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新片区招商迎“开门红” 41个项目集中签约

四成以上人力向招商服务一线集中
临港集团开启招商体制机制改革 新片区招商迎“开门红”,41个项目集中签约
作为上海产业园区开发管理头部企业,临港集团近日启动新一轮招商体制机制改革。记者从新春以来临港集团首个招商动员大会上获悉,改革新方案提出,将40%以上人力资源向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一线集中等新举措。
临港集团成立40多年来,打造培育出临港、漕河泾、临港产业联动集聚区等系列园区。据市经信委统计,截至2024年底,临港集团开发园区共23个,涉及规划面积253平方公里,占全市开发区总规划面积的四分之一。
为更好发挥投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关键支撑作用,临港集团进一步提升了招商工作的重要性。据了解,过去在集团层面的考核中,比较关注营业收入、利润、租售面积等事后的财务指标。此次改革后,招商引资和企业服务等过程指标将作为考核的重要因子,并提高权重。
据了解,围绕推动产业发展和临港新片区开发建设,今年临港集团总量指标为:载体招商企业数量1000家左右,同比增幅不低于20%;引入市、区两级重点及重特大项目数不低于20个。分类指标包括招大引强、产业发展、安商稳商和能力建设四个方面。
在招商方面,临港集团将发挥载体充足、产业园区运营经验丰富等优势,围绕上海现代化产业体系等重点领域,持续创新招商引资方式,精准招引核心企业。比如,临港集团在全市16个区都拥有不同产业园区,只要企业符合上海产业定位,基本都能满足企业所需,找到合适的落地方式。
同时,临港集团将整合招商资源,服务企业做大做强做优。例如,近期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迅猛,临港集团积极服务上海人形机器人产业。前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2023年2月创立智元机器人,研发中心就落在临港康桥园区的张江机器人谷。随着企业的高速发展,机器人谷的空间难以满足企业关于产业生态的需求,临港集团组建工作专班,提供专项服务包,与智元机器人达成战略合作,在临港集团所属其他园区为企业找到了满意的生产基地。
据悉,为提升招商机制改革质效,临港集团成立了招商工作组,推动内部跨层级、跨部门、跨平台协作,尤其是对于大工业、大项目,缩短决策链条、减少中间层级、提高反应速度。同时,集团将向一线配置更多人力,提高一线人员招商专业化能力,包括产业辨识能力、渠道拓展能力、专业招商能力、资源整合能力等。
“当前招商去化不是要不要做,而是必须要做。”临港新片区党工委副书记,临港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于勇表示,临港集团正在从大规模开发建设转入以招商引资、产业培育、运营服务为主的新阶段,将努力打造一流的园区创新生态集成服务商和总运营商,打响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科技园区品牌。
又讯 昨天,临港新片区举行2025年“开门红”重大项目集中签约暨重点企业表彰大会。会上,41家企业集体签约落地临港新片区,总投资额428亿元,其中百亿级项目1个、10亿级项目6个。
据悉,本次签约的项目涵盖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低空经济、数据经济、高端装备、智能汽车、国际贸易、新能源等多个前沿领域,涉及上海重燃、天御星空、微创大数据、MacEarth等国内外行业领军企业,将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发展,提升临港新片区产业发展能级。
新片区成立5年来,累计签约项目已超600个,投资总额超6000亿元。对于处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临港新片区的服务态度始终如一:不仅要在招商引资阶段做好承诺,更要在企业落地后把政策兑现好,让企业心无旁骛、心情舒畅地在临港发展。
据介绍,昨天签约的项目,管委会都将为其一对一定制开工建设计划表,用好项目服务包机制,确保签约项目早开工、保竣工到投产。未来,临港新片区还将充分联动各开发园区和各镇,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工、用人等生产问题,同时进一步完善教育、医疗等城市配套功能。
市委常委、临港新片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陈金山出席。(记者 吴丹璐 沈思怡)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