”中指研究院上海数据总经理张文静认为。从出让公告中可见,虹口组合地块中的商业文化地块占比28.4%,位于乍浦路影视基地。
虹口区规划资源局副局长孙懿俊介绍,此次采用“地块捆绑出让”模式,更多是考虑到片区功能导入和产业升级需求,特别是要围绕酱园弄影视文化大IP,打造特色历史文化街区,焕活区域整体发展动力。换句话说,不再单纯以高货值的经济效益作为唯一衡量标准,而是通过差异化供地,寻求一种推动区域规划整体实施和可持续发展的新范式。
四川北路片区历史风貌建筑密集,文化底蕴深厚,商业文化地块本身的开发资金投入大、回报周期长,开发难度不低。和住宅地块联动开发,能有效平衡公益性项目开发成本,为乍浦路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开发构建起可持续的资金闭环。
积极数据提振房企信心
除了差异化供地,房企在本批次土拍中的表现也值得关注,它们绝大多数是深耕上海多年的央企和国企。
中铁建此次竞得了松江地块。2022年,中铁建就曾在松江连获三宗地块,其中一宗地块距离本次地块不足500米。市场认为,中铁建“补仓”意愿强烈,一方面是对区域的产品需求和客群足够了解,另一方面是该区域新建住宅销售速度较快,流速高。随着松江新城配套的不断完善,其未来市场仍具较大发展潜力。
上海中原地产分析师卢文曦说,本批次土拍时间窗口把握得恰到好处。4月,上海新房、二手房交易数据表现亮眼,二手房连续7个月突破1.5万套的“荣枯线”。这些积极的数据无疑给房企注入了一针强心剂。
此外,近期央行公布的一系列金融利好举措,降准、降息的兑现,进一步提振了市场信心。较低的融资成本将使房企拿地资金压力减轻,在偏暖的市场氛围下,房企拿地积极性显著提高。
随着土拍市场的热度逐步传导至楼市,叠加优质住宅产品不断入市以及房地产相关政策的持续优化调整,上海楼市稳态将得到持续巩固。
(来源:解放日报 记者 戚颖璞)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