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当虚拟主播、和机器人猜拳……今年寒假校外科技体验充满AI元素

2025年01月23日15:22 | 来源:上观新闻
小字号

“剪刀石头布,第一次和机器人玩猜拳,我赢了!”……今年寒假,“遨游数字世界”科技冬令营在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曹杨校区一楼大厅举办。“开发我的数字分身”互动体验活动中,小伙伴们和机器人玩起“剪刀石头布”游戏。“动作捕捉虚拟台”前,屏幕上的“骨架”跟随玩猜拳的同学,每个关节都对得特别准,识别到出拳手指的数量,机器人也随机出拳。

记者发现,今年寒假沪上校外科技类活动中,不少体验活动充满AI元素,带着同学们遨游数字世界,使更多青少年在创造和操控虚拟角色的过程中,体验人工智能和虚拟现实等前沿科技。

为什么写了一段文字,机器人就可以表演出来?在“文字驱动分身站”,小伙伴们被屏幕上动感十足的动画机器人表演吸引。前滚翻、后滚翻,侧滚翻、侧手翻,扣球……哪怕是比较抽象的动作,只要想让机器人做,都可以通过指令让它完成。同学们先用中文写出动作指令,老师协助翻译成英文,屏幕上的机器人由此做出相关动作。据介绍,机器人表演的原理是先通过自然语言处理,理解指令,再由深度学习和动作生成合成相关数据,最后实现实时动作动画和动作映射。

学生跟着节拍,玩得很嗨。

好玩的“数字人乐队”中,小伙伴们跟随不同的音乐舞动。当挥手的幅度变大时,乐器的演奏就会变得更激烈。“数字人乐队”还可以选择不同的背景音乐,比如:吉他、架子鼓等乐器或和弦等。真光小学五年级学生高宸轩对人工智能很感兴趣,跟着节拍玩得很嗨。“我在校外学过编程,这里的体验活动能参与更多实践。”高宸轩说。

混合现实竞技场是人气最高的体验站。“再来一次,我想再来一次……”真光小学三年级学生王佩芩第一次接触人工智能,直呼好玩。通过让智能机器先识别“向上、向下、向左、向右”等手指动作,随后,学生便可参与到游戏中。不同于一般的电子游戏,以健康方式探索运用数字技术,避免孩子沉迷不良数字娱乐。

在数字人演播厅,屏幕上是虚拟人物,却能传递逼真的神情;在元宇宙摄影棚,还原了逼真的面部细节;在时间旅行者区域,“虚拟自画像”可以看到自己以前和未来的样貌,在拼接五官时看不到任何缝隙;“情绪魔法镜”的背后,涉及前沿科学技术;数字造梦师里,图画可以跟随屏幕前的自己动起来……

借助世界顶尖动画娱乐公司开发专业数字人生成工具包,由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策划的“遨游数字世界”科技冬令营“我的数字分身”共有12个游园项目,聚焦AI前沿科技,涵盖了数字分身相关的多种技术,如AI算法、VR、AR等,尽可能呈现数字分身的技术全貌。小伙伴们分组轮流参与,体验数字分身的生成、虚拟世界探索、语音驱动互动、动作捕捉映射等,通过充分实践操作,感受数字世界的无限魅力。目前,参与体验活动的学生主要是小学四年级到初中六年级学生,由大学生志愿者讲解。科技冬令营体验活动将在寒假持续开展。

去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通知,探索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实施途径,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上海市推进实施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2024—2026年)》明确,开展学生人工智能整体素养提升行动,鼓励中小学融合高校、科研机构、社会组织和科技企业等各方优势与资源,依托人工智能校外教育基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提升活动。

普陀区是上海市首批人工智能教育试验区。如何为青少年搭建全面接触数字技术的平台,引导青少年以积极健康方式探索运用数字技术,激发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体验活动中,学生接触并了解这些新兴技术,培养数字素养和创新意识,更好地理解未来科技和社会趋势,同时对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之间的交融产生更深的认知,以‘结识数字世界的我’,全方位感受数字技术的魅力。”普陀区青少年教育活动中心主任徐蓓娜说。

(责编:沐一帆、严远)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