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通行效率,上海这两处路段交通出行有变化

上海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介绍,为更好的发挥杨浦区黄兴路(国定路-国科路)段潮汐车道对黄兴路整体交通缓拥堵的效能,对车道进行了优化,将黄兴路(黄兴路2100号-国定路段)机动车道宽度由现状3.75-4米统一调整为3.25米、非机动车道宽度由3.5米调整为2米,通过压缩车道宽度的方式,在黄兴路国定路口北出口增设了一条机动车道。晚高峰期间南进口道的车道布置调整为1号车道左转,2-5号车道直行、6号车道右转。
为缓解松江区广富林路光星路路口交通压力,对路口周边的区域交通进行了优化升级,协调马利来广场退让红线,把人行道调整至广场内部通行,将原先的人行道改造为非机动车道,再通过硬化北进口非机动道的方式增加一条机动车道,并同步增设了相应的引导标志标牌。车道增加后,及时调整优化了路口的信号灯配时,通过南北向相位错放的方式,减少行人过街对于转弯机动车的通行影响。下一步,松江交警支队将推动马利来广场将出入口调整至北侧的光星/黄渡浜路口。详见↓
杨浦区黄兴路
路口概况
杨浦区黄兴路北连五角场环岛,南接内环高架路及杨浦大桥,是杨浦区重要的南北向交通干道,沿线遍布商业体、社区、学校及办公楼宇,过境和区域自带交通流量高,使得路段原本交通服务水平不足的情况更为明显。为有效缓解局部交通压力,市公安局交警总队会同杨浦交警支队通过对黄兴路交通流量特征分析,发现黄兴路交通流在早晚高峰期间呈明显潮汐现象,其中机动车流量在早高峰期间北向南偏高,晚高峰期间南向北偏高。
2023年12月,在市、区两级交通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杨浦区在黄兴路(国定路-国科路)段通过撤除中央隔离带、调整机动车道宽度的方式,增设出一根潮汐车道,并对该段道路同步实施道路设施改造、标志标线调整和信号控制优化的三位一体的优化措施,使得该路段在高峰期间的通行能力提高约20%,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地理位置示意图
存在问题
黄兴路(国定路-国科路)设置为潮汐车道后,由于黄兴路(黄兴路2100号-国定路)受制于红线规划宽度及实际道路条件的约束,短期内无法实施潮汐车道,导致黄兴路(国定路-国科路)段的潮汐车道未能发挥最大的通行效能,导致黄兴路/国定路口南进口出现新的交通压力点。交通晚高峰期间,黄兴路/国定路路口南侧出、入口车道布置由常规时段的5进5出调整为6进4出。但黄兴路(黄兴路2100号-国定路)北出口仅有3条出口车道,黄兴路/国定路口南进口6根进口车道根据出口道通勤能力,设置为1、2号车道左转,3-5号车道直行、6号车道右转,但6根进口道未能发挥最佳通行效能,特别是直行车道拥堵严重时,能造成上游黄兴路/国顺路路口流量溢出,未能将潮汐车道对交通拥堵的缓解效果发挥到最大化。
优化前路口车道设置情况
优化措施
为更好的发挥黄兴路(国定路-国科路)段潮汐车道对黄兴路整体交通缓拥堵的效能,市、区两级交警部门协调市道路运输事业发展中心、区建管委(市政交通中心)对车道进行了优化,将黄兴路(黄兴路2100号-国定路段)机动车道宽度由现状3.75-4米统一调整为3.25米、非机动车道宽度由3.5米调整为2米,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通过压缩车道宽度的方式,在黄兴路国定路口北出口增设了一条机动车道。晚高峰期间南进口道的车道布置调整为1号车道左转,2-5号车道直行、6号车道右转。
优化效果
上述优化措施实施后,交通晚高峰期间黄兴路/国定路口南进口排队距离由最长300米缩减为150米,每个交通信号灯周期的通行量在原有基础上环比提升18.3%,车辆排队导致上游路口溢出的现象得到有效改善,黄兴路(国定路-国科路)路段潮汐车道对交通缓拥堵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优化前路口通行情况(四倍速播放)
优化后路口通行情况(四倍速播放)
案例总结
本案例将黄兴路(国定路-国科路)段设置为潮汐车道后,黄兴路/国定路路口北出口形成了新的交通压力点作为切入口,通过在北出口增设出口车道、调整南进口潮汐车道分布的方式,打通堵点,将黄兴路(国定路-国科路)段潮汐车道对整体交通通行提升的作用发挥至最大程度。
松江区广富林路/光星路
路口概况
广富林路光星路路口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万达商圈的核心区域,路口四周涵盖了多个大型商业综合体及大体量的住宅居民区。随着商圈人流和车流的持续增长,路口的交通压力也急剧上升,尤其到周末和节假日,路口的常发性拥堵问题始终得不到有效缓解。
地理位置示意图
存在问题
经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以及松江交警支队会同区交通委、中山街道等职能部门的实地调研,结合车流量以及路口基础信息分析,发现造成路口拥堵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路幅宽度的限制,且广富林路/光星路的北进口只有一根机动车道,南北向绿灯时行人过街的需求也非常大,使北进口无论是左转、直行和右转的效率都不高,车辆“排长龙”的现象时有发生,成为了制约路口通行效能的交通拥堵“瓶颈”。
优化措施
近日,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总队以及松江交警支队会同区交通委、中山街道等职能部门,对路口周边的区域交通进行了优化升级。
一、积极协调马利来广场退让红线,把人行道调整至广场内部通行,将原先的人行道改造为非机动车道,再通过硬化北进口非机动道的方式增加一条机动车道,并同步增设了相应的引导标志标牌,高峰时段的排队长度缩短近三分之二,通行速度也相应提升;
二、车道增加后,及时调整优化了路口的信号灯配时,通过南北向相位错放的方式,减少行人过街对于转弯机动车的通行影响。
考虑到广场的停车场出入口位于路段内,车辆进出存在冲突和隐患。下一步,松江交警支队将推动马利来广场将出入口调整至北侧的光星/黄渡浜路口,此举既能消除安全隐患,又提升了路段内车辆的通行效能。
优化前后渠化对比
优化效果
经过了一系列综合性的改造,周末和节假日期间,尽管路口的车流量还是非常大,但拥堵状况明显改善,光星路“大排长龙”的情况也基本消失,路口变的更加有序和畅通。另外,对于周边居民来说,途径路口的出行体验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优化前路口通行情况(四倍速播放)
优化后路口通行情况(四倍速播放)
资料:市公安局交警总队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 评论
- 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