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上海频道

“烟火气”加“书香气”,打造居民心中理想的睦邻街区

人民网记者 董志雯
2023年10月10日10:58 | 来源:人民网-上海频道
小字号

位于上海市杨浦区五角场街道的国定支路睦邻街区,全长约550米,道路虽短,但基础设施齐全,沿线分布有菜场、为老服务中心、社区医疗点、学校等公共设施,周边有3个居委、4个老旧小区、近7000户约1.2万居民,是一条自带“烟火气”和人流量的街坊道路。

在这样一个多元的社区里,菜场的烟火气伴随着书屋的咖啡香,客厅的书香味交织着社区的人情味,滋养着社区居民的美好生活,同时也大大提升老百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如何把党的服务阵地建在群众家门口,实现党群服务圈与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双圈”融合?五角场街道通过打造“人人讲堂”“人人会客厅”“人人食堂”等多个“人人系列”项目,连同既有的四个党群服务微空间、党建微花园,进一步完善街区读书、交友、助餐、亲子、养老等功能,建成全龄友好的“党群服务圈”和“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双圈融合新载体。

从社区融合到多元共治,创新治理思路

杨浦区有不少建于20世纪90年代的老旧小区,社区里存在很多未被利用的畸零角落,它们都能成为潜在的“睦邻空间”。国定支路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五角场街道街区景色。五角场街道供图

过去几年,国定支路沿线小区通过“美丽家园”改造焕然一新,但家门口这条承担主要交通和服务功能的国定支路在商业设置、功能定位上却仍显落后:绿化散乱、环境脏乱、市政设施陈旧、机非混行……

道路被“遗忘”的根源在于,其用地范围分别属于三个小区,区域内有5家业委会、3家物业公司和3家居委会,各业委会和物业公司只管自己围墙内的“一亩三分地”,导致该路段逐渐成了乱象丛生的“无主道路”。

要实现从“无主”到“共治”,还需从源头治理。受“睦邻门”与“邯郸路20弄无主道路整治案例”启发,五角场街道决定通过居民自治、社区共治的方式,推进睦邻街区建设。街道牵头建立睦邻街区自我管理委员会,将业委会、居民区党总支、物业等汇聚一堂,打破隔阂,平衡权益,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对国定支路的改造方案形成共识,同时积极听取周边居民的意见,寻求最大公约数。

国定支路的改造计划不仅包括对沿街公共设施的更新规范与提升,还对道路周边的空间功能进行延伸,将党群服务元素融入其中,建立一个“集约化、开放式、共享性”的党群服务驿站和四个党群服务微空间。

五角场街道的“人人会客厅”。人民网记者 董志雯摄

“人人会客厅”是一个能够满足各类人群社交需要、具有社区会客功能的空间,集党群政务服务、睦邻文化活动、读书交友活动等为一体,实现了服务对象由“一老一小”向“全人群”的转变。从党务政务一站式受理到企业政策咨询、从0-3岁幼托到儿童乐园,从青年中心到为老综合体,人人会客厅一应俱全,为老百姓提供实实在在的便利,切实增强居民群众的参与率、获得感、满意度。

住在附近的退休教师陈爷爷,经常带着自己的小孙女来这里玩耍。特别是有宝宝玩耍和看书的地方,“这里配套设施齐全,对老人和孩子很友好,我感觉和家里的客厅一样,想来就来玩玩,非常好。”

从一扇门到一条街,将大学路、睦邻门、创智农园串联起来,形成从大学路到国定支路的红色City Walk,体现了从社区融合到多元共治的创新治理思路。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实现“为了人人”

今年6月13日,国定支路旁,紧贴着菜场和居民区的“人人讲堂”开张了。首场活动就以一场“大杨浦小地名”的讲座开启。

当日,最引人瞩目的是一块展示板,被居民们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好几圈,大家议论个不停。原来展示板上面共有十个主题活动内容正进行着投票,票数最高的将成为“人人讲堂”首期活动项目。

在周边互联网公司上班的吴女士对《大杨浦小地名》饶有兴趣,她说:“虽然在五角场工作生活已经有三四年了,但对杨浦的人文、历史了解得还不多,希望可以补补课。”

刚买完菜的张阿姨为名为《太极与健康相约》的讲座投上了一票。张阿姨说:“我喜欢打太极,是太极的爱好者,每天都会去打,风雨无阻,经常打太极对身体好。”

经过三天的投票,“何以杨浦”系列讲座《大杨浦小地名》票数最高,当天的讲座由复旦大学档案馆特聘研究员张国伟老师主讲,张老师带领观众们详细了解杨浦地名的历史和由来,生动的讲课让“人人讲堂”掌声不断。

就这样,在菜市场旁建设起来的“人人讲堂”自带着一股“烟火气”,和浓郁的书香气交织在了一起。

“人人讲堂”是五角场街道打造国定支路睦邻街区的重要一环,也是五角场迈出校区园区化、园区社区化、三区一体化的又一个坚定步伐。

“人人讲堂”屋顶造型设计为“人”字,在外观设计上融合了“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又形似一本正在翻阅的书籍,融合了烟火气和书香味。

街道通过排摸国定支路上的社区公共空间资源,最终选定国定支路菜场周边大棚。街道主动牵头对接商贸集团,与大棚使用方积极协商,完成大棚清空工作。

五角场街道曾经的菜场大棚变“人人讲堂”。 五角场街道供图

在“人人讲堂”设计规划阶段,街道充分凝聚周边资源,整合多方力量,用好人大“选民接待日”、团工委“吾友治慧堂”“五位一体”会议、居民参观日等平台,利用周末时间累计举办20余场意见建议征询会,多次向周边居民、白领、大学师生等发放调查问卷,征询居民、学生等群体的需求和意见,社区居民、在职党员、志愿者、中小学生共同化身“编外规划师”,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最终确定“人人讲堂”的外观设计、功能定位、活动内容等。

“把‘人人讲堂’建在菜场边,就是要增强基层工作的实效性。从选址到设计再到内容输出,我们发动群众全过程参与其中,让居民自己投票决定,真正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受益、人人负责、人人共享’,这样我们的‘产品’才会有生命力和可持续性。”五角场街道党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周灵表示。

(责编:董志雯、轩召强)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