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上海市住建行业人才认证的数字化转型探索

2024年06月07日12:07 |
小字号

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而科技创新则是重要推动引擎。多个省市相关部门也就围绕新质生产力展开了一系列的举措,其中数字化、科技创新、政企研联合、国产化等等成为了热门关键词。

《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行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2024-2026年)》中提出“进一步强化数字化转型中政府、社会和企业协同,进一步凸显数据的价值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探索数据社会开放融合,进一步支撑国产化系统的应用,力争实现全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的新提升。”数字化转型,贯穿思维认知层面、场景创新、系统应用、管理、服务等各方面住房和城乡建设实践工作。今天我们从上海市建筑行业“三类人员”培养和评价的细分场景来看看,如何适应新质生产力发展形式和数字化转型需求的。

模式创新,绿色发展

建筑业”三类人员“是建筑行业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严格且公平公正的方式考评”三类人员“并颁发证书,对于提升建筑行业整体安全意识,提高建筑类企业承接项目的规范性,从而促进整个行业向着规范化、专业化、健康化的方向持续高质量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自2022年起,上海市住建委对开始积极探索数字化考评方式,将”三类人员“评价认证放到线上举办。不同于以往的线下机房或者纸笔考核模式,数字化远程考评模式无需大规模人员聚集,也精简了纸张、印刷、场地水电等消耗,实现了更加绿色环保的新考评方式。

前沿技术的应用,推动了建筑从业人员考评场景的新模式,是对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诠释。

科技创新,降本增效

数字化的“三类人员”认证评价充分融合了AI人工智能、大数据、RTC实时音视频等先进技术,摆脱了过往对于线下机房场地和大量监考人员的依赖,从业人员通过报名审核后,可以不限地域的完成在线考核,上海市住建委人才评价中心可在单位办公场所设置指挥中心,远程即可监控考试全流程,实现了更加高效和更加精准的认证结果。上海市住建委人才评价中心相关负责人说:“上海住建委在人才评价方面,一直非常关注领先科技的发展动态,寻找科技与建筑行业人才培养评价工作的契合点。2022年开始与我们就与多家国产考试评价厂商探讨并推进合作,充分引入企业端的领先科研成果,赋能我们的人才培养和评价工作。通过小范围测试,再到逐步扩大认证人员数量,有序地、稳步地实现了数字化方式的考评工作的推进。”

新技术驱动了“三类人员”评价考试所辐射的各类社会成本,包含交通、差旅、组织经费、组织时间精力等等,有效地降本增效,将推动创新性的资源配置,激发高质量发展活力。

据相关数据显示,上海目前共有2000多家建筑企业,70余万相关从业人员,每年可为参加考评的从业人员节约大概1/3的成本。

流程创新,优化服务

数字化方式,带来的是服务和管理流程再造。

以上海市建筑行业“三类人员”考评为例,传统模式下,“三类人员”的考评工作流程包含:考试方案、场地分配、出题、组卷、印刷、考生通知、组织监考团队...整体流程推进涉及多角色、多部门以及大量人工繁复工作。对参加考评的从业者而言,也有相当复杂的参与过程。

在数字化考评模式下,很多人工工作也通过数字化的方式高效完成。上海市住建委人才评价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诸如考试通知、考试答疑、监考等已经一定程度上依靠数字智能地方式完成,在考试筹备环节节约了大量工作。在我们组织考评工作的角度来说,流程创新带来的是更加高效和简洁的评价组织过程;对于参与考评的从业人员来讲,他们感受到的是更加人性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体验。尤其对于一些年轻的从业人员,他们是伴随互联网成长起来的,这种高效、便捷的方式非常受欢迎!随着行业年龄的比例变化,我们也更加关注技术在提高体验和效率上的发挥空间。”

“三类人员”的数字化评价考核工作只是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一个切片,也是上海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工作中大力推进和培训新质生产力的尝试。面向未来,新质生产力还将不断演进,为行业发展和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为创新性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责编:沐一帆、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