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专题>>浦东青年职工理论学习分享会

黄庭:5G智慧港口的中国方案

2024年09月11日17:28 |
小字号

大家好,我是来自中国移动的黄庭,非常高兴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学习。

我是做5G创新应用的,说到5G可以用一首歌名来形容,那就是《最熟悉的陌生人》,可能大家都听过,但并不一定都了解。简单来说,3G就是刷微博,4G就能看视频了,5G一出,万物互联,一个充满智慧的数字化世界就此开启。5G也正在重塑千行百业,如今我们在港口已经实现5G全场景应用,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通过5G实现的无人车多车混合自动化作业,车路协同技术帮助港口解决有人无人集卡混行的问题,大大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

现在我们在国内集装箱吞吐量Top10港口实现了5G应用全落地,并依托比雷埃夫斯港项目实现海外复制。看似简单一句话,5秒钟就讲完了,但成绩背后的辛酸大概只有经历过才能理解。

接下来我将分享2个小故事,第一个是0到1 创新突破的故事,大家都知道5G带宽比较大,最初我也跟很多人一样,认为大带宽用来做视频的实时传输将毫无问题,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在2019年我们首次将5G应用无人车远程驾驶场景时就遇到了视频卡顿难题,上行带宽40兆,竟然满足不了3兆的视频业务,非常奇怪,跟正常的逻辑也完全不一样,项目也一度停滞。几乎所有人都认为需要继续优化5G带宽,这样“差不多”就能解决问题了,但我坚信这样只是掩盖了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

有一天看到了高速公路节假日堵车的新闻,突然眼前一亮,联想到会不会也是由于瞬时网络的带宽不足导致。原因找到了,怎么解决依然复杂,简单来说就是实时监测5G网络的好坏,然后实时调节画质。这个技术方案首次实测就将视频延时做到了180ms,在当时已经算是非常领先的技术水平了,给了我们极大信心,但我坚信还有提升空间,几年间不断优化、精益求精,180、150、100…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一次次总结,最终在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的认证下做到了91ms,技术遥遥领先,并且在极端恶劣的30%丢包环境下,依然能够实现视频流畅稳定传输。

第二个是1到16规模化的故事,实现1台港机远控很容易,如果是一群呢?在厦门远海码头16台轨道吊同时切5G时,视频卡顿和报警经常发生,港口客户多次抱怨甚至提出“5G就是花里胡哨一点实用没有”,这关乎着“5G是不是能真的规模落地”,说没有压力是不可能的,我记得那段时间非常害怕面对客户甚至看到客户的微信消息都会紧张,因为不知道怎么去面对。经过长达半年的创新优化,这也是饱受质疑的半年,我们提出并落地了众多创新方案,填补了行业空白,实现了16台轨道吊常态化作业,打造了5G智慧港口建设样板,所以才有了国内Top10港口全落地,希腊比港实现海外复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引领未来发展的新支柱、新赛道。当前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5G、自动驾驶等技术是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作为一名工作在交通行业最前沿的一线青年职工,我深感荣幸与责任。在这个领域我们没有成熟技术方案可以参考借鉴,面对创新要求高、难度大的挑战,我们会牢记总书记的要求,立足本职工作,不断开拓创新,贯彻精雕细琢的精益求精精神,同时借助工会的平台,加强跨行业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技术的创新发展。

未来并不遥远,来日也不方长。我和我的团队将继续努力,让科技赋能交通,让城市生活变得更加智慧和美好。(来源:浦东新区总工会)

(责编:严远、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