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启航新质生产力|上海在行动”系列访谈

宝山区委书记李晨昊:以新质生产力为“北转型”锻造新优势

马作鹏
2024年06月03日10:51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科技创新是新质生产力的第一动力。 今年是上海国际科创中心建设十周年,正在加快从“建框架”向“强功能”迈进。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勇争先、走在前。即日起,人民网上海频道推出“启航新质生产力|上海在行动”系列访谈,深度聚焦上海各区在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上展开的新探索、新规划,为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

宝山区景

宝山区景

全力推进“北转型”,打造上海科技创新中心主阵地,是上海市委、市政府赋予宝山区的战略任务。

作为上海“南北转型”重要一极和传统产业重镇,在加快建设“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国际大都市主城区、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的进程中,如何运用新质生产力全面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向新、制度革新?如何结合优势、因地制宜推动传统生产力向新质生产力过渡转化?

近日,中共宝山区委书记李晨昊在接受人民网专访时表示,“要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使新质生产力成为宝山现代化建设的鲜明标志、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努力打造新时代现代化转型的样本。”

宝山区委书记李晨昊(右一)调研区内高科技企业

宝山区委书记李晨昊(右一)调研区内高科技企业

向“新”而行,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动能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要有新的技术、新的模式、新的动力作为发展源。”李晨昊表示。

科技创新给宝山区带来了新的机遇,也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打下核心基础。“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围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的主线,解决好科创要素集聚、科创活力迸发、科创产业壮大、科创生态领先的核心问题”。为此,宝山区始终坚定打“大学牌”、走改革路。

今年3月,坐落在宝山复旦科创中心的水系电池实验室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也吸引了国内知名企业慕名合作,一个国际材料科学界的前沿领域将在宝山区进一步得到深入研究、试验,甚至直接接驳产线,实现产业化、市场化。

这个实验室的建设得益于宝山区与复旦大学合作建设的国家实验室—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是宝山区打好“大学牌”,深化区校合作,推进上海科创中心主阵地建设的典型案例之一。

上海吴淞材料实验室由复旦大学赵东元院士牵头组建,是上海市国家实验室“3+4”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宝山区科技创新推进大会上,由其联合孵化的两个新载体——上海大学-吴淞材料实验室联合研究院、上海吴淞复宝材料实验室有限公司揭牌成立。

位于环上大科技园3号基地内的上海超碳科技孵化器

位于环上大科技园3号基地内的上海超碳科技孵化器

李晨昊指出,“高校和科研院所是我们的科创资源优势,也是宝山区推进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源源活水。大学科技园一边连着高校,另一边牵着产业,既是重要的创新策源地,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首发地”。

宝山区牢牢抓住大学这个“创新原点”,全力推进区校协同创新,先后与复旦、同济、北大、上大等一批高校开展深度战略合作,引进落地大学科技园8家,16个基地建成授牌,形成了东有上海北大科技园、宝山复旦科创中心,西有环上大科技创新核等大学科技园的集群发展态势,三年累计落地科技型企业近600家,“大学牌”成效明显。

2023年9月,宝山区发布全市首个区级概念验证中心管理办法。随后,“上海大学环上大智能制造概念验证中心”“宝山区先进材料与医疗科技概念验证中心”“二工大碳中和概念验证中心”落地,“上海合成生物学高价值分子转化平台”签约……

在李晨昊看来,发展出题目,改革做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发展模式改革创新,尤其在推动“从0到1”的原始创新、“从1到10”的成果转化、“从10到100”的产业规模化道路上,更需要通过改革点燃创新引擎,释放发展动能。。

2021年,宝山区作为上海唯一的区级主体,成功揭榜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以先投后股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国家创新改革试点,大胆探索科技成果转化“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创新机制,以“投早、投小、投硬核”为逻辑,累计立项扶持16个项目共1.1亿元,带动27个前沿项目落地,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果转化“宝山模式”。

2023年,宝山区再次作为上海市唯一一个地方政府主体,成功揭榜国家关于“多主体全链条的创新联合体机制”改革试点任务,并率先在区域内成立医疗器械创新联合体。

与大学牵手,与大企业、大机构合作,积极开展先行先试、创新策源,宝山区正不断推动体制机制上的解绑创新,产出一批重大原创技术成果,培育一批具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一流企业。

下一步,宝山区还将继续与国内外知名高校深度合作,瞄准前沿科技大力攻关,推动成果加速孵化转化,打造创新创业集聚区。

金色炉台·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

金色炉台·中国宝武钢铁会博中心

取胜靠“质”,抢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赛道

李晨昊表示,“重塑”是新质生产力形成过程中对产业体系搭建的“直接作用力”。

“宝山区坚持以‘质量’为着力点,进一步凸显产业体系的高质量、高水平、高品质”,李晨昊表示,宝山区正在重点聚焦邮轮旅游、绿色低碳、机器人及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六大产业,全力打造特色优势,构筑新兴产业集聚、高端产业引领高地。

打造全市绿色低碳转型样板区,建设绿色低碳供应链核心功能区是市委、市政府赋予宝山区的另一项重大使命。大力发展绿色生产力,“这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举措”,李晨昊介绍,目前宝山区要抓住机遇,抢占绿色发展新赛道,通过绿色低碳供应链先行先试,壮大绿色低碳服务业,引聚碳服务机构,推动产业升级。

坐落在同济路“绿色经济带”上的专精特新民营企业易碳数科,自主研发的工业制造业LCA(碳足迹)量化工业软件首次纳入了欧盟目录清单,打破了碳量化领域国外软件垄断的局面。李晨昊表示,“这是我们发展新质生产力上‘质’的突破,也是参与国际绿色规则制定的破冰之举”。

科技创新、低碳技术的发展,推动宝山区的产业正在向着更“新”更“好”更有“质量”的方向迈步。

今年全国两会结束后,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围绕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赴宝山宝信软件、发那科机器人等机器人和智能制造企业调研。

李晨昊介绍,机器人产业领域,宝山有先行优势。数据显示,2023年宝山区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681亿元,其中规上工业机器人产值占全市三分之一。未来宝山区将聚焦机器人赛道,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前瞻布局人形机器人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动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等产业做大做强,全力打造高能级机器人及智能制造产业集群。位于宝山区的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位于宝山区的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

再以新材料为例,宝山区作为上海新材料产业版图中的“主战场”之一,聚焦超硅、超导、超碳,推动优势再造、多道领跑,诞生了全国首片8英寸石墨烯晶圆、首例新型火箭烯碳铝合金,2023年实现产值932亿,是六大产业中产值最大的。

“营造良好的产业生态,是推动产业集群化、高端化发展的基础”,李晨昊表示,宝山区新材料产业发展的目标是,到2026年产业规模突破1500亿元,成为全市新材料产业版图中的主力军。

面向未来,宝山区将通过培育新质生产力,把看准了的特色产业做深做细,发挥“南总部、北制造”的空间优势,邮轮母港的流量优势,吴淞创新城、南大智慧城的产业优势,全力招大引强、做优产业生态,推动新兴产业加快集聚成势。

发展有“力”,打造新质生产力发展新生态

发展新质生产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和产业发展生态,政策如何供给,人才如何引聚,资金如何保障?

在李晨昊看来,“服务力”是关键。“这个‘服务力’就像温度、阳光、水和空气,是培育一颗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重要元素,本质上这也是新质生产力”,李晨昊说。

宝山区坚持在强化“服务力”上下功夫,通过加强政策、人才、服务、资金等各类要素的聚力高效供给,用适宜的“温光水气”,赋能创新创业主体,从而着力打造更具活力的创新创业生态,推动产业向“新”“高”“质”发展。

上海(宝山)科创金融服务中心

上海(宝山)科创金融服务中心

“政策要把准产业和企业的脉搏,才能精准有效”,李晨昊说。

宝山区持续加大对重要领域、重点产业、重大平台政策支持力度,出台了《宝山区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专项支持政策》20条新政,解除了企业注册地和税收所在地的限制,创新性地将示范应用场景在宝山的企业纳入支持范围,每年拿出不少于50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发展,成为了目前各区中最为突破的政策。尤其是有关绿色低碳供应链建设、绿色低碳生产力推动的条款,均是全市首创。

“首创性政策,是宝山区瞄准新赛道的创新之举,也是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诚意”,李晨昊表示。

人才怎么引育?宝山区坚持把人才作为发展的“第一资源”,通过打通人才“引育留用”全环节,把人才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去年年底,宝山科创人才港开港运营,同步启用的还有“人才宝”信息服务平台。线上+线下的模式,形成了人才服务功能矩阵,让企业和人才以最智能、最便捷、最精准的方式“一站式”对接、“一门式”办理。

此外,宝山区聚焦人才重点需求,在大量一线调研基础上,推出“人才关键小事”联办快办机制,围绕落户、安居等12项重点需求,由36家单位联动协作,以更精准服务、更优质生态聚才留才用才。

“发展新质生产力,人才是关键。宝山不仅要成为人才的集聚地,还要成为人才的成长摇篮”,李晨昊说。为此,宝山区在推进人才引聚的同时,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育基地等,全力为人才提供广阔舞台。

如何帮助企业跨过融资的“高山”,引入发展的活水?李晨昊认为,要在企业最需要的时候为他们“雨中打伞”。

今年4月,在宝山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服务月活动上,通过宝山区“政会银企”平台合作机制,包括工行、中行、建行在内的5家银行向一批“白名单”企业进行了21亿元的总授信,支持中小微民营企业发展,给企业最直观、最直接的金融服务。去年,宝山区已有6400多家民营企业通过“政会银企”平台贷款240亿元,获得了企业的广泛好评。

江海交汇的上海宝山

江海交汇的上海宝山

除了“政会银企”平台,宝山区还积极开展“金融早8点”项目对接活动,以“早餐会”形式邀请银行金融机构对接区内重点产业项目,更好帮助中小微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同时,宝山区还与宝武、建设银行联合打造了国内规模最大的碳中和主题基金“宝武绿碳基金”,促进“金融+”绿色生态圈协同发展。

“加快推动和培育新质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起点是‘新’,取胜靠‘质’,发展有‘力’。”李晨昊表示,宝山区将进一步深刻理解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要义,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把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新”“质”“力”作为关键着力点,使新质生产力成为宝山现代化建设的鲜明标志。

(文中图片均由宝山区委宣传部提供)

(责编:马作鹏、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