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何以“杨数浦”(中)丨从“树”到“数”,杨浦如何变身?

人民网记者董志雯
2024年09月04日12:37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上海杨浦得名于杨树浦路和杨树浦港。提起杨浦,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这里深深嵌入的工业基因。

杨浦滨江

近年来,杨浦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从“工业杨浦”到“创新杨浦”的转型升级之路,成为首批国家创新型城区、上海科创中心重要承载区和“科创中国”试点城区、全国创新驱动示范区。

从“近代工业发源地”“杨树浦”到“创新创业活力城”“杨数浦”,一字之差的转变,是杨浦20年的创新蝶变之路。在加快建设以数字经济为主导的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大背景下,杨浦又将如何实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奋力一跳”?

绘就一张产业经济的大图谱

从“十一五”开始,布局电子信息、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对标全市产业地图,杨浦持续深耕数字经济优势领域。

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区

在全方位提升创新产业竞争力过程中,杨浦区积极打造数字经济产业体系,相关产业发展速度飞快。截至目前,杨浦区数字经济企业总数已经超过7000家,广泛分布在工业设计、云原生、工业互联网、金融科技等领域。其中,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代表的数字经济连续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23年营收2600亿元,增幅达18.7%。

毫不夸张地说,通过这几年的发展,杨浦区的数字经济已厚积成势。未来,杨树浦或许会变为“杨数浦”。

2021年,叠纸科技搬进了杨浦政高路38号创智国际B栋,拥有了独立办公大楼,也迎来了企业发展的黄金时代。今年3月,苹果CEO库克走进这幢大楼,到访叠纸,在个人社交上写下了对叠纸出品的游戏试玩感受:“精美的画面和流畅的体验。”让这家本土游戏公司火爆“出圈”。

除了科技巨头给出“五星好评”,事实上,在游戏圈内,这家成立于2013年的新型互联网文化企业,早已是大名鼎鼎。曾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南京云锦研究所等文化艺术机构深度合作,把传统中国文化写入游戏产品,产品出口海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品的暖暖系列、恋与系列游戏是女性向游戏中的引领者,在App Store上下载量、评分等数据表现优秀,尤其是今年1月推出的3D乙游《恋与深空》,首发后连续霸占免费榜榜首,上线首月稳定在App Store畅销榜前20位,两次登上TOP2,国服公测首月流水突破5亿元。

今年2月初,苹果公司宣布发售首款混合现实(MR)头戴式显示设备Vision Pro,叠纸紧随其后宣布立项《恋与深空》Apple Vision Pro版,让玩家体会突破屏幕限制的游戏体验。这也成为了库克中国行时,与叠纸团队进行友好交流的契机。“这是一家创新多元的公司,其游戏产品具有一定的特点,且在不断尝试创新和技术迭代。”库克在现场给出了评价。

作为一家游戏企业,叠纸一方面以创作为核心,重视内容的重要性和游戏作为文化载体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也坚持技术驱动,不断探索如何用最新科技赋能游戏发展。叠纸公司相关负责人认为,企业创新力的生长,离不开大创智园区提供的沃土。“在文化与科技生态的整合下,大创智园区营造了优质产业生态,为叠纸进驻落户、产业聚集和企业交流提供了很好的环境与氛围,也让叠纸以游戏为载体在科技创新+文化传播方面的探索得到了良好的助力。”该负责人表示。

8.2平方公里大小,超4500家大大小小创新类企业在此生长,超17万人在此创业、工作和生活。在大创智创新发展示范区的楼上楼下、左邻右舍之间,处处是文化创意与网络科技的创新生态,一条互联互通的上下游产业链已然成型,业务合作似乎“唾手可得”。

依托像叠纸这样的头部企业,大创智积极吸引上下游企业进一步汇集,引进MCN机构无忧传媒,为K0L提供服务;华云数据入驻,为在线电商与直播提供算力支持;还有为线上线下平行世界创造可能性的技术赋能方Vland、光辉城市、ARK……通过企业交流会、项目分包合作等形式,大创智鼓励园区企业彼此认识,分享创业经验,加强业务往来。

“最初的设计规划上,大创智就希望让企业在这里实现‘阶梯式成长’,以不同办公空间载体服务于不同阶段的企业。”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最终目标是把区域内所有的创新创业资源和要素集聚在一起。”

为“企业星系”创造‘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生态,杨浦正在绘就一张产业经济的大图谱。

打造一条创新创业的生态链

坐落在湾谷科技园的上海技术交易所,是杨浦让技术赋能产业,帮小企业创业,帮大企业实现中小企业融合,为创新链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推动科技创新发展的关键一员。短短几年间,已完成技术交易鉴证112亿元、技术合同金额342亿元。

“杨浦不仅仅有高校,还有很多研究院所和研发中心,我们的角色正是要把成果需求服务产业,甚至是与资本端串联起来。”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执行总裁邹叔君表示,这样的生态环境也是国家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看重杨浦、选择杨浦的理由。

杨浦意欲打造的一条创新创业生态链是一条“全过程创新”新路径。从基础研究到创新加速,即“从0到10”的全过程。“从0到1”是原始创新,“从1到10”是成果转化。

把研发作为产业来做,把技术作为商品来做。在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成功的创业故事遍地开花。通过努力构建“面向科技企业发展全生命周期”的综合服务体系和创新生态环境,这里成为综合科技服务提供商、企业成长生态环境建造者、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服务平台。

汀树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的小微企业,擅长为有特殊需求的客户提供个性化定制。成立时间虽短,但汀树科技的成长速度飞快,在创业第一年就实现盈利,并在高手云集的“创业在上海”创新创业大赛上获立项。

在企业负责人杨爱俊看来,上海理工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开放的技术资源,缩短了企业的生长周期,“企业因业务特点长期有3D打印、板材切割、激光打标等需要”,幸运的是,公司所在的科技园背靠上海理工大学,各类实验室和技术设备都会向园区小微企业开放,为初创企业解决了不少成长的烦恼。

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创新创业孵化能级。上理科技园正是这样探索“学科+产业+基金”及“大学校园+科技园+产业园”创新发展模式,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融合发展,打造健康产业创新高地。

事实上,“鼓励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高校进一步开放设备资源和技术服务资源,为小微企业和在校大学生提供创业指导”,早已写进杨浦的发展规划里。从起步阶段的基础创新、到成果转化、再到加速阶段的“热带雨林”式创新生态,杨浦正点燃科创策源引擎,打造创新创业的“核爆点”。

让人才和工作实现双向奔赴

在上海的众多城区中,杨浦无疑是年轻活力的代名词。

人才公寓

这里每四个常住人口就有一个是18-35岁的青春力量。不仅如此,杨浦坐拥复旦、同济、财大、上理工等高校,集聚了上海全市20%本科生,30%研究生,拥有18万永远年轻的大学生,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区人口年轻化、高知化、外来化的特点将更加突出。

目前,在杨浦工作的抖音、美团、B站、得物等大厂员工超过4万人,平均年龄28岁。随着杨浦滨江数字经济总部项目陆续建成,预计2026年还将导入10多万Z时代青年人在这里挥洒青春,为这片土地注入活力与创意。科技企业通过丰富的业务落地场景,成熟的培养机制,极具竞争力的薪酬体系,为年轻人才提供了大展身手的空间。

与此同时,杨浦积极为人才创设宜居宜业环境,提供安心舒心服务,营造引才聚才磁场。自2021年以来,杨浦区累计拨付人才安居补贴8000余万元。“以我个人为例,申请到相关优惠政策后,每月在房租上的支出大约能节省800元。”声网员工马鑫颖告诉记者,公司所在的大创智园区有针对重点企业的“服务包”制度,在购房和租房方面,“服务包”详细列出了人才公寓、租房补贴等相关政策,“不仅帮助企业更好地了解政策内容,还推动了政策的落实,为员工带来了更多福利,赢得了员工的广泛好评。”

2024年,杨浦区将进一步加大人才安居保障力度。目前全区已筹集房源19254套(间),已供应12246套(间),房源总体区位较好,房型多样,能够为在杨浦创新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广泛选择。

创新是引领杨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动力。杨浦希望通过努力,到“十四五”末,实现四方面目标:一是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持续强化,初步建成全球创新关键要素汇聚区;二是科技创新策源功能实现突破,全面建成上海科创中心核心功能承载区;三是高端产业引领功能显著增强,率先建成数字经济主导产业引领区;四是开放枢纽门户功能大幅提升,基本建成开放创新重大平台集聚区。(杨浦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相关链接:

何以“杨数浦”(上)丨常常上新,杨浦如何以创新破题?

何以“杨数浦”(下)|当科技赋能生活,杨浦凭何“智慧担当”?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